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月月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旅游服务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同样湿地生态旅游这一旅行方式也逐渐被社会认可和熟知。本文通过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基本情况和现状来探讨这一湿地景观是如何在旅游市场中发展的,以及针对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措施。
【关键词】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对策;黄河三角洲
0 前言
生态旅游业在我国始于第一批国家级的风景名胜景区,特别是湿地生态旅游,在我国发展是比较晚的。但是在后来景区的规划和发展中,我国非常重视生态旅游这一旅游方式,也在每段时期都推出了一些政策措施来维持和推进它的发展。
1 生态旅游相关概念
1.1 生态旅游定义及特征
通过各种书籍和文章可以发现,各专业领域的的使用者从多种角度和目的定义了生态旅游,其实生态旅游这一概念特别强调的是景区的自然景物不应受到破坏,要在保护景区的前提下开展旅游活动并谋求利益。
生态旅游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其自然性和保护性。自然性是生态旅游最吸引人的一方面,景区内的包括植物、动物在内的自然景观以及最原始的风土人情使得它具有很高的研究观赏价值,这种景区内的景观与其他旅游方式中的景观相比将更加受到保护和不被破坏。另一主要特点保护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对景区开发的同时特别注重其原来面貌,以及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获得经济利益等。
1.2 湿地功能及生态旅游价值
1.2.1 湿地的功能
湿地作为一种具有特别结构的生态系统,在我国分布小但十分受到重视。它不仅可以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环境,还是良好的野生珍稀动植物栖息地,如野生的鱼类、甲壳类、鸟类、贝类,重要的造纸原料芦苇等。我国的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西部青藏高原等大江大河发源地地区。
1.2.2 湿地生态旅游价值
丰富而又神秘的自然景观使湿地具有很大的观赏价值,非常适合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由于湿地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又可以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社会经济效益,所以近年来发展很快。当然,对湿地的旅游开发也是要有一定保护和限制的,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以便能够使其长远存在和发展。
2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条件
2.1 黄河三角洲湿地概况
黄河三角洲的地形受到黄河流路的控制,泥沙的堆积,这些年逐渐演变成为西北低、东南高的较为平坦的扇形区域。在黄河三角洲所有的湿地类型中,滩涂湿地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芦苇沼泽湿地,面积最小的是河口湿地。据资料统计,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有众多的种子植物、浮游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等原生态植物,还具有陆生动物和海洋动物生态群等野生动物资源。
2.2 黄河三角洲湿地旅游条件
2.2.1 内部资源条件
黄河三角洲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温度都十分适合动植物的生长,种类繁多的珍稀动植物可以为其吸引大量游客。由于黄三角沿河而生,黄河水与渤海的分界线尤为明显,河水海水相连接而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光,这也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旅游观光资源。在我国所有湿地中,黄河三角洲是比较独特的,它的形成年代新,分布面积广,有很多没有被开发的区域,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2.2.2 外部经济条件
黄河三角洲大面积区域都位于沿渤海的城市——东营市,东营市无疑成为了黄三角发展的主要战场。根据数据统计,东营市在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了三千亿元,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为黄三角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目前,东营市全市汇集了三十多处旅游景区,市内的专业旅行社不断增加,比如黄河口旅行社,青年旅行社等大型旅行社等等,都可以为各类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2.2.3 外部交通条件
黄河三角洲位于东部环渤海地区,背陆面海,交通便利,入海口水运、陆运相对来说是比较发达的,便捷的交通为游客的前往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目前景区与周边如北京、天津等的大城市形成了交通一日圈。
3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发展历程与现状
黄河三角洲位于黄河入海口的沿岸地区,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政府这些年很重视黄三角的经济发展。由于入海口良好的湿地环境及动植物资源,国家政府决定投入大量资金发展黄三角的生态旅游业。东营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黄河三角洲建立大型旅游综合服务机构,不断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建立湿地博物馆。现如今黄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旅游线路,景区景点也对周边市场产生了一定吸引力,成为了一个较成熟的湿地生态旅游景区。
在客源方面,黄河三角洲具有了相对稳定的客源市场,除了省内的大量客源以外,山东省周边的城市游客成为黄河三角洲景区的主要客源,如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海外游客主要以日韩游客为主,也包括一部分港澳台及东南亚、欧美地区的游客。经过多年建设,黄河水城得到了游客的广泛认可。
3.2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3.2.1 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虽然目前黄河三角洲旅游产业得到了较好的开发,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环境污染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发展生态旅游对环境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然而东营市的主导产业却是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工业,这些类型的产业无疑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和伤害。
3.2.2 旅游品牌形象不够清晰
“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的品牌形象不够鲜明,宣传的缺乏使景区的知名度不够高。黄河三角洲的旅游产品、线路单一,有很多游客来这边旅游往返大约只需要一天时間,总体来说是景区留不住游客,不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景区开发力度不够致使游客被动得接受旅游,久而久之会造成客源的不断流失。
3.2.3 产品开发滞后
湿地这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脆弱性,抵抗人类活动的干扰能力小,自我恢复能力差,政府正是考虑到湿地一旦被破坏则损失严重这一点,对景区的建设是非常谨慎的。然而谨慎的景区建设却造成了旅游产品开发的滞后,当游客满怀希望来到景区后却发现实际景象不尽人意,就会造成希望落空,继而对景区失望,宣传做到位但产品开发不好会不利于旅游市场的培育。
3.2.4 基础设施陈旧,优秀从业人员稀缺
由于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开发较晚,许多基础设施特别是为游客服务的设施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不够完备。一个湿地生态资源丰富的景区如果对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也会制约其发展。同时与之相关的专业型人才匮乏,景区工作人员素质有待加强。由此可以看出黄三角旅游市场的形成还是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的。
4 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建议
4.1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黄河三角洲要开发对环境有严格要求的生态旅游业,就必须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发展,生态环境与石油化工等工业经济,农业经济三种发展相协调才能更好地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业。退耕还林还草,修建人工水塘,引进种植对保护环境有好处的植物这些措施都可以达到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政府在加强监督监管作用,防止环境污染的同时,游客的行为也应该得到改善,对于游客在景区内乱扔垃圾,乱刻乱画的行为都应该进行制止,设立标语,警示语等引导游客。
4.2 开发多种营销策略
4.2.1 加大宣传力度,打造自己的品牌
虽然近几年政府在很多媒体行业投放了大量广告、宣传片,有的宣传片也受到了好评,但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景区形象还是不够鲜明,有很多游客对黄三角景区依旧很陌生。所以黄河三角洲地区还要加强宣传力度,除了拍摄好的宣传片,广告外,还可以在《国家地理》、《摄影旅游》等杂志投放好的文章,在携程、去哪儿网等网站做活动,吸引游客。举办关于景区文化的大型文化节也是一个吸引游客,提高知名度的选择。
4.2.2 与当地旅游文化结合,形成产品组合
东营市不仅有黄河三角洲这样的自然景观,还有许多文化景观,比如位于广饶县内的与孙武、倪宽故里相关的古建筑,柏寝台等等,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发展如果与东营市文化方向旅游相结合,形成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旅游一条线的服务,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景区关注度。自然人文景观的产品组合也是现在常见的各大景点采取的营销策略。
4.2.3 加强市场营销,拓宽客源市场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虽然比较晚,但其景观的独特性,在我省乃至我国的景区中是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应综合运用各种营销模式,围绕“芦苇”、“珍稀鸟类”和“黄河文化”来进行宣传,建立黄河三角洲旅游服务平台,进行网络营销,为游客了解黄三角提供服务平台。要加大宣传力度,招商引资,不断扩大客源市场,吸引山东省内各城市和周边地区游客。客源是基础,只有有源源不断的客源,景区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4.3 适当加强产品开发力度
虽然湿地具有一定脆弱性,但是适当的开发是对景区建设有益无害的。要在不破坏自然的情况下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对景区各景点进行开发,重点突出黄河三角洲生态美学的特征。由于黄河三角洲景点独立,可以在景区建立游客自驾游、周末休闲游等服务点;另外,由于黄河三角洲形成年代新,可以作为科学考察和科普教育基地来开发。这两种开发方式既不会对自然造成破坏,又可以吸引周边游客。
4.4 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黄河三角洲是东营市重点打造的湿地生态旅游景点,在这方面的经济支持必须要足够稳定,政府应当适当对其加大经济投入,对景点的基础设施进行改善,服务系统进行强化,使其达到最好的状态。另外可以将黄河三角洲旅游景区与其周边的其他景区结合起来,与周围好的服务设施结合起来,开发产业链,打造多条经典旅游线路。
同时景区需要引进大量相关产业的人才,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会使景区总体提升一个档次,为景区樹立良好的形象。培养景区工作人员的服务和专业技能也是必要的,可以针对不同职位多开展一些培训课程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所以选拔、培养一批有专业素养的人才是完善服务接待体系的重中之重。
5 结束语
目前湿地生态旅游在全国范围内还是一个新型的旅游方式,这种旅游方式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黄河三角洲湿地地区应该抓住发展的机遇,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展旅游活动。通过对景区发展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黄河三角洲景区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景区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完善创新,形成自己的景区特色。
【参考文献】
[1]乌兰,李玉新.生态旅游[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2]陈玲玲,严伟,潘鸿雷.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3]寒美.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4]王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