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旭
[摘 要] 建水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三农”政策,围绕“稳粮烟、扩果蔬、兴林畜”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多年种植养殖经验,围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四张名片(丰富多彩,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六大内容(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鱼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全面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农业农村经济不断壮大,农业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中游北岸、滇东高原南缘,地处东经102°35 ′至1 03°11″北纬23°12′至24°11″之间,珠江水系泸江河和曲江纵贯南北,北回归线从县境南部穿过。县城海拔1309.3米,年均气温19.0℃,年降雨量792.9毫米左右。2013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5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万人,占总人口的76.7%。
[关键词] 加速 农业 经济 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9-0048-01
一、建水县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建水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三农”政策,围绕“稳粮烟、扩果蔬、兴林畜”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土壤、气候、交通等优势,还有多年农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以推进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大力推进科技进步,着力提升产业结构,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生产力为基础,以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为重点,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全面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目前,建水农业已形成粮、烟、果、菜、蔗、林、猪、鸡、牛、羊、鱼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二、建水农业发展优势
1.气候资源优势
建水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县城海拔1309米,平均海拔1372米,海拔最高处(五老峰)2515米,最低处(阿土村)230米。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7℃,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不到0℃。由于地形特色,县域内立体气候明显:县域内海拔1500米以下的坝区、河谷区,年均气温在16-20℃,属亚热带或中亚热带气候;海拔在1500米至1900米的山区、半山区,年均气温在14-16℃,属亚热带气候;海拔1900米以上的山区,年均气温在12-14℃,具有暖温带气候特点;终年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温期长,霜期少,雨量充沛。
2.土地资源优势
建水县地域广,适于耕种的土地多,农业资源丰富,有红壤土、黑壤土,沙土、黄土、白土等,适合于各粮食作物、蔬菜、林木的种植。
县域国土面积3789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39.8万亩,其中,水田18.8万亩,占47.2%,旱水浇地7.8万亩,占19.5%,旱寺13.2万亩,占33.39%,(此数据为有种粮补贴的面积)。
三、建水农业发展制约因素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制约了建水农业经济的发展。
2.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农业产业化不成熟,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不强,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是制约建水农业经济发展的方面。
四、建水农业经济发展探索
1.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1加快推进村镇规划工作。加强村镇规划工作,完善村庄布局,尽快完成全县行政村和重点自然村的规划编制任务,构筑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乡镇——行政村——自然村五级联动的城乡体系,按点轴空间开发理论,有主次、分步骤推进城乡建设,使城乡体系得到明显优化,规模职能结构和空间布局更为合理。
1.2加快农业设施建设。优化资金、土地、科技、人才、政策等资源配置,建立一批规模化、高质量、高效益的设施农业产业基地,使其成为建水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示范窗口。
1.3大力改善农村公共设施。加快乡村道路、人畜饮水、清洁能源、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建设,切实搞好村庄绿化,实现村容村貌新改观。
2.推进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升级
在产业布局上,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围绕葡萄、石榴、桔橙、无公害蔬菜、生猪等产业,扶持壮大和源农业、红森果业、邦格牧业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以曲江镇为龙头,打造万亩蔬菜基地和鲜切花基地,做大做强花卉产业,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特色水果发展上,继续抓好提质增效,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重点抓好以南庄镇、面甸镇、临安镇为主的脐橙、鲜食葡萄丰产示范园建设。
3.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是实现企业和农户联结的最为有效的组织形式。而要解决当前建水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实力弱、服务能力不强的实际问题,促使企业与农户紧密联结的关键在于:
一是要全面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按照农民自愿、稳步推进、加强扶持的原则,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二是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创新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方式。鼓励企业建立产业党支部,培育增收致富带头人,以引领农村新发展为突破口,努力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规范合同,发展订单农业,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4.促进农村人口有序转移
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引导农民有序转移。一是劳务输出由体能型向技术型输出转变,由分散型输出向有组织输出转变,由单纯的务工挣钱向回乡创业转变;二是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多层次、多渠道培训实用型人才,实现一产向二产、三产转移;三是大力发展劳务产业,积极培育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
5.破解农业发展瓶颈,加速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农民作为农村集体的一部分,享有集体土地承包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但有的农户在思维上及资金投入方面还存有局限性。农村集体组织应主动作为,大胆尝试,鼓励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去开展土地流转,鼓励反租倒包兴办农业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让农民参与到大户或农业公司的土地经营管理中去。通过反租倒包方式集中农民土地,再以土地为资本入股,或者组建集体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土地开发,这样不但被租赁农民能获得稳定收入,农村集体也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分红或经营收入,使土地真正成为农民的收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