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江
【摘要】高压系统的基本概念、运行特点,电力系统额定电压的规定及使用范围,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广电高压系统运行的特殊性。
【关键词】高压系统;分类;中性点;接地;广电
一、高压系统的基本知识
1)由于0.4KV低压供电线路电压损耗的原因,其供电覆盖半径一般仅数百米(300米),因此一般省级台站不可能采用低压供电。绝大多数处于城市的省級台站采用覆盖半径达十公里的10KV中压供电,一些发射台所处地域偏僻,供电线路较长,负荷较大,也有采用35KV供电的。(一般10 kV供电范围为10Km、35 kV为20~50Km)
2)10KV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指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为原相电压的根号3倍(即线电压),因此线路和设备绝缘必须按照线电压考虑。要求电气线路和设备绝缘水平提高。但是这种接地系统接地故障电流很小(主要是相对地电容电流),一般不需要立即停电,过去多采用有限反时限保护,允许坚持工作2小时。
3)10KV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指中性点直接或经小电(10~20欧姆)接地。目前部分10KV中性点不采用直接接地,多采用小电阻接地。此系统中性点保持零电位,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数值不会升高,仍为相电压。但故障相接地点和中性点会形成回路,接地相的短路电流会很大,造成电源过电流保护跳闸。为此10kV系统供电局变电站如采用中性点小电阻接地后,用户站主进和各路出线必须加装零序电流保护装置,否则将造成变电站内跳闸。
4)在电压高的系统中,绝缘水平的提高将使费用大大增加,所以我国对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系统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过去35KV及以下电压系统则多采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方式。
但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一般10KV三相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经小电阻接地三种形式并存。就是在一个城市内都存在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如北京市供电局要求四环内采用小电阻接地,其余地区有的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各地的朋友们应了解自己所在地区10KV变电站的具体情况。
5)电源质量要求:10KV系统正常运行条件下,一般地区电力网频率允许偏差是(±0.2 ~±0.5)Hz。用户供电电压允许变化范围是(±7%)。三相电压应对称,其最大允许值,应不超过额定值的(±5% )
二、广电播出系统供电对高压来电电源的要求
必须采用两个或多个高压电源同时供电。一般台站具备双路专线电源已经足够,当然在更重要的单位还有采取三路电源供电的。
1)高压进线必须为独立电源
10KV高压来电必须是由不同发电厂供电的区域变电站,这样才能保证一路电源故障时,另外一路电源不至于同时中断。这点在电力规划设计选择进线变电站时,必须调查清楚。避免形成“假双路”的局面。
2)高压进线均为专用线路(专线)
专用线路供电,通常指由供电部门区域变电站(即:将110KV或35KV变成10KV的变电站)内单独一台高压柜,通过专用线路向用户送电,同时此条供电线路上不并接其他任何单位的用电。其中供电局变电站下一级的开闭站、分界小室,属于用户高压分配开关站。
由于开闭站、分界小室同时已带着众多工矿企业和民用负荷,所以开闭站、分界小室的出线不能算为专用线路。两路独立电源必须保证同频同相。
通常在一个电网内、一个城市内,不同发电厂进入该电网时,均调整为同频率同相位,且电压基本相等,这样才能够保证高压双电源合环倒路以及低压部分的双路分列运行的安全。(安装规程和验收规程也要求从来电端到负荷末端,相序一致、同频同相)。
3)两路电源必须保证每路均可带用户全部电力负荷
当其中任意一路高压外线停电时,另外一路高压电源应能承担原来两路电源所带的全部电力负荷,以实现双路电源互为备用。
4)高压来电的敷设方式尽可能使用地埋电缆。
高压电源的馈送方式,可以是架空线路(钢芯铝绞线),也可以是地埋电缆。架空线出现故障的概率,明显高于地埋电缆。从线路供电安全角度来看,采用地埋电缆更为安全可靠,但是从经济角度来看,造价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