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硕
摘要:机械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加速发展我国机械制造工業,提高机械制造技术水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械制造专业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社会需求下,在职业教育中发展一直备受重视的专业。但是,就目前中职学校的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来看,一些问题的存在也制约着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关键词:机械制造;课程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我国培养和提供更多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中职院校做为此类人才的重要输送基地,对于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机械专业教育更是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因此,就我国的制造业来讲,要想提高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必须加强我国中职学校的机械教育。目前,我国很到制造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相当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很中高层管理人员差不多,还有一些企业和学校合作培养机械人才,这种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对中职学校机械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机械制造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复杂且涉及实际生产经验等特点,所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体系不合理
本课程内容较多,在较少的教学时数内,既要让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掌握机械加工制造过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理论教学与工程训练相互独立和分离,课堂教学前未能预先安排金工实习,学生缺少实际经验。由于学生缺少感性认识,理论教学变得十分枯燥难懂,本来形象具体的可以触摸感觉的东西,变成了超想象的抽象的不可以接受的东西,实际经验知识变成了抽象理论知识,可以理解记忆的东西变成了死记硬背的东西,使教学效果打了折扣。
2.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能合理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的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教学。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有些教师,特别是经验较少的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些设备当做减轻备课任务的一种工具,如把所有内容都打进PPT,上课过分依赖PPT,以此减少备课时间;另一种是有些教师对这些教学手段过于排斥,认为他们的应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讲授+板书,这样一来教学过程显得过分呆板,课堂气氛不活跃,很多抽象的东西如机床的结构、加工过程等使学生难以理解,渐渐失去学习的热情。
3.实验与金工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不足以理论联系实践
机械制造专业基础这门课是一门与实践密切相关的专业基础课,材料在不同工作环境中的各种特性、设备的各种结构、工艺的各种优缺点及在生产中可能会造成的后果等,学生必须结合大量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很多操作步骤和原理听起来很费解,但只要到车间或现场看一眼就不难明白。已有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在时空上分离,先将理论全部学完再实践,或先实践完再进行理论学习。缺少工程实践的理论教学,由于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变得十分难解,处于云里雾里的迷糊状态;没有理论支撑的工程实践必然只能停滞在获得一些感性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较低的层次上。
4.考核方式欠合理
目前机械制造专业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绝大多数仍然以书面答卷的方式进行,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纯地追求卷面分数,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就重视,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就不重视。有的甚至平时根本不听课,连书本都不翻,凭考前“临时抱佛脚”来死记硬背书中的一些概念、术语和简单理论来达到修完这门课程的目的。这样一来,学生考完这门课后,什么也没学到,什么也没得到。
二、完善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对策
1.结合人才培养目标,适当调整课程内容重点
过去教师过于强调教材的内容,盲目照搬不会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保障教学质量,教师应当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教材进行灵活应用。在平时要精选授课内容,详略有当地处理专业知识。由于劳动力市场需求存在不稳定性,因此中职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具有不确定性。例如,数控专业与机械专业的学生应当重点掌握各种机床的切削加工技术,课程中毛坯制造工艺的内容与数控专业方向联系不大,教师可以将毛坯制造工艺的教学进行压缩,重点让学生了解必要的铸造、锻压、焊接的概念和工艺,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则要求学生重点学习。再比如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应当以车、钻、磨为主要学习研究内容,不仅要了解教学内容,并且要掌握常用的通用机床技术。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进行比较,做到重点突出,才能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是学生能够参与到实践中的机会并不多,难以在较少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因此,结合人才培养目标,适当调整课程内容的重点,可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2.结合课程实践性,改革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重视笔试成绩,忽视了《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实践性,常常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学生被动学习。教学内容的传授面面俱到,但是学生真正掌握的却不多,对于新知识也不能及时消化。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很少进行独立思考。因此,教师应结合本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新方法,以做到灵活处理教材。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上来讲,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教师们应该改变其固有的讲课模式。例如,采用参观法现场教学,让学生更多地与实物进行接触,将生产实际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学生的感性认识不断增强,可以使其更加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到工厂进行参观,对于普通车床的工作原理进行细致观察,了解车床的运动方式,教师从旁进行指导,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能力。对于学科中容易理解,容易自学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我预习。例如,教师要讲授工件定位的要求或者工件定位的概念,因这部分内容难度不是很大,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在课前预习,那么学生在课前通过预习就可以知道工件定位法主要有三大方法即夹具定位法、直接找正法和划线找正法。而对于有的原理诸如六点定位原理、基准分类原理等等,教师可以选用边讲解边阅读的模式。
最后,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的形象化。与过去的在校学习相比,现在的中职学校可以更多地接触现代化工业生产,对于机床设备和操作要点更加熟悉。由于机械工艺制造中有许多内容需要进行动态展示,在缺乏教具与设备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形象化教学。例如,在车削圆柱面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CAI课件来整合各种零件的加工过程,使得课堂更加形象生动。
3.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也就是以培养操作型技术工人为主要目标,学生经过教学、实验和实训等过程后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中要增加实践环节的比例,使得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迁移水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零件切削加工工艺方法时,我首先在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法完整详细地对刨削的概念、工艺范围和工艺装备进行必要讲解,以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然后采用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通过现场参观、网络查阅资料等多种渠道,对其他种类的切削加工方法知识进行自行搜集和探究,最后集体总结归纳。
通过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法的结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本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同时,教师也可以与机械制造企业联合创立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具体实务中去,让学生能在工厂一线向工人师傅学习,增强学科驾驶能力。
4.采用合理考核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卷面考试成绩的好坏很难全面说明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宜采用合理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单纯为了通过考试而功利地受迫学习,而是自觉、勤奋、紧张地学习,真正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多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为此可以对学生在实践环节、设计环节、课堂环节、答辩环节、操作环节等分别进行考核,从而较全面地考核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情况。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关键。机械制造专业基础的课程性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论与生产结合的综合能力。许多教师,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生产经验不足,动手操作能力有所欠缺,呈现出“纸上谈兵”的局面。因此,在建设师资队伍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和时间、参加项目开发等方式,加强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
结语
总之,当前中职学校机械制造工艺的教学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可以分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训环节等方面。中职学校应以培养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让学生掌握相应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与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为社会输送能够独立操作机床的现代型人才,更为学生今后自主學习、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俊华.机械制造一体化教学改革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05:220-221.
[2]钟雪华.基于网络《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9.
[3]王海兵.中职机械制造类课程刍议[J].知识窗(教师版),2013,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