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经济也逐渐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以至于国际竞争、国内竞争日趋激烈。在此影响之下,国际贸易融资形式及融资方法均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而企业融资环节也遇到了更加复杂多变的风险。国际经济形式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状态下,强化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管理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鉴于此,文章通过分析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主要类型,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管理对策,以期能为相关人士带来参考。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管理;分析
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即由于借款对象未按期归还本付息,因此给贷款对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与财务风险。以法律视角而言,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多指债券类风险,即债务人未履行债务、违约后形成的风险。针对这类型风险,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控制与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找寻最佳规避手段。
1.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主要类型
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存在性,而且其包含着类型。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国际贸易融资涉及商业活动、竞争活动、交流活动、合作以及利润等问题,因此风险存在具有必然性特征。就目前而言,国际贸易融资相关风险的主要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支付风险。支付风险通常由企业财务问题所致。企业融资过程当中,通常强调和追求较为完美的融资结果,因此忽视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也未对自身偿还能力、支付能力进行深入调研。在未能清楚认识到企业自身接受能力的情况下,资金困难等问题日趋突出,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等情况的发生,不利于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鉴于此,企业贸易融资过程当中,必须以自身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通过进行调整与计划,最大限度地降低支付风险等情况的出现。
第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即国际贸易融资环节,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企业无法充分和及时地履行自身承诺,从而导致信用方面出现严重风险。当前,企业信用风险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除了经济损失之外,在投资组合方面也存在着较大损失。国际贸易融资环节,较为关键的一种风险即为信用风险,而该风险类型既有两个方面的特征:其一,信用风险通常会受借款人的经管能力与用款方向的影响,因此其非系统性的风险特征较为明显。其二,国际贸易融资信用产品在流动性方面相对较弱,加之缺乏二级市场,以至于信用风险普遍缺乏观察数据,且数据获取极为困难。
第三,偿付风险。偿付风险也具有一定的客观存在性,其引发因素较多,包括市场不可预知特性与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动等。针对偿付风险,已经引起了国家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其波动性并不明显。尽管如此,偿还风险的变动仍然体现出明显的不可预知性,这就需要在国际贸易融资活动当中详细分析各种偿还风险,并明确限定风险出现后的具体职责与所需承担的义务。
第四,利率风险。利率风险的引发因素也非常多,较为常见的包括国内经济形势变化以及国际经济形式变化等。就目前而言,当国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之后,通常会对利率形成较大影响。例如,如果出现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就会出现明显的波动,而物价也会受此影响,这并不符合经济学的一般规律,以至于利率出现严重变化。中央银行属于货币的唯一发行单位,在发行货币时,并未深入分析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也没有将市场规律作为基本出发点,以至于利率的变化频率日趋加大,而利率风险也随之产生。
2.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管理对策分析
针对上述四种常见的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政府与企业都必须加强重视力度,通过共同商讨和合作,探寻出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管理对策,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标。而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管理对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构建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专业防范体系
国际经济趋于复杂化,以至于信用风险日趋增加,这从根本上要求政府部门构建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专业防范体系,并强调政府的主导地位。⑴通过对国际经济发展局势进行密切追踪,并不断地收集与整理各项风险信息,在此基础上创建具有现代化特征的风险数据库,实现对各部门、各企业技术设备与信息资源的统筹规划。针对发现的不良买家,需对其信息进行及时追踪与发布,以宣传教育的形式使之知晓信用累积体现出的重要价值,从而提升社会大众的信用意识。⑵发挥风险专业防范系统的管理职能,再适当调整相关的机构设置,以授信额度机制对审贷进行有机分离。国际贸易融资实质上是信贷业务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其管理权限应归属于全行信贷所有。信贷部通过资信评估贸易融资对象之后,即可确定其信誉额度,再通过实施审贷分离机制,规定国际业务组织部、信贷部以及信贷审批机构负责结算风险与信贷风险,从而实现风险专项监控与审贷分离的目标。
2.2不断拓展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类型
经济危机给国际贸易融资带来了巨大影响,不仅使银行的业务量受损,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各银行之间的商业竞争。在此环境的影响之下,国内贸易融资手段已经不能够满足于国际贸易需求。鉴于此,相关部分必须不断拓展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类型,通过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性融资方法,再结合自身市场需要,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融资解决方案,在开拓各种新型业务的同时,还能够扩大各种新型业务的整体覆盖面,包括福费廷与保付代理等。除此之外,当业务类型不断扩大之后,还需推动国际贸易融资朝着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以此方式控制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从而确保国际贸易融资各项业务都能得到有效发展。
2.3深入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国际贸易融资本身具有较大的风险,如果要对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与规避,就必须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法律和法规等,以法律手段作为基本保证,达到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全方位规范目标。首先,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保障制度,再按照国际贸易融资基本发展形势,对现存法律和法规进行适当的修订。其次,在修订过程中,应当根据国际惯例,分析国内现行法律与之相比出现的差异和矛盾,从中找出立法依据之后,并制定出具体操作时间方案,再将其颁布与执行。再次,加强对信用证相关业务的基本管理力度,以对信用证进行严格审核的方式,提升结算操作的可靠性与可行性。最后,在评估环节,除了要对信用证相关条款、融资授信实际额度等信息进行严格审核之外,还应当结合国际上的汇率风险以及国内的经济政策等信息,找出其中的各项不利因素,并采取相关措施予以解决。
2.4不断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就目前而言,国内开展国际贸易融资相关业务的时间还非常短,始终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因此在管理经验方面也存在着不足的问题,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发展需求。鉴于此,相关部门应当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计划表,通过提升各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水平,逐渐形成以市场和风险意识为导向,并将客户作为管理中心的基本管理观念,从而不断提升所有工作人员的风险控制能力与风险防范能力。
结束语
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本身具有客观存在性,无法避免这类风险的存在,只能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管理,达到规避风险的目标。鉴于此,要求相关部门和企业构建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专业防范体系、不断拓展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类型、深入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并且不断丰富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管理团队,以此方式降低风险的影响力,推动国际贸易业务得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晖.基于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表外融资组合产品研究引发的外汇管理思考[J].贵州农村金融,2012(8):14-16
[2]朱佳男,魏磊.浅析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风险与解决对策[J].中国商贸,2013(16):138-139
[3]范建强,胡铁宁,姚年勋.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1(6):24-26
[4]邓鹏.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问题及风险防范探究[J].时代金融(下旬),2014(2):89-90
作者简介:
涂丽亚(1966.11- ),女,江西抚州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