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S”培养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
江苏省宝应中等专业学校 韩金玲
【摘要】本文介绍了“2S”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并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论述了“2S”在教学中的实施及实践后的体会。认为“2S”在计算机教学中可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合理的分层教学及有效的评价将技能、素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2S”培养模式;计算机教学
一、实践背景
2011年3月,我校出台了“技能+素养”2S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提出了“建立满足社会需求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强化实用技术和岗位技能的训练”的教育教学努力目标和方向,把“做人为先、能力为本、技能为主”人才培养思路推上了正常实施的阶段,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2S”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
“2S”培养模式,即技能(skil1)+素养(stuf)的培养模式。“技能+素养”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现代企业对人才的最通常、最基本的要求。它对学生的技能、素养全面进行了概括,学生的技能主要为:通用技能、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拓展技能,学生的素养则包括道德素养、文明素养、法律素养、人文素养、心理素养、创业创新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等。
三、“2S”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
1.合适的教学方法
为有效实施“2S”培养模式,需积极探索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把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任务驱动式、工作流程式、项目研讨式和小组讨论式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让学生只做忠实的听众,而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同时,把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当中。具体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探究式、启发式、问题解决法、任务驱动法等,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養积极探索和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例如在学习图文混排时,我提出做一个职业健康小报的项目。首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把学生分成3—4人一组,开始收集与小报相关的信息,如:小报的版面组成、纸张大小,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健康问题。这些信息的来源可以是书本、电视、网络、生活中的报纸等。这样的信息收集过程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形之中也将他们的法律素养、人文素养、信息素养、职业素养等联系起来。接着通过自主探究、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教师的集中辅导等方式进行信息加工、合成。最后组织学生对创作过程与结果进行互相评价。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从结合任务的获取信息、到对信息的取舍、能利用书本、学习任务指导书、网络等学习操作技能来解决问题。既达到了学习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又应用了通用技能和拓展技能,在相互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职业素养等。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另外,不需要干预太多,适当给予技术及策略技巧上的指导就行了,尽可能给学生留更多的时间独立地学习、思考。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从而使学生的表达、沟通和项目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并养成良好的职业规范。
2.合理的分层教学
为充分实施“2S”培养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必须进行合理的分层教学。教师需通过精心备课、确定了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后,在每一次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要充分考虑到每层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最适合最优化的教学设计。通过分层次上课、分层次课堂提问、分层次操作练习与作业等手段,使用任务驱动的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等几方面有区别的进行教学。如在学习《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这门课程时,对于各个部件的安装及组装过程,我采用了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分层学习、分层作业等手段让每个学生都有了不同层次的理解,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对基础比较簿弱的同学,我通过播放安装视频让学生先有个直观的感受再通过FLASH课件的展示、让学生直接模拟安装连接,避免直接操作时对部件造成损坏,也使得由于安装空间小,学生不便于观察不便于操作的问题得到解决。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我则除了这样的练习操作,还让他们直接示范给组内同学看,同时指导动手能力弱的学生操作。这样的“小教师”角色既熟练了各种操作技能,又提升了他们的心理素养、职业素养等。
3.有效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体系是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模式,这已经远远不能适应“2S”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建立新的综合质量评价体系,探索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教学评价,打破原来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模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以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如对学生某一门操作类课程的学习进行总结性评价时,不仅要评价他最后一次技能训练得到的作品是否合格或考试成绩是否达标,还要从他的工作态度,每个项目完成情况,与他人的合作、沟通、组织能力等方面进行多维评价。每次评价时将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力求做到客观、公正、开放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整个评价过程中既体现出对各种技能的肯定,也要综合反映学生的全面素养的养成。
整个评价过程必须强调以下四方面: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的基础;从整体着眼,综合考查学生的各项素质,融合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强调实践,重视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强调规范,项目完成的各个环节要符合行业的要求。
四、实践后的体会
1.做好“领路人”
在计算机课程学习中,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相长的伙伴关系,教师既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点拨、督促,及时地为学生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有效地推动活动的进展,做学生实践活动的“领路人”、“合作者”,从而让学生真正从自主的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包括熟练操作技能和提升综合素养。
2.突出计算机学科的“信息素养”
计算机学习要注重开放、综合,但它的着眼点都要落在“致力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为了使计算机课程学习活动突出计算机色彩,有“信息素养”,教师在方案确定、内容安排、流程设计等方面要记住这一点,在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整个活动中得到发展。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培养技能的同时进行素养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对学生素养的培养渗透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言传身授,因此教师成为影响学生素养养成训练的最重要因素,这也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应用技能,还需要了解行业规范,按企业需求设计各个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刘伟.论如何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养[J].中等职业教育,2012年 第4期.
[2]陈丽能.职业素养与技能研究型教学论析[J].职教论坛,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