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机制下校企文化深度融合对策的探索

2014-10-22 06:42冯凯
科技资讯 2014年21期
关键词:深度融合对策

冯凯

摘 要:文化冲突的结果是组织内耗,文化融合的结果是组织的凝聚力增强,高职院校应自觉地与行业、企业对接,认真分析校企文化融合现状及问题,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积极探索校企文化深度融合的对策。

关键词:校企文化 深度融合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239-02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属于亚文化,文化冲突的结果是组织内耗,文化融合的结果是组织的凝聚力增强,为了让学生适应职场,尽快地认同和接受所在的企业文化及价值理念,真正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的目标,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校企文化深度融合的地位与作用

1.1校企文化深度融合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

高职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之一,高职院校始终坚持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之路,在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不断发展之中,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能够使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结合得更加紧密,课程开发模式成效更加显著,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课程改革与开发能力”“职业教育创新能力”“专业实践与动手能力”逐步提升,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1.2 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学生职业操守的提升

学生要想成为优秀的“企业人”,必须具备爱岗敬业、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关键的职业操守。事实上企业对员工的软能力—职业操守的期望度丝毫不亚于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非常有必要融合相适应的优秀企业文化,为学生提供体验优秀企业的经营理念,学习优秀企业管理制度,接受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平台,帮助学生提升职业操守,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1]。

1.3 校企文化深度融合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校园文化的建设情况最能淋漓尽致体现出一个学校的风格、特色以及水平。可见,作为高职特色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高职院校创建优秀的校园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关键点就是要借鉴和吸纳优秀企业的价值观、战略目标、经营理念等精神文化,把企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诚信观念、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团队意识、服务理念以及敬业创业精神渗透到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去,从而使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1.4 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利于提升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品位

校园文化是办好学校的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无形资产,是学校发展中最值得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优秀校园文化熏陶成长的学生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归属感和幸福感。高职校园文化的培育过程充分体现出的社会、时代的特征和企业优秀文化的完美融合,也将帮助企业提升文化的内涵和品位。

2 校企文化融合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高职院校校企文化深度融合的成功经验

2.1.1 校企文化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得到充分认识

企业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认识,并真正予以重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把企业文化要素的融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积极推进,并且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实施校企合作“一十百千”计划,在保证数量稳步增长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进一步健全以专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责任制,完善激励机制,增强校企合作的活力。大幅提高行业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参与度,积极引入行业新标准、企业新技术、生产新工艺、管理新模式,推动教学与生产紧密对接。借鉴“格劳博”订单班经验,尝试推广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双主体”共同建设、共同运行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多层次、立体化校企深度融合格局。

2.1.2 校企文化融合的組织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2]

部分高职院校成立了企业文化研究机构,开展校企文化融合方向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研究,拓展了校企深度融合的思路和路径;同时,在许多高职的网站上都设计了“交流与合作”或“企业与企业文化”一栏,专门对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优秀企业文化的内容;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学校层面上也都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专业指导委员会,这些机构主要负责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关系、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工作、推进工学结合、校企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工作,把企业的优秀文化带入校园,带到学生身边,让学生耳闻目睹,让企业文化真正走入学生心中,从精神、物质、制度层面全方位的促进校企文化的多层次融合。

2.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融合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3]

2.2.1 融合尚处低浅层次

校企文化融合应反映出学校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文化融合的成效并不乐观。有的高职院校把校企文化融合排除在了教学实践环节外,而是视为“第二课堂”内容的有益补充;有的高职院校单纯地把校企文化融合演变为校企联合举办活动,如邀请企业家作讲座等,仅仅互动交流即止;有的高职院校把校企文化融合的重点放在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塑名人雕像,在教学实训场所贴张标语、竖警示牌等等。

2.2.2 融合对象缺乏精准选择

高职院校彰显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需融入企业精神文化元素和精髓,实现校企文化对接。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沉淀过程。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有优秀文化沉淀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企业自身就面临着一个如何培育形成特有文化这样一个问题,文化输出与传播的价值有限,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选择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需要精到、审慎。

2.2.3 融合缺乏科学系统规划

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应该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人才培养等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对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实现文化育人、文化励志、文化铸德、文化培能、文化引领、文化创新。那么,校企双方各自的文化如何由冲突变为融合,专业设置、师资配备、人才培养等环节如何融合,各自作用才能有效发挥等内容,都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研究和科学系统规划。因此在具体实施中,尽管校企双方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去探索,但效果并不理想。

3 校企文化深度融合的对策与方法

3.1 培育校企精神文化

高职院校应该把校企精神文化融合作为突破口,按照高职院校鲜明的办学方向和理念,通过移植企业精神,培育自己的精神文化。一方面要积极吸纳企业精神文化,把同企业先进文化与时俱进作为学校建设根本的出发点,体现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当前,大学生适应职场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企业核心价值观与自身人生观、价值观所发生的冲突。因此,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应该把企业的价值意识灌输给学生,通过校企精神文化的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企业产生积极的认同感。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并借鉴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以行业企业特点和行业道德规范为内容,积极构建符合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职业素質教育体系,不断提高职业素质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3.2 打造校企相容的物质文化

高职院校应借助企业的平台,迅速提升办学水平,加快推进“双师型”教师进程,提高社会影响力,同时带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实现学生一入学便“一只脚跨进了学校,另一脚则跨进了企业”,促进“理实一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打造真实职场情境”的教学改革持续深化,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使“坚持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坚持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要依据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投资建设、联合培养学生、合作经营和生产,尽可能与第一线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相适应,让学生能够在较真实的岗位环境中得到实际的操作训练,掌握工作规范,不断提高实战经验,使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真正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共赢[4]。

3.3 融合校企制度文化[5]

要建章立制推进校企合作的规范化发展,要通过制度建设明确责任,对校企合作进行规范,通过出台相关制度、鼓励性措施及考核措施等加以落实并加强机制建设。首先,按照企业要求,建立管理制度。参照企业机构,构建教学单位,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专业划分要具有职业性和行业特点,在开展“订单教育”的学校按照企业的架构构建班集体,以企业名称命名班级,让学生在校园中体会到企业的存在,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气息。其次,引进企业制度,促进校企融合。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中,按照企业实际生产要求进行现场管理,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帮助学生们掌握技能,练就本领,以相关的制度进行约束和限制,保证其课程进行的有序开展。最后,选聘企业家、技术骨干、创业先锋做学生校外兼职辅导员。让企业家、技术骨干、创业先锋为学生诠释企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诚信观念、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团队意识、服务理念以及敬业创业精神,帮助学生对企业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为日后更好地融入企业工作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张旭曦.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07(7).

[2] 李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3] 叶旋.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12).

[4] 刘晓燕.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5] 杨金栓.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J].教育与职业,2012(11).

猜你喜欢
深度融合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
中小学教师助力深度融合的培训模式与实践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