读:旅行的味道

2014-10-23 06:39素葉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旅途客厅噪音

素葉

对于爱书之人来说,长期旅行的一大痛苦,就是没法每天享有一架书、一桌书,甚至一床书的簇拥了。此时旅行已变成每日生活的常态,而非几天的出逃,自然得在路上有书看并看得舒服才行。

正是出于这种恐惧,夏天旅行前毫不犹豫地买了一部kindle,当装满日用家当的背包已不堪重负时,怎么忍心再放入一堆非旅行指南的纸质书去压迫肩膀呢?于是,旅行开始时的配置如下:一部装了600多本书的kindle,一本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一本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一本《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论什么》文库本。这忍不住的手抖,导致我还是在北京把这堆纸质书以及多余的衣服快递回家,并深感下次必须接受教训,不能再对路上想看纸质书这件事那么心有戚戚了。

其实,旅途中也不乏可以放肆看书的时光。几乎所有青旅的客厅都有一个小小图书馆,里面除了旅行书籍,也常常会有一些不错的人文书。咖啡馆也是。因为自己那种开始一本书就必须读完再走的偏执,常常宁可放弃外边的湖光山色,先躲在青旅把书看完才安心。

在路上读书,常常会受限于你所处的环境,你乘坐的交通工具和围绕你的空间。飞机相对舒适却噪音太大,再加上要盖过噪音的音乐声简直要把耳朵震聋;火车的漫漫长夜却要熄灯,用kindle看到推理小说的结尾处,只好偷着连接处的灯光继续看;汽车更是一个不稳定因素,看书容易恶心犯晕。旅舍客厅、公园长椅、候机室,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可也是旅行中的偶发性条件,想要全然不受干扰地一气呵成,那么,还是不要千山万水地出来折腾了。

抛弃安逸的书房和宽阔的书桌,就是明白一个前提:旅行中阅读的最大好处,是借着移动的力量和前所未见的风景,给固化的思维加入活力和灵感。读书固然是一件快乐和轻松的事,但我更享受在阅读过程中,从作者传达的信息中所感受到的更深远的东西。又或者,置身的陌生地点,便充当了催化剂一样的角色。

旅行中看旅行相关的书,算不上最佳选择,却是最不会出错的。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是轻松有趣型的;许崧的有意思却不耐读。如果不怕晦涩费脑子,那么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寒冬夜行人》就最棒了。

上一次的悲剧让我吸取了教训,除了LP就不敢再带别的纸质书出来。真的,在体力消耗殆尽连自己的躯体都快支撑不住的时候,就算最心爱的书都想狠狠心丢在路上了。而现代科技让旅行阅读这件事变得越来越便捷,但也因为变得容易而不那么金贵。一个kindle里头可以装着上千本你这辈子也读不完的书,你如此心满意足地出发了,觉得这趟旅途一定是物质和精神食粮双丰收的。

也许,事实的确会如此。科技在改变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它让旅行变得如此便捷容易,它让你在旅途中仍旧连接着你的旧日世界,它让你身在远处心系微博上的几条评论。而旅行中的阅读,更是因为科技而发展到了可以随心所欲的地步。

尽管如此,当最后几天在新加坡无事闲晃时,我还是跑到国家图书馆的阅览室,在异国他乡,捧着纸质书窝在沙发里,享受了一下在旅途中难能可贵的传统阅读时光。只能说,美妙的体验可以各有千秋,但总归是因为有书在旁。endprint

猜你喜欢
旅途客厅噪音
乐在旅途
疯狂旅途
瓜里绘客厅
瓜里绘客厅
“马”上旅途
噪音,总是有噪音!
无法逃避的噪音
杨苡先生的客厅
春意客厅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