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钦 山红政
水利工程建设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给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在当前改革深水期的建设环境下,如何推进施工企业的良性发展与前进,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管理体系是必要的举措,笔者认为施工企业管理体系的范畴应该包括质量、安全、文化与社会应急四种管理体系。
1 质量管理体系是顺利施工的保证
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保证主要依靠业主、施工方、监理方三方来实现,三方协同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水利工程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
首先,建立健全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将逐步完善和发展,只有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层次相輔相承,协调发展,才能确保水利工程质量。第一,应建立技术责任管理制度,明确技术管理机构、项目经理、各层级人员的技术责任责任制。其中项目经理是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任务,他的技术责任制要求应是贯彻各级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组织和职责分工。组织审查图纸,掌握工程特点与关键部位,以便全面考虑施工部署与施工方案。还应着重找出在施工操作、特殊材料、设备能力及物质条件供应等方面有实际困难之处,并及早与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研究解决。决定本工程项目拟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和新设备。主持技术交流,组织全体技术管理人员,对施工图和施工组织设计,重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进行人才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一方面为提高业务能力组织专题或技术讲座;另一方面应结合生产需要,组织学习规范规程、技术措施、施工组织设计以及与工程有关的新技术等。经常深入现场,检查重点项目和关键部位。检查施工操作、原料使用、检验报告、工序搭接、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难点、薄弱环节,要及时交给有关部门和人员研究处理。
第二,应建立图纸会审制度、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如质量周例会制度、质量检查制度、工程质量验收制度、工程质量评定、核定制度、工程质量奖罚制度、质量奖罚条例、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制度等。其中质量检查制度的内容主要应有: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质量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使质量检查工作明确职责,严格制度,预防为主,充分发挥质量检查人员的积极作用;根据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和设计要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监督;及时掌握质量信息,分析质量动态,为上级及有关部门提供质量数据;质量检查人员应由责任心强、坚持原则、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身体健康、适合现场工作的人员担任;建立样本制。各分项、各工序按设计要求、规范要求质量标准做样板,以样板引路,无样板的分项或工序不得展开施工。施工中如达不到样板的质量,视为不合格产品,要进行返工处理;建立三检制度。各分包单位、外包对、施工班组在施工中均要按照施工验收规范进行工序自检,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凡无“三检”记录、上交不及时或不上交的均按该项目未完成论(不予工程结算)专职质检员可行使令其停止下道工序施工的职权。
其次,积极主动配合协调质量监督工作。《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我国实行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制度。国家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主要以保证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为主要目的,以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为依据,以工程建设实物质量和有关的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为主要内容,以监督认可与质量检验为主要手段。政府质量监督工作除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可委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代表政府对其工作履行工程质量监督的权力。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的指令,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积极相应并采取有力的措施予以整改,做到不拖延,不怠慢,不消极怠工,以积极地态度处理监督部门发现的问题,这里主要体现的是“配合与执行”的问题。
第三,配合监理的监督检查工作。工程质量控制是监理单位工作的中心和重点。监理方对质量保证体系的日常运行监控,包括设计质量控制,工程及分项工程质量控制分析,质量控制点的监测等内容;核定工程的中间质量及隐蔽工程质量,监督阶段性验收,并参与水利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由于工程质量的不可逆性,监理单位应对施工过程实行全面控制,而且要做到工程质量预控。应该说在施工过程中,与施工企业打交道最多的是监理企业。施工方要与监理方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及时反映工程施工遇到的问题,这里关键是要做到积极协调,注意沟通,反映问题,为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2 安全生产体系是施工顺利进行的保障
安全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安全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今天越来越重要。这方面主要包括两方面要建立并落实。一是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强制规定制度,包括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安全生产任职考核制度、工程安全施工措施备案制度、工程开工安全条件审查制度、施工现场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施工起重机械使用登记制度、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危及施工安全的工艺、设备、材料淘汰制度、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有关制度。二是落实安全责任。如施工单位从事水利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加固和拆除等活动,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安全生产等条件,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施工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从事水利工程施工活动;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对所承担的水利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应当由取得相应执业资格的人员担任,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并根据工程的特点组织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施工单位在工程报价中应当包含工程施工的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对列入建设工程概算的上述费用,应当用于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和更新、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不得挪作他用。
3 构建企业文化体系是企业必由之路
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血液,企业文化的价值在各企业的竞争发展中起着引领、引擎的作用,承上启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以往的施工企业往往在艰苦的环境中施工,职工业余生活枯燥,通信信息落后,企业文化的建立仅仅依靠黑板报、广播喇叭、照片进行,现在很多单位已经升华到网络电视、报刊杂志、视频影像了。笔者有幸参观一个大型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文化展馆,当看到五六十年代工人们艰辛的劳作、劳模们无私的奉献时,感到心灵的极大震撼;当看到现代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应用,工人们用手机传达讯息时,深感一个伟大时代的自豪,参观这些历程,就能激发我们的工作斗志、工作热情,因此一个有前途的企业,也应是企业文化建设好的企业。
4 构建社会应急管理体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举措
水利工程建设不仅仅是一项投资活动或经济活动,伴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活动有时比建设技术和经济活动复杂得多、人口迁移、劳动力就业、土地调整与分配等社会活动与建设项目管理活动交织在一起。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有时忽略了边界上不同社会团体利益平衡会引起社会冲突;有时会引起移民大规模集体上访;同时,由于耕地严重下降,水利工程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影响工程建设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工程顺利施工的种种阻碍因素。为此,虽然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中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我们正视这些问题的目的不是停止水利工程建设,而是解决这些问题,使水利工程建设的效果更佳。 所以,从发展的视角来考察、分析、评价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依据水利工程特征,提出解决水利工程引起的社会问题的对策,这就需要按照统筹学的观点,依据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社会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与建设环境地的关系管理方式,提高施工效率,改善职工环境。
[责任编辑: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