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关键词:飞翅穴;管遵惠;学术经验
中图分类号:R224.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100-01
飞翅穴:是名中医管遵惠主任医师在临床上常用的经验穴之一。笔者在临床上通过对飞翅穴的运用,渐有领悟,结合本人的体会,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本科门诊2年来的风湿性肌纤维织炎、肩周炎、肩背软组织炎等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飞翅穴治疗共计16例,对照组采用局部配合循经取穴治疗共计15例。2组病例共计31例,其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50岁,平均36岁;病程最短3 d,最长2 a,平均病程5个月。本组31例,均经各项化验、检查,已排除器质性病变。
2治疗方法
2.1飞翅穴的部位飞翅穴是肩胛部的集合穴,包括上飞翅,下飞翅,翅根3个穴位。这3个穴位位于肩胛骨内侧缘,统称飞翅穴。体表定位:上飞翅:在肩胛岗内端上边缘,平第二胸椎棘突,距背正中线3.2寸;下飞翅:在肩胛岗内侧缘,平肩胛角下角,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4寸;翅根:在肩胛岗内侧边缘,平第四、五胸椎棘突之间,距离背正中线3寸。
2.2针刺方法伏案正坐,两手抱肘,横平放案上,使肩胛骨外开,肩胛岗突起。先针上飞翅,选用75 mm针灸毫针,左手拇食两指将上飞翅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上端刺入,针柄与脊柱平行,缓慢自皮下由上向下透刺。进针时需随时检查针尖位置,勿使针尖偏向胸腔方向针刺过深。次取下飞翅,用75 mm针由下向上沿皮透刺,使之与上飞翅穴针尖相对。最后再针翅根穴,左手指按其穴位,右手持针着穴上,向外横刺25~30 mm,针达肩胛下。针刺完毕后,可用电针机加电刺激,选用可调波,频率以60~80次/min为宜,留针20 min。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肩背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无复发;好转:肩背部疼痛减轻,活动时稍有不适;未愈:症状无改善。
3.2治疗结果见表1。
4典型病倒
陈某某,女,36岁,干部,2013年1月6日初诊。患者因淋雨后出现右侧肩胛部及肩关节疼痛,不断加重已近1月。抬臂,平举右手臂均痛,穿脱衣服困难,夜不能寐,自用药酒按柔疼痛更剧。查:局部无红肿,右肩胛、肩关节普遍压痛,以飞翅穴压痛明显,舌质淡夹青苔白,脉紧,此为寒湿痹阻脉络之象。经取飞翅3穴治疗后,疼痛骤减,次日来诊自诉疼痛已完全消失。半年后随访,上症未再出现。
5体会
《灵枢·官针》云:“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日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根据管氏飞翅穴的定位及针刺方法均围绕肩胛骨周围进行针刺,笔者认为其符合《内经》中的齐刺范畴,依据管氏飞翅穴的特殊刺法,故能治疗肩胛部的寒气及气血凝滞引起的软组织挫伤。另外,从解剖学结构可以看到,肩胛骨后面诸肌肉,均被覆盖在致密的肌膜和骨纤维间隙之间。以往针刺肩胛区附近的穴位,一般不能够刺到相应的筋肉痹阻的位置,故临床上虽然患者疼痛有所缓解,但却不能治愈,而且还容易造成气胸。管氏飞翅穴按照其特殊的针刺方法,不但能刺到肩胛骨后肌肉相应病变的位置,而且还容易掌握住其针刺深度及方向。故临床治愈率高。
(收稿日期:2014-01-27)endprint
关键词:飞翅穴;管遵惠;学术经验
中图分类号:R224.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100-01
飞翅穴:是名中医管遵惠主任医师在临床上常用的经验穴之一。笔者在临床上通过对飞翅穴的运用,渐有领悟,结合本人的体会,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本科门诊2年来的风湿性肌纤维织炎、肩周炎、肩背软组织炎等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飞翅穴治疗共计16例,对照组采用局部配合循经取穴治疗共计15例。2组病例共计31例,其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50岁,平均36岁;病程最短3 d,最长2 a,平均病程5个月。本组31例,均经各项化验、检查,已排除器质性病变。
2治疗方法
2.1飞翅穴的部位飞翅穴是肩胛部的集合穴,包括上飞翅,下飞翅,翅根3个穴位。这3个穴位位于肩胛骨内侧缘,统称飞翅穴。体表定位:上飞翅:在肩胛岗内端上边缘,平第二胸椎棘突,距背正中线3.2寸;下飞翅:在肩胛岗内侧缘,平肩胛角下角,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4寸;翅根:在肩胛岗内侧边缘,平第四、五胸椎棘突之间,距离背正中线3寸。
2.2针刺方法伏案正坐,两手抱肘,横平放案上,使肩胛骨外开,肩胛岗突起。先针上飞翅,选用75 mm针灸毫针,左手拇食两指将上飞翅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上端刺入,针柄与脊柱平行,缓慢自皮下由上向下透刺。进针时需随时检查针尖位置,勿使针尖偏向胸腔方向针刺过深。次取下飞翅,用75 mm针由下向上沿皮透刺,使之与上飞翅穴针尖相对。最后再针翅根穴,左手指按其穴位,右手持针着穴上,向外横刺25~30 mm,针达肩胛下。针刺完毕后,可用电针机加电刺激,选用可调波,频率以60~80次/min为宜,留针20 min。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肩背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无复发;好转:肩背部疼痛减轻,活动时稍有不适;未愈:症状无改善。
3.2治疗结果见表1。
4典型病倒
陈某某,女,36岁,干部,2013年1月6日初诊。患者因淋雨后出现右侧肩胛部及肩关节疼痛,不断加重已近1月。抬臂,平举右手臂均痛,穿脱衣服困难,夜不能寐,自用药酒按柔疼痛更剧。查:局部无红肿,右肩胛、肩关节普遍压痛,以飞翅穴压痛明显,舌质淡夹青苔白,脉紧,此为寒湿痹阻脉络之象。经取飞翅3穴治疗后,疼痛骤减,次日来诊自诉疼痛已完全消失。半年后随访,上症未再出现。
5体会
《灵枢·官针》云:“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日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根据管氏飞翅穴的定位及针刺方法均围绕肩胛骨周围进行针刺,笔者认为其符合《内经》中的齐刺范畴,依据管氏飞翅穴的特殊刺法,故能治疗肩胛部的寒气及气血凝滞引起的软组织挫伤。另外,从解剖学结构可以看到,肩胛骨后面诸肌肉,均被覆盖在致密的肌膜和骨纤维间隙之间。以往针刺肩胛区附近的穴位,一般不能够刺到相应的筋肉痹阻的位置,故临床上虽然患者疼痛有所缓解,但却不能治愈,而且还容易造成气胸。管氏飞翅穴按照其特殊的针刺方法,不但能刺到肩胛骨后肌肉相应病变的位置,而且还容易掌握住其针刺深度及方向。故临床治愈率高。
(收稿日期:2014-01-27)endprint
关键词:飞翅穴;管遵惠;学术经验
中图分类号:R224.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100-01
飞翅穴:是名中医管遵惠主任医师在临床上常用的经验穴之一。笔者在临床上通过对飞翅穴的运用,渐有领悟,结合本人的体会,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本科门诊2年来的风湿性肌纤维织炎、肩周炎、肩背软组织炎等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飞翅穴治疗共计16例,对照组采用局部配合循经取穴治疗共计15例。2组病例共计31例,其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50岁,平均36岁;病程最短3 d,最长2 a,平均病程5个月。本组31例,均经各项化验、检查,已排除器质性病变。
2治疗方法
2.1飞翅穴的部位飞翅穴是肩胛部的集合穴,包括上飞翅,下飞翅,翅根3个穴位。这3个穴位位于肩胛骨内侧缘,统称飞翅穴。体表定位:上飞翅:在肩胛岗内端上边缘,平第二胸椎棘突,距背正中线3.2寸;下飞翅:在肩胛岗内侧缘,平肩胛角下角,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4寸;翅根:在肩胛岗内侧边缘,平第四、五胸椎棘突之间,距离背正中线3寸。
2.2针刺方法伏案正坐,两手抱肘,横平放案上,使肩胛骨外开,肩胛岗突起。先针上飞翅,选用75 mm针灸毫针,左手拇食两指将上飞翅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上端刺入,针柄与脊柱平行,缓慢自皮下由上向下透刺。进针时需随时检查针尖位置,勿使针尖偏向胸腔方向针刺过深。次取下飞翅,用75 mm针由下向上沿皮透刺,使之与上飞翅穴针尖相对。最后再针翅根穴,左手指按其穴位,右手持针着穴上,向外横刺25~30 mm,针达肩胛下。针刺完毕后,可用电针机加电刺激,选用可调波,频率以60~80次/min为宜,留针20 min。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肩背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无复发;好转:肩背部疼痛减轻,活动时稍有不适;未愈:症状无改善。
3.2治疗结果见表1。
4典型病倒
陈某某,女,36岁,干部,2013年1月6日初诊。患者因淋雨后出现右侧肩胛部及肩关节疼痛,不断加重已近1月。抬臂,平举右手臂均痛,穿脱衣服困难,夜不能寐,自用药酒按柔疼痛更剧。查:局部无红肿,右肩胛、肩关节普遍压痛,以飞翅穴压痛明显,舌质淡夹青苔白,脉紧,此为寒湿痹阻脉络之象。经取飞翅3穴治疗后,疼痛骤减,次日来诊自诉疼痛已完全消失。半年后随访,上症未再出现。
5体会
《灵枢·官针》云:“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日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根据管氏飞翅穴的定位及针刺方法均围绕肩胛骨周围进行针刺,笔者认为其符合《内经》中的齐刺范畴,依据管氏飞翅穴的特殊刺法,故能治疗肩胛部的寒气及气血凝滞引起的软组织挫伤。另外,从解剖学结构可以看到,肩胛骨后面诸肌肉,均被覆盖在致密的肌膜和骨纤维间隙之间。以往针刺肩胛区附近的穴位,一般不能够刺到相应的筋肉痹阻的位置,故临床上虽然患者疼痛有所缓解,但却不能治愈,而且还容易造成气胸。管氏飞翅穴按照其特殊的针刺方法,不但能刺到肩胛骨后肌肉相应病变的位置,而且还容易掌握住其针刺深度及方向。故临床治愈率高。
(收稿日期:2014-0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