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 菁
(上海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上海200093)
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的相关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上海市作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毕业生流入量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相当高的,由此引发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也屡见不鲜。那么,上海市目前能否容纳一直在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流入量和对此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都值得分析和研究[1]。一方面,非上海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大量流入上海市就业,很多行业的就业市场都出现供过于求现象,而上海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只有一小部分流出上海市就业;另一方面,毕业生流出量较大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却有大量的人才需求[2]。因此,上海市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问题表现比较复杂,如何将上海市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失衡调整到均衡,有效实现大学生人力资源有效配置是本研究的目的和核心。
根据本研究的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对上海市大学生就业进行归类分析。数据来源于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毕业生 (包括本科和专科)就业数据,数据范围较广[2]。由于本研究是针对上海市大学生的就业,因此对上海市大学生做一个定义:上海市大学生在本研究中特指满足生源在上海市或在上海市读书并在上海市就业的学生。
Logistic回归分析是根据因素来预测一种能够事情发生的概率。针对本文的毕业生流向的选择,存在“留上海就业”和“不留上海就业”两种情况,因此因变量是“是否留上海”,取值为“是”或“否”,为二分类变量,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就可以研究留上海因素。二项逻辑回归是专门针对因变量只有“是”或“否”两个数值时估算一个事件发生概率的统计预测技术,适用模型如下:设P为留上海就业概率,取值范围为0~1,而1-P表示不在上海就业的概率。
该项研究选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形式如下:
式 (1)中,P是指在上海市就业的概率,P/(1-P)是在上海市就业的机会比率,β0是常数项,Xj是一系列影响在上海市就业的因素,包括学历、学科专业、就业单位类型等变量,βj是各变量的系数,βj的取值可以从统计学角度来进行取得,ε是随机扰动项。
利用SPSS13.0对上述模型进行回归[3],得出各变量的回归系数如表1(见下页)所示。
显性水平为0.05。
表2(见下页)给出了Hosmer-Lemeshow卡方统计量以及相应的P值。由表2可以看出,Hosmer-Lemeshow卡方统计量为17.903,自由度 (df)为8,对应的P值为0.022<0.05,所以,得到与对数似然比检验一致的结论:该模型是整体显著的。
通过对表1的观察,本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专业。由表1可以得出,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英语、会计的系数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所以没有足够证据能证明专业对毕业生选择在上海市就业有影响。由表1得知,数学与应用数学的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且为负。表明攻读数学与应用数学不利于毕业生流向上海就业。
(2)性别。同样由表1可观察出,性别的系数为负,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男生选择在上海市就业的倾向高于女生。
(3)薪资。薪资的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系数值为0或趋近于0,因此可以理解为薪资对毕业生选择在上海市就业没有太大影响。
(4)毕业院校类型。由表1可以看出,“211”重点大学和其他本科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所以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毕业院校类型对毕业生选择在上海市就业有影响。
(5)就业单位类型。由表1得知,民营企业/个体、国有企业、NGO组织的系数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因而不具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就业单位类型对毕业生选择在上海市就业有何等影响。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并且系数为负,表明如果高校毕业生选择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就业将不利于毕业生在上海市就业。
(6)学历。由表1得知,高职 (四年制)的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且为负。表明学历为高职(四年制)不利于毕业生选择在上海市就业。
综上,薪资、毕业院校类型等因素对于毕业生选择在上海市工作不具有显著的影响;性别、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单位就业、高职 (四年制)学历、攻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等因素对于毕业生选择在上海市工作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其中,男生更倾向于在上海市就业,毕业院校在上海市的毕业生更容易留在上海市就业,而选择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单位就业不利于流向上海市,攻读数学与应用数学不利于毕业生流向上海就业,学历为高职(四年制)不利于毕业生选择在上海市就业。
表1 高校毕业生在上海市就业影响因素逻辑回归系数Tab.1 College graduates in the employment factors logistic regression coefficient in Shanghai
表2 模型整体显著性的对数似然比检验结果Tab.2 Model the whole significance of logarithmic likelihood ratio test results
该项研究选用线性回归模型[4]主要变量有电子商务、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英语、会计、土木工程、物流管理、自动化、性别、薪资、“211”重点大学、其他本科、专科、毕业院校在上海市、民营企业/个体、国有企业、NGO、政府机构科研事业、中外合资外资独资、本科、高职 (四年制)、专科高职 (三年制)、数学与用数学[4]。
显性水平为0.05。
根据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表,可以得出F统计量为14.903,对应的P值为0.000,因此拒绝模型整体不显著的假设,模型整体显著。
(1)专业。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数学与应用数学、土木工程、物流管理、自动化等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法学、市场营销的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并且法学系数为负,市场营销系数为正,可以得出法学专业不利于毕业生得到较高收入,市场营销专业有利于毕业生得到较高收入。
(2)就业单位类型。国有企业和中外合资/外资独资的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并且均为正,说明在国有企业和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工作对于毕业生薪资水平有显著的影响,有利于毕业生得到较高的薪资。另一方面,NGO和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没有充足的理由说明NGO和政府机构/科研事业这两个因素对毕业生薪资水平有何影响。
(3)学历。高职 (四年制)的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专科/高职 (三年制)的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负。表明专科/高职 (三年制)对毕业生就业薪资有显著性影响,并且不利于毕业生获得较高的薪资。
(4)性别。由表3可得出,性别的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并且为正。由此可以推理出,女生相比较男生而言,更容易得到较高的薪资。
表3 高校毕业生薪资影响因素线性回归系数Tab.3 College graduates salary influence factors linear regression coefficient
(5)毕业院校类型。由表3可以观察出,“211”重点大学的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并且为正,表明“211”重点大学的毕业生相比较其他本科和专科而言更容易获得较高的收入。
(6)就业在上海市。由表3得知,就业在上海市的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系数为整数且较大,说明在上海市就业有利于毕业生得到较高的薪资。这也是毕业生选择在上海市就业的原因之一。
由以上分析可得出较高的薪资收入是高校毕业生流向上海市就业的重要原因。专业方面,就读法学专业不利于毕业生获得较高的薪资,就读市场营销专业有利于毕业生获得较高的薪资。性别方面,女生较男生更容易获得高薪资。在国有企业和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工作有利于毕业生获得高收入。而专科或高职学历不利于毕业生获得高薪资。学校方面,“211”重点大学的毕业生相比较其他本科和专科而言更容易获得较高的收入。
根据抽样数据,统计出上海市及各省市毕业生就业流入和流出量,同时计算出两者之比,能够体现毕业生就业流向。
(1)由表4(见下页)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和广东的毕业生流入流出之比最大。同时,这三个城市的本地生源流入流出之比也是最大的。故在北京、上海和广州本地生源学生大多不愿外流,而更多的非本地生源却大量流入。
表4 各省市毕业生就业流入与流出情况Tab.4 All the provinces and graduate employment inflow and outflow situation
(2)浙江、云南、江苏的毕业生流入流出之比相对较大,均大于1.000,即这些地区的毕业生流入量大于流出量。其中,不难发现江苏、浙江等地区的本地生源留守流出比大于毕业生流入流出之比,表明这些地区的毕业生就业人群中本地生源是主要部分,在非本地生源毕业生流入的同时,更多的本地生源毕业生留守就业。
(3)福建的毕业生流入流出比为1.000,表明在所抽取的数据中福建省的毕业生流入量和流出量相等,在一部分本地生源的毕业生流出的同时等量的给本地生源毕业生正好填充了空缺。
(4)安徽、甘肃、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和重庆等地的毕业生流入流出比均小于1.000,表明非本地生源毕业生流入量小于本地生源毕业生流出量,表明这些地区的毕业生就业人群中本地生源是主要部分。
综上,在随机抽样的数据中,大部分省份的毕业生流入量小于流出量,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且以宁夏为代表的地区本地生源毕业生留守量更为堪忧。部分省份的毕业生流入量和流出量相对平衡,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毕业生流入流出比较大的地区主要是上海市、上海和广州,这三个地区不仅毕业生流入量较大,同时本地生源留守量也较大。因此,以上海市为代表的此类城市就业压力更大、隐患更多。
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针对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详细分析后得出,在净流入率、流入率方面,上海、北京和广东占据前三位[2]。其中,上海市的净流入率是次高的,但与最高的广东只有0.05的差距。同时上海市的流入量仍然在全国范围内是最高的。
(1)提高中西部省份本地生源留守量。目前国家一些地区正用优惠政策来网罗高校毕业生,这一举措也初见效果。一方面,上海市等一线城市就业压力大,户籍政策等也在促使一些毕业生回到家乡就业。另一方面,二线城市也在利用就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毕业生。实施优惠政策促使这些省份生源“回家乡工作”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5]。
(2)促进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毕业院校在上海市对毕业生选择在上海市就业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毕业院校在上海市是导致毕业生选择在上海市就业的一个影响因素[6]。因此,可以设想如果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均衡,将有利于全国高校毕业生的优化配置。
(3)重点扶持发展民营企业。非上海市生源但在上海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中,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民营企业。因此,上海市也应加强民营企业的发展将会有利于上海市大学生就业[7]。这一措施可以增强上海市就业市场的容纳量,对于上海市由流入量过大引起的就业难等社会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加大落后地区政府机构和科研事业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力度。民营企业/个体、国有企业、NGO组织对毕业生选择在上海市就业没有显著影响,表明如果高校毕业生选择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就业将不利于毕业生在上海市就业。由此可以推出,加大地方或落后地区政府机构和科研事业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的力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海市等一线城市的就业压力。
(5)优化高校专业结构,发挥专业在高校和当地经济结构间的桥梁作用。大学专业的设置受到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影响,当前专业调整的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内容:形成与当地社会经济结构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形成与人才市场需求想适应的人才培养结构。专业设置可以采取以下调控原则:合理布局的原则,即“在全国统一布局的前提下,照顾到各地的特殊需要,鼓励大学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设置本地区需要的特色专业”;前瞻性原则,即“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制定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策略时,一方面要立足现实需要;另一方面要兼顾社会发展的未来需要;效益原则,即“不管是新设置专业还是对专业结构进行改造、调整、优化,高等学校都要注重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特色性原则,即“在专业设置与建设时应发挥长处与优势,在专业类型、目标定位、学生素质等方面有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
[1]清华大学课题组.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的实践与经验[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2):34-43.
[2]汪怿.扩招与就业——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若干思考 [J].教育发展研究,2003(6):8-12.
[3]杨宜勇.就业理论和失业治理 [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35-36.
[4]龙立荣,黄小华.大学生择业的社会生态模型:环境的力量 [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8):62-69.
[5]涂小明.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J].高教探索,2007(2):117-119.
[6]Rumberger R W.The impact of surplus schooling on productivity and earnings[J].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1987,22(1):24 -50.
[7]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1年上海市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 [EB/OL].(2011-08-09)[2012 -05 -05]http://www.stats-sh.gov.cn/fxbg/201108/228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