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涛
如果说清代六朝皇帝是圆明园的总设计师,那么宫中的“御用建筑公司”则是具体的建筑师。这个御用建造机构的开创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样式雷”家族。
“样式雷”是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从康熙时雷金玉担任钦工处样式房掌案起,到1914年雷献彩完成光绪崇陵的设计止,雷氏七代执掌样式房。
雷氏建筑世家不但为清代皇家建筑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留下了不计其数、极为珍贵的建筑史料,被称作“样式雷图档”。样式雷家族祖籍江西南康府建昌县(今永修县)。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雷发达与堂弟雷发宣以南方匠人的身份,到北京为朝廷供役。研究样式雷最早的学者朱启钤,曾在他所著的《样式雷考》中,记录了这样一段传奇:
据说,康熙中叶时期要重修太和殿。“上梁”仪式那天,康熙皇帝亲临太和殿。可能是上梁的官员木工技术不好,把脊檩往上安了半天,卯榫总是合对不上。当时主持仪式的工部官员急坏了,因为这要是不成功,可能就要有人被杀头。最后,雷发达自告奋勇要上去装梁,但是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工匠,上去干这个活儿起码也要有七品官职,于是,他就换上七品官的衣服,袖子里装着小斧头,爬上去“啪啪”几斧头,很轻松就把梁装上了。康熙看了之后非常欣赏,当场就封他七品官,让雷发达当了样式房的掌案。
历史记录中,太和殿确曾有过两次重建,但第一次发生于康熙八年(1669年),此时雷家尚未来北京,第二次发生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此时距雷发达去世已有两年。也就是说,雷发达不可能参与太和殿的重建工作。太和殿里的惊险一幕实在太具传奇色彩,历史学家考证了这个故事,发现这个传说是雷氏家族内的“移花接木”,故事的主角实为雷发达的儿子雷金玉。
“上梁”也并非发生在紫禁城,而是在畅春园。雷金玉随父亲北上京城后,也在宫里当差做木匠,大约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雷金玉参与了畅春园正殿“九经三事殿”的工程。当时在上梁的时候,康熙见雷金玉很年轻,技艺也非凡,召见他谈话,发现他才思敏捷,正好两个人年龄也相当,康熙非常欣赏他,马上封他为七品官,食七品俸,而且让他掌管皇家的建筑设计,就是样式房。
至今,在雷金玉的碑文中还如实地记录着这个故事。康熙的御制诗《畅春园记》里,也专门提起过一位技艺非凡的工匠,让他一直非常挂念。从这以后,雷金玉参与修建了西郊诸园的许多建筑。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修圆明园,赐给当时的雍亲王,此间主持修建的就是雷金玉。
雍正即位后,大规模扩建圆明园,年逾六旬的雷金玉,应召充任圆明园样式房掌案,主持修建圆明园。
在具体施工前,作为圆明园建筑设计师的“样式雷”首先要进行平面设计,画出建筑草图—地盘样,地盘样上有亭台楼阁、庭院山石等建筑图例,也有桥梁、水流的布局走向。草图经皇帝认可后,他们便将图上的建筑景致用具体的模型表现出来。
虽然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方式,从汉朝初期就已有图样,到隋朝有了使用1%比例尺的图样和模型,但是长久以来史料十分缺乏。到目前为止,样式雷图档很可能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仅有的档案记载。
“样式雷”的贡献就是将这一设计程序标准化、规范化,并命名为“烫样”。烫样是按一定比例制作的建筑模型,以纸板、秫秸和木头为原材料,用剪子、毛笔、蜡版、小烙铁制样熨烫成型,所以称为烫样。烫样实际上是一个建筑模型实物图,从里到外一目了然。
作为清代皇家建筑设计御用班底的样式雷家族,当仁不让地成为宫廷各项建筑工程烫样的制作者。在他们的妙手之中,平面的设计图样通过纸、秸秆和木头等材料的组合变成了立体的微缩景观。
遗留至今的样式雷烫样,从内容上看,主要有圆明园、万春园、颐和园、北海、中南海、紫禁城、景山、天坛、清东陵等处,其中以同治年间重修圆明园时所做的烫样为数最多,其中有我们熟悉的圆明园中的“勤政殿”、“万方安和”、“廓然大公”等。
这些烫样都按比例制作,如五分样、寸样、二寸样、四寸样至五寸样等,即与建筑尺寸比例分别属1/200、1/100、1/50、1/25至1/20等。比例根据需要选择,细致到房瓦、廊柱、门窗甚至室内陈设的桌椅屏风等,以便皇帝审样时一看就明白,也方便建筑时按比例原样放大。
雷金玉将江南的圆润秀美与北方的朴实简洁融入圆明园四十景中,赢得了雍正的赏识。施工过程中,正逢雷金玉七旬正寿,雍正皇帝给予他特殊的褒奖:命皇子弘历亲笔书写“古稀”二字匾额,赐予雷金玉。雷金玉将此匾运回故乡南京,悬挂于祖居大堂。
雍正七年(1729年)末,70岁的雷金玉去世,雍正除恩赏金银外,还下旨令皇家驿站沿途照料运送灵柩返回南京安葬,皇帝所赐匾额供奉在雷氏故宅大堂。这在当时对建筑师而言,是一种极高的荣誉。
作为雷家世代执掌样式房、主持皇家建筑设计事务的创始人,在后来的雷氏宗谱世录中,雷金玉被尊奉为雷氏家族迁居北京的支祖。此后雷氏家族共有七代人接续持掌样式房,其中以雷金玉的孙辈雷家玺最为出色,万寿山、玉泉山、香山、避暑山庄等工程均出自他手。
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在其后的150余年中,人们仅能凭传世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了解其原貌。所幸的是,样式雷图档中留下了属于圆明园的图档2000多张,可以让我们看到圆明园真实的历史变迁。按比例绘制的样式房图纸记录了大量文献缺失的营建信息,将图文资料结合起来,就能得出圆明园演变的连续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