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草
路边的音像店里,传出熟悉的旋律,先是齐豫的《橄榄树》,后是老狼的《同桌的你》,还有许巍的《曾经的你》……一首接一首,都是经典的怀旧老歌。站在街头,我忽然就傻掉了一般,愣在那里,思维瞬间短路,茫然四顾,周遭是人流与车流,喧哗的世界里,我仿佛成了一座小小的孤岛,掉进了自己的世界里,依稀看见在时光的隔壁有另外一个我,由远及近。我还年少,穿白衬衫,着长裤,梳学生头,青葱一样的年华,喜欢背着书包晃荡在小城那条站满白杨的马路上,喜欢以仰望的姿势跟在小城中的一帮诗人的身后,狂热地听他们朗读诗歌、畅谈人生与理想,喜欢不着边际地遐想那些不可企及的事情。
那时候的我,最大的理想不是写诗,而是疯狂地迷恋齐豫的《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谁在青春年少的时候,没有一个流浪的梦?我的梦想是像三毛一样,背着简单的行囊,去远方流浪,无拘无束,羁旅天涯,过着行吟诗人一样的生活,去沙漠里采摘野花,去草原深处放牧牛羊,甚至想扒火车去远方。
最勇敢的一次,是和几个女生,在火车站的铁轨旁埋伏了一天一夜,准备伺机扒火车去远方,因为那时口袋里没有钱,扒火车是那个年纪所能够想到的最勇敢的事,我们唱歌:“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
那件事情的结果,是被父母抓了回去,远方没有去成,结果被罚两天不许吃饭,所有的梦想,所有的强硬,所有的疯狂,最后都被食物给打败了,所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一顿不吃就被饿成软软的面条,更何况两天?妥协,是那个时候唯一能选择的。
多年之后,我的梦想被生活的洪流淹没了,我变成了一个居家的女子,每日里,看书、写字、相夫教子,去早市与小贩讨价还价,下厨烧几样小菜,回家在父母膝下承欢,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远离梦想,年少时的那个我距离现在的我越来越远,越来越远,终于渺不可见。
遗憾吗?也不曾。每一个年龄段有每一个年龄段的美丽,每一个年代有每一个年代的梦想。如若我现在还想要疯狂地去流浪,那可能真的是神经错乱,因为在我的身后有太多太多的放不下,牵绊我的脚步,那些牵绊,是我生命的根和养分,是我幸福的全部来源。
时光的隔壁,曾经住着年少的我,为一朵花流泪,为一幅画感动,为一句话感慨,为一首诗狂热,为一首歌心动,为一个流浪的梦而执着。清纯时光,美丽岁月,走过,也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谁不曾年轻过?谁不曾狂热过?不信你看看住在时光隔壁的那个你,那么真诚、那么热烈、那么无所顾忌,那是青春赐予我们的勇气和力量,那是青春赐予我们的义无反顾。
每个人的心中都曾有过一个流浪的梦,挣脱生活,挣脱束缚,摆脱压力,摆脱牵绊,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像一只自由飞翔的小鸟一样,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在心灵的旷野上驰骋。
一、叙事与抒情巧妙融合
这是一篇以青春的回忆为主题的抒情文章,文章以“我”曾经追随“诗人”的脚步“畅谈理想”,听着齐豫的《橄榄树》学习去“流浪”——几个女生埋伏在铁轨旁,想扒车去远方等画面,融进关于青春的记忆。而叙事时,又引用《橄榄树》的歌词,添加上诗一样的语言,使叙事充满诗情画意,将画面感、诗意美、音乐的旋律融入情感的漩涡,将作者“为一朵花流泪,为一幅画感动,为一句话感慨,为一首诗狂热,为一首歌心动,为一个流浪的梦而执着……”等关于青春的留恋与怀念描摹得淋漓尽致。
二、联想切入,新颖别致
文章开头作者以听到齐豫的《橄榄树》,老狼的《同桌的你》,许巍的《曾经的你》等老歌作为引子,联系到青葱岁月中的“我”,方法巧妙。此时“穿白衬衫、着长裤、梳学生头”、“球鞋、素颜、直发”的年少的“我”,缓步出场,一场关于青春的回忆就此开场,令人耳目一新。
三、背景音乐的运用使文章韵味悠然
从开篇的《橄榄树》等老歌,作为回忆的背景音乐,贯穿全文始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的音乐美。由听到老歌引发回忆,到“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的歌词,而引发青春的“疯狂”,再到文章最后感叹,不曾为了“流浪”遗憾,点明“每人心中都有一个流浪的梦”的中心。背景音乐的运用,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引发了读者回忆青春的热切希望,而且这些歌词也营造出了朦朦胧胧的气氛,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如梦似幻的怅然,从而为文章奠定以怀念、留恋为主旋律的感情基调。
四、细腻的笔触增添阅读的乐趣
这篇文章让人感觉细节生动,感情细腻,描写具体准确。正是因为作者在每个细节处都处理得细腻圆润,才使读者的联想有了着力点,如年少时节听老歌,学写诗,谈理想,扒火车;成年后相夫教子,看书,写字,父母膝下承欢的对比,让人们对青春产生深切的怀恋。情感的渲染又通过听老歌,谈理想等容易引发人们产生联想的细节,达到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