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开卖自种有机大米,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圈地建设有机农业园……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时有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一直标榜生产过程无公害、无污染、纯天然的有机食品,日益成为市场上的时尚宠儿,其高昂的价格、精美的包装,也无不显示着与常规食品身份地位的区别。
然而,花费数倍于以往的价钱购买有机食品,就真的能吃得放心、保证健康吗?“公众购买有机食品,买的其实是心理上的安全和安慰,”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对此直言,“你买到的是真正的有机食品吗?大大的问号!有机食品和非有机食品有多大的区别呢?大大的问号!”
一个个案例验证着厉曙光教授的判断:2011年年底,山东济南一些大超市高价售卖的有机蔬菜,被曝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化学农药;2013年年初,贵州茅台核心酿酒原料“糯高粱”和“小麦”,也被曝以劣充好、有机认证造假……种种迹象表明,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可能已经陷入了另一个误区。
有机种植何其难,市场供应却泛滥
2006年5月的一天,赵海和妻子带着儿子去医院体检时,听了一堂关于有机食品与健康生活的专家讲座。他第一次了解到,有机食品就是无污染的天然食品,在所有食品中,是“最高级”、“最安全”的。
赵海在深圳开了一家电子加工厂,事业有成的他十分注重生活质量。从医院回来后不久,他就迷上了有机食品,一家人几乎餐餐吃,每月仅伙食费就好几千。
因为对有机食品情有独钟,赵海在网络上结交了一大帮同好的朋友,“有机粉丝”一度多达数百个,经常团购或托他代购。
2008年金融危机后,赵海毅然选择了转行,决定做有机食品种植,因为他看到了有机食品的盈利空间和广阔前景。他的想法得到了好几个朋友的支持,他们都愿意出资入股。他在网络上积累的一大批粉丝,也纷纷表示,将来会成为他最忠实的顾客。
2009年春,赵海回到家乡粤北山区,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之路。他了解到,有机种植基地在三年内必须未使用过农药、化肥等,如果租用常规种植的土地,至少要两年以上的转换期才能获批。他不想等那么久,于是租了两百亩荒山请人开垦。
赵海去相关部门咨询过,国家对有机食品生产有严格的要求与科学的管理监控措施,新建一个生产基地从一开始就必须照章办事。他老老实实地遵守,光垦荒就花了两三个月时间,然后进行施工建设、办理各项审批手续等,直到2009年年底才完成全部土建工程,并通过验收。次年春,基地正式投入使用,但这还不能叫有机基地,必须等种出来的所有产品取得有机食品认证后,才能挂牌运营。
有机食品的种子、种苗都需获得有机认证,赵海的基地主要种植有机番茄、木瓜、油豆角、菜心、花椰菜等,为了放心,他的种子都是托朋友从台湾购回的。2010年夏,他种的蔬菜和瓜果陆续出棚,他向广州一家认证公司提出申请,不久,认证公司派了几个专家过来实地审查。
赵海把专家们奉为上宾,每个产品认证费要好几万,他总共花了三十多万元,但审查完后,他的产品都只被认定为有机转换食品,并被告知一年生作物转换期需要两年,也就是说他还得等一年才能取得正式的有机食品认证。有机转换食品只能当普通食品卖,当年他种植的蔬果全部以普通食品的批发价卖给了广州和深圳的经销公司。
有机食品的生产成本要高出普通食品许多,以有机菜心为例,种植一亩所需的肥料、人工、防虫设施、认证管理等费用约七千元,每公斤生产成本约十四元,是普通菜心的几倍,因此只有售价高几倍才能盈利,可因处于有机转换期,那两年赵海只能咬紧牙关亏损经营。
长期呆在山区基地劳作,让赵海深深感受到了有机种植的艰难,尤其是他处处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做,劳心劳力不说,期间还遇到了病虫害、干旱等自然灾害,损失相当惨重。更让他寒心的是,2010年年底,他到广州、深圳调查市場时发现,自己种出来的有机转换食品,低价卖给经销公司后竟被贴上了有机食品标签出售,价格高出好几倍!
赵海找经销公司要求补偿,对方却说:“这与你何干?你的产品只有‘有机转换食品’认证,只能卖那个价,这是市场规则!”赵海无言以对,但他很纳闷,经销商究竟是怎样“转换”自己产品的?
认证只需一两万,行业标准谁来管
赵海托做企业管理咨询的朋友李东打听才知道,经销公司将他的产品拿到一家已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农场重新包装,再贴上有机食品标签就行了……李东告诉赵海:“有机食品市场太混乱了,像你这么老老实实的种植户很少见了。”并劝他不如去买个证,然后自己成立销售公司。
赵海一直想建立诚信品牌,毕竟他刚入行,企业形象很重要。李东笑了:“这年头,诚信都是包装出来的啊,你的基地在偏远的山区,你只要把城里的销售公司搞好就行了!”
迫于经济压力,赵海决定采纳李东的建议。2011年3月,他拨打了河北一家认证公司的电话,提出想申请有机食品认证。对方开始言辞谨慎,并要价比较高,但听说他上一年已取得有机转换食品认证后,立刻改口道:“那今年完全可以了呀,我们保证你能百分之百通过。”很快,对方派了三个审查员过来,没几天就检测完了,赵海顺利通过认证。
赵海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能拿到有机食品认证,算下来,几个品种的认证只花了不到十万元,比上一年节省二十多万元。一个在赵海邻乡种植有机葡萄的农户,听说后立即赶过来,问那几个审查员能否也帮忙去认证一下,审查员还没去实地查看,就边喝酒边毫不含糊地说:“只要达到无公害要求,就能保证通过。”那农户还是不放心,问:“我那农场附近去年新建了一个化工厂,没关系吧?”“有刺激性气味吗?”“气味倒没什么,但污染还是有的。”审查员依然打包票说:“只要你那里没有特别刺激性的气味,都好办……”
后来,赵海听说那农户的有机葡萄基地也拿到了认证,这让他连连摇头感慨:认证如此容易拿,市场上的有机食品不满天飞才怪!可这就是现实,本想一心一意做真正有机食品的他,无力改变,只能随波逐流。
2011年5月,赵海在深圳注册了一家有机食品商贸公司,并通过李东的营销策划,很快开了十几家专卖店,其中有好几个加盟者就是当初赵海在QQ群里认识的“有机粉丝”。他还将自己种植的“有机食品”以专卖柜的形式,打进了深圳各大商场超市,获利颇丰。这年年底,回笼大笔资金后,他又以同样的模式进军广州、佛山、珠海等市场。由于仅销售自己的产品太单一,也满足不了需求,所以他还销售其他有机食品。
建立好销售网络后,赵海又回到粤北山区,准备扩建种植基地。有机食品每年都要重新认证,2012年,赵海的产品已过了两年转换期,他又找到广州那家认证机构申请审查,因为他目前的销售市场都在广东,如果有广东本地认证机构颁发的有机食品认证书,挂在专卖店的墙壁上,会令消费者更信任。
可赵海没想到,当他把专家请过来后,竟被告知基地环境发生了变化,没有达到标准。专家认为:他的基地附近新建了一个农家乐,经常会有私家车、旅游大巴经过,汽车尾气会影响有机蔬菜的呼吸;并且,除虫措施也没做好,虫害防治要全部采用物理的方式,甚至建议他最好的方法就是动手捉虫……
“这未免也太严苛了!”基地的几个股东听后十分生气,觉得广州这家认证机构是在吹毛求疵。赵海还是想改进一下,再申请审查,因为虽然有些小的认证公司拿钱就可以买到认证书,但大的认证机构的认证更能获得市场认可,检测严格一些,从长远来说有利于有机食品市场发展。
“总体来讲,大家离有机技术体系都还很远,这个行业还处于萌芽阶段,圈内的有机造假,多多少少,程度不一,呈普遍现象。”一个业内专家的话说服了赵海,加上其他股东不想花太多钱改进基地,赵海最终还是通过河北那家机构取得了认证。
炒价格玩概念,一切都是为了钱
2013年春,是赵海种植有机食品的第四个年头,他本来是想将有机食品作为终身事业来做的,但种植之艰难,市场之混乱,让他渐渐对这个行业失去了信心,并产生了“捞一把就走”的心态。
赵海将经营重心放在了有机食品商贸公司上,想通过销售全国各地最畅销的有机食品来获取丰厚利润。一次,他在北京街头考察市场,发现东北产的百味有机江米(又称糯米),十分好卖,而且超市、商场、专卖店价格都不一样,四百克一袋的,有的卖28元,有的卖35元,比普通糯米足足贵了六七倍。当时,正是端午节前夕,他赶紧进了一批货,并大肆宣传该产品,没想到效果很好,端午节前几天他甚至卖过49元一袋的高价!要知道,他的进货价仅6.5元。
暴利让赵海尝到了甜头。2013年6月,他来到有机食品数量居全国第一的江西省,江西各城市的街头随处可见有机食品专卖店,许多有机食品甚至成了当地特产。一家生产婴儿有机米粉的公司业务员听说赵海是广东来的经销商,极力向他推荐:“我们这款有机米粉在全国都卖得不错,都是用井冈山原生态保护区生产的有机贡米做的,给你最低价,一盒8元,你卖个三四十元完全没问题……”赵海觉得不错,进了不少货。
就这样,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赵海从全国各地选购了近百种有机食品,然后通过自己的商贸公司销售,由于每种产品价格都比普通的产品高出四五倍,他很快赚了个盆满钵满。
但是,财富总是与风险并存。2013年7月底,广州市工商局对有机食品市场例行抽查时,检测到赵海公司销售的江西某品牌婴儿有机米粉黄曲霉毒素B1超标。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竟然出现在有机食品中!一时间,舆论哗然。尽管最终受处罚的是生产厂家,但赵海的信誉受到了很大影响。他投身有机食品行业后,妻子在深圳成立了一个有机生活俱乐部,会员大多是孕妇、时尚辣妈等,闻知此事后,很多会员大骂他们夫妇俩黑心。
赵海觉得很无辜,但没办法,防不胜防。2013年11月,他的专卖店又遭人投诉,一位家住深圳福田的张姓老人向电视台和有关部门反映,说赵海店里卖的百味有机江米,其实是用普通江米冒充的。赵海很纳闷,自己都不清楚,老人是怎么知道的?原来,祖籍沈阳的老张喜欢吃汤圆,经常从赵海店里买百味有机江米回家自己做,但他吃了几个月,总感觉与普通江米没什么两样。因该产品出自沈阳,一次他回老家探亲,专门去了解了一下,刚好有个朋友的儿子曾是该产品公司员工,对方告诉老张,那家公司很多有机食品都是从批发市场买来后,运到一个废弃防空洞内进行简单加工包装,再贴上有机标签出售的。
老张气不打一处来,回深圳后便四处投诉赵海的专卖店,接受电视台采访时,他激动地说:“这种卖假货的有机食品店就应统统铲除!”如此一来,赵海的信誉大损,有几个当初与他一同追捧有机食品的粉丝,甚至在微信朋友圈里评价他:“真是无商不奸啊,那时的老赵多么纯洁……”
赵海自己也没想到,会从一个有机食品追崇者,沦为“帮凶”。2014年年初,当他的有机种植基地五年合同到期后,他没再续签,转让给了别人,他的商贸公司及所有专卖店也卖给了合伙人。虽然最近几年他通过销售赚了不少钱,但因向種植基地陆续投入了数百万元,总体算下来根本没有赚钱。他感慨道:“这几年白忙活了,但如果坚持下去,我感觉会损失更大,将来想脱身都难,我原以为这个新兴行业很好做,怎料如此混乱……”
有机食品营养价值更高吗?
(王旭峰,北京一轻高级技术学校食品检验专业主任)
有机食品主要强调的是食物的安全性,而非营养价值。美国生态学家斯图尔特·布兰德说,他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有机食品,因为有机农业能减少化肥、除草剂和杀虫剂对土壤、水和野生动物的影响,“我多花的那部分钱其实是在服务社会。”
尽管一些有机食品的生产者会宣传自己的产品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但这仅仅是厂家的营销方式,事实上,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都试图证实有机产品的优势,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成功。
从食物种植养殖角度讲,我们可以通过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让食品更加安全,但是我们很难让某种天然食物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素,具备更高的营养价值,因为食物的营养组成取决于遗传、土壤、气候、水源等多个条件,目前的技术水平尚达不到这一点。
在中国,很多人购买有机食品,是认为它比普通食品安全,营养价值更高。殊不知,有机食品与普通食品最大的区别在于种植和加工过程。在营养和口味上,有机食品并没有过人之处。
锦上添花,而非拯救
(周泽江,国家环境保护部有机食品发展中心高级顾问)
有机食品诞生的初衷,是为了保护环境,而非提高食品安全。但近些年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使得“有机”的概念被拉到了食品安全的路上,几乎变成了雪中送炭的应对方案,甚至有机食品变成了食品安全的“拯救者”,这是不对的,是某些经营者、商家故意混淆概念。
事实证明,过于强调有机食品在整个食品安全中的作用,反倒会误导消费者,起到不好的影响,也会使有机食品行业走向非正常发展,比如引诱不法商人造假。实际上,因有机食品在我国食品市场上所占的比例远远低于1%,且具有价格贵、关注度高等特性,相对于其他食品,它反而吸引了过多的监管力量,甚至成了国家认监委监管的重点。
那为什么还会出现有机食品也不安全的问题呢?这除了从业者没有真正领会和遵守有机的初衷外,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监管难等也有很大关系。事实上,国家认监委花了很大的功夫进行有机认证的监管,我们现在实行的是“一品一码”的管理,要求有机食品上市包装必须贴17位可追溯码,追溯信息规定得很全面,包括规格、产地、生产者、认证者。只要消费者有心,当场就可以验证。如果是未经认证的产品,一验便知。标志是根据认证的产量来核发的,商家想搭车多卖也不行。客观地说,这种力度的追溯管理系统已经是全世界最先进的。
然而,认证业务本身跟认证机构的效益是挂钩的,认证质量也存在一个审核问题。此外,被认证的企业有可能作假——认证检查的时候是一套,不检查的时候是另一套。所以,消费者在市场上买到的有机产品,可以确保是经过认证的,但并不表示百分百符合有机标准。
有机食品是个良心事业,真正的“有机”主要得靠企业自己的努力,靠市場去推动,政府既不应该脱离实际地一味激励其发展,也不宜长期依靠矫枉过正的措施来控制其发展,同时,国家的监管力度应该更多地放在常规食品上,尽量让所有食品都安全,这才是根本。有机食品应该是在食品总体安全的基础上的锦上添花,而不是拯救。
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首先可以做到的是正确认识有机食品,然后,当你下次满怀豪情地为“有机”掏腰包时,至少可以更清楚,自己买下的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