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4-10-21 12:49李佑芳
科技视界 2014年3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

李佑芳

【摘 要】制约心理健康,造成心理偏差、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因素是极其复杂多样的。本文从本体因素和诱发因素这两个大的方面,全面地阐述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种种因素,主张从多角度出发,全方位地提交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心理健康;本体因素;诱发因素

由于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质的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因而制约心理健康,造成心理偏差,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因素也是极其复杂多样的。从各种制约因素的性质来说,主要有生物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从各种制约因素的功能来说,可以分为本体因素和诱发因素两大类。

本体因素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发生变化的内在原因,而诱发因素是产生变化的外在原因。诱发因素通过本体因素而发生作用,它决定着人的健康状况变化的现实性。例如,紧张的学习生活,对于心理功能状况良好的学生来说,会激发更高的学习热情;而对于心理功能状况较差的学生来说,有可能引起过度焦虑,导致产生心理障碍。

下面主要阐述本体因素和诱发因素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

1 本体因素

本体因素是个体自身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主观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和心理活动因素。

1.1 生物遗传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的影响主要有遗传因素、病菌或病毒感染、脑外伤或化学中毒、以及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

第一,遗传因素.根据调查和临床观察,在精神病患者的家族中,患精神发育不全、抽痰发作、性格乖僻、躁狂抑郁及精神疾病或异常心理行为的人占相当比例。

第二,病菌或病毒感染,临床研究证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病,由于病菌、病毒损害神经组织结构而导致器质性心理疾病或精神失常,它可以阻抑心理的发展,造成智力迟滞或痴呆。

第三,脑外伤或化学中毒。由种质因造成的脑震荡、脑挫伤,都可以导致意识障碍、健忘症及心理障碍,由于有害化学物质侵入体,并可导致心理障碍或精神失常。

第四,严重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这方面的影响也是造成心理障碍和精神失常的原因之一。例如内分泌机能障碍中,最突出的甲状腺机能混乱,机能亢进时,往上出现敏感、暴躁、易怒、情绪冲动及心理异常表现;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会引起躁狂症,而肾上腺素分泌不足则可能导致抑郁症。

1.2 心理活动因素

心理活动即心理状况。个体的心理状况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以后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心理活动因素主要包括认知因素、情绪因素和个性因素等。

第一,认知因素。认知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并揭露客观事物对人的意义和作用的心理活动。主要有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

每一个个体都具有各种认知因素。这种认知因素自身的发尺和各认知因素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协调的,也可能是不协调的。一旦某一认知因素发展不正常或某几种认知因素之间的关系失调,就会产生认知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会使人感到紧张、烦躁和焦虑,于是想极力减轻或消除。认知的严重失调,会损坏人格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甚至导致人格变态。

第二,情绪因素。人的情绪体验是多维度、多成分、多层次的。它是一个人机体生存和社会适应的内在动力,是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稳定而积极的正性情绪状态,使人心境愉快、安定、精力充沛,相反,经常情绪波动而消极的负性情绪状态 往往使人心境压抑、焦虑、精力涣散。因此,培养良好的正性情绪,排除不良负性情绪,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

第三,个性因素。个性因素亦可称人格因素。个性因素包括性格、气质、能力和个性倾向等因素。个性因素是心理活动因素的核心,它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影响最大。例如同样一种生活挫折,对不同个性的人,有的人可能无法承受,或消极应对,有的人则可能接受现实,正视挫折,奋发图强。因此,培养健全的人格,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2 诱发因素

诱发因素是直接引起心理问题的外在的、客观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2.1 家庭因素

对中小学儿童的身心健康来说,家庭的影響很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

2.2 学校因素

学校审计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也很大。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不及时调适,就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

2.3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这些因素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起决定作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广泛,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生活紧张文件增多,矛盾、冲突加剧,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影响身心健康。

总之,上诉各种因素是相互制约的,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往往起综合作用。因此我们在观察、分析、诊断心理失调、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时,务必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逐一考查,逐一排除,全面正确地作出诊断,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试和治疗。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教育科学出版社.

[2]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安徽人民出版社.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
烘焙有益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老年人不可忽略心理健康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