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亚鹏 张小霞
摘 要:对石鸡(Alectoris chukar)、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家鸽(Columbiformes)的正常视网膜结构进行了形态学观察,且对其视网膜各层的厚度、各核层胞核的层数、大小、核的直径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鸟类视网膜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均为10层,石鸡、家鸽视网膜结构相似,为昼行性动物视网膜结构特征,灰椋鸟为晨昏性视网膜结构特征。说明结构的差异性与其生活习性的不同相一致。
关键词:视网膜 生活习性
中图分类号:S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246-02
关于动物视网膜结构与其生活环境适应关系的研究已有报道[1],本文对生活习性差异较大的三种鸟类:石鸡、灰椋鸟和家鸽的视网膜结构进行观察,为进一步探讨鸟类的视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积累资料。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石鸡(Alectoris chukar)、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家鸽(Columbiformes)眼球。
1.2 方法
首先将新鲜组织浸泡在4%的多聚甲醛或乙醇固定液中固定24 h,用自来水冲洗过夜。在解剖镜下剥离视网膜,切成大小1~2 mm小块进行常规脱水、透明、包埋和石蠟切片,并对切片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测量并拍照,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视网膜结构的一般特征
通过切片观察发现石鸡、灰椋鸟、家鸽视网膜结构与其它脊椎动物视网膜结构相似,分10层,除内、外膜外,其余各层由外向内依次是:色素上皮层、视杆视锥层、外核层、外网状层、内核层、内网状层、神经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且分层明显。(图1)。
2.2 视网膜各层厚度的比较
光镜下,观察上述几种动物视网膜结构,由于视网膜不同部位各层厚度有差异,故在视网膜各层测量数据,求其平均值。见表1。
表1可见:(1)石鸡、灰椋鸟视网膜总厚度远小于家鸽视网膜总厚度,石鸡、灰椋鸟视网膜总厚度和各层厚度相似,且三种鸟类视杆视锥层均较薄,原因为昼行性动物中,该层主要为视锥细胞的锥部,而视锥一般比视杆粗短,故此层也较薄[2]。(2)家鸽与灰椋鸟内核层和内网状层厚度相似,与Wagner[3]观点一致,而石鸡的视网膜则是内网状层厚度大于内核层厚度,内网状层是视觉信息传入神经节细胞的交界区域,此区厚度大,说明石鸡神经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较复杂[4]。(3)家鸽与石鸡神经纤维层厚度大于神经节细胞层,而灰椋鸟神经纤维层与神经节细胞层厚度相似,且均较薄。
2.3 视网膜各核层胞核层数和直径的比较
在光镜下对上述3种鸟类视网膜各核层胞核进行观察,统计了各核层的胞核层数,测量胞核直径,求其平均值,结果见表2。
表2可知:(1)石鸡各核层细胞排列紧密,且细胞核直径较小,而灰椋鸟各核层细胞核直径较大,家鸽细胞核直径最大。(2)石鸡、灰椋鸟和家鸽视网膜内核层层数都较多,说明其对视觉信息的接受和分析能力强,具有较高的视觉分辨力,为其在陆地各栖息环境中捕食奠定基础。(3)感光细胞与节细胞数目之比是判断白昼视网膜类型还是夜行性动物视网膜类型的指标之一,典型的昼行性动物外核层和节细胞层数目相近,接近1∶1,且胞核层数均较少,而内核层胞核数目很多[2]。从表2可见,石鸡、家鸽视网膜外核层和节细胞层数目相近,这显示出石鸡与家鸽昼行性动物视网膜的特征。灰椋鸟的外核层和节细胞层胞核层数之比为2∶1,内核层的胞核层数为10层,与白昼活动的石鸡和家鸽相比差异大,灰椋鸟多在清晨和傍晚活动,视网膜的这些结构特征与其晨昏性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3 结论
经观察比较可知,3种鸟视网膜结构显示出不同的特征,石鸡与家鸽视网膜结构具有白昼性特征,而灰椋鸟视网膜结构具有晨昏性特征。视网膜结构的差异性与动物生活习性差异性相一致。
参考文献
[1] 张育辉,刘加坤.七种啮齿动物视觉器官形态结构的比较研究[J].兽类学报,1994,14(3):189-194.
[2] 张育辉,贾林芝.蜥蜴亚目5种动物视网膜结构的观察比较[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33).
[3] Wagner J J. Retinal structure of fishes[M] //Douglas R H,Djamgoz M B A.The Visual System of Fish.London: Chapman andHallLtd,1990:109-147.
[4] 龚静,彭新亮,黄光玲,等.鲫鱼和斑马鱼视网膜结构的比较组织学研究[J].经济动物学报,2012,16(3):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