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轩
摘要:近年来,工程建设规模不断加大,房屋建筑结构形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旧有的多层砖混结构房屋建筑已基本被高层框架结构房屋建筑所替代,作为围护结构的轻质墙体材料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国家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政策得以落实,以开发推广新型墙体材料为手段,进而达到推进建筑节能的目标基本实现。
关键词:轻质墙体;抹灰;防治措施
引言:
据统计,全国各类房屋建筑中,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煤渣砖砌块和陶粒砖砌块等轻质墙体材料做围护结构的比例已达50%以上,直辖市达到了85%以上,一些中等城市应用比例达到了70%以上。
抹灰施工作为轻质墙体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观程度、观感质量等直接影响着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的综合评定,这一点虽已引起行业监管部门,市场责任主体的高度重视,但抹灰施工中暴露出的一些质量问题,如抹灰面开裂、空鼓及墙面渗水等质量通病,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监管,落实主体责任,以期轻质墙体抹灰施工质量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1、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
轻质墙体抹灰存在的质量通病,主要原因是轻质墙体材料生产和墙体施工未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材料受温度影响较大而产生干缩变形,墙体受力差异而产生压缩变形,具体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1墙体材料特性所引起
(1)轻质墙体砌块具有质轻、保温吸音性能好、砌筑易操作等优点,其基本结构呈多孔状,表面强度较低,孔隙率高,吸水速度慢,抹灰时仍要吸收砂浆中的水分,影响砂浆强度和粘结力,同时砌体内和砂浆水分不能同时蒸发,产生干缩应力差,造成砂浆粉化、空鼓开裂。
(2)生产环节没有严格落实生产检查制度,砌块外形尺寸偏差大,密度大小差异大,养护龄期不够,导致灰缝宽窄不一,抹灰薄厚不均匀,收缩变形不等,抹灰层空鼓开裂。
(3)選用普通水泥砂浆抹灰,因其水泥用量大,抗压强度高,弹性摸量大,保水性及施工和易性差等特性,导致粘结强度低,自身抗裂性能差和受力变形、干燥收缩等差异,进而发生抹灰层空鼓开裂。
1.2设计因素所引起
设计忽略温度应力变化,未明确梁、柱与砌块连接填充和拉结筋设置要求,未根据轻质砌块材料特性明确使用抹灰砂浆种类。
1.3施工因素所引起
(1)施工未落实或未制定材料使用计划,轻质墙体砌块进场质量把关不严,砌块出窑运至现场后,在室内自然状态下堆放时间短,其含水率还没有降至正常状况下即行施工。这时,由于砌块出窑后早期含水率降低快,变形大,砌块和墙体的干缩值都较大,不仅会引起墙体或砌块的开裂,而且会导致砌块围护墙与主体结构之间产生裂缝。
(2)施工作业前未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或交底无针对性,施工中不能严格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施工,违反操作规程,不按现场配合比配制砂浆或随意选用抹灰砂浆,偷工减料;抹灰前未按要求对基层进行处理,一次抹灰过厚,墙体预留施工洞口、开关线槽、消防栓等不按要求进行填充处理等,都是造成抹灰层空鼓、开裂的原因。
(3)轻质墙体砌筑、抹灰作业多为违法劳务分包,作业层无资质,多为“包工头”式队伍施工作业。
(4)砌筑、抹灰作业人员未经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未取得职业技能岗位证书,属无证上岗。
2、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1落实质量检查制度,强化砌块质量控制
一是严格控制生产环节砌块外形尺寸、密度和养护龄期,确保出厂质量合格率;二是把好砌块进场和使用关。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进度和材料使用计划,按期订购、进场墙体砌块,查验其外形尺寸、养护龄期;对出窑后未在室内自然状态下停放30天的砌块,最好堆放在室内,使其含水率降至正常状况下,再进行上墙砌筑施工,从而消除墙体或砌块开裂、砌块围护墙与主体结构之间裂缝等质量问题。
2.2监管责任落实
强化行业监管责任落实,发展建筑劳务分包企业,提高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覆盖率,加大违法分包查处力度,有效遏制“包工头”承揽劳务作业任务。
2.3强化市场主体责任落实
一是施工总承包或专业承包企业要自觉依法进行劳务作业发包,杜绝与“包工头”进行劳务分包合作;二是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施工技术操作规程组织施工,认真执行技术交底制度并抓好落实,对易引起局部开裂的预留施工洞口、开关线槽、消防栓等部位,要依据规范先行填补处理,确保细部质量,三是认真开展作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做到持证上岗。
2.4采取构造措施,增强整体连结
(1)规范规定,主体结构与围护墙的拉结筋为2φ6,其间距不大于500mm,但施工中的预埋钢筋不易对准砌块的灰缝,无法发挥拉结筋的作用。砌筑时可在拉结筋根部用混凝浇筑一个齿槎,使墙体与主体结构成为键槽连结,改善墙体与主体的联系,消除主体与围护墙体之间的抹灰裂缝。
(2)墙体受力产生压缩变形和砌块产生干缩变形,极易造成窗台与窗间墙交接处抹灰发生裂缝空鼓,因此宜在窗台处设置钢筋混凝土现浇带以抵抗变形;在未设置圈梁的门窗洞口上部用圈梁取代过梁;对于无门窗洞口的墙体,特别是山墙或顶层外墙,应在墙高l/2处设置钢筋混凝土墙带等,用以约束墙体干缩和温度变形,增强整体刚度,减少抹灰后墙体出现问题。
2.5 保证砌筑质量,为抹灰质量打好基础
(1)墙体砌筑前浇水要适当,不得过度。砌块太干会吸去砂浆中的水分,影响砂浆硬化,降低砌筑强度;浇水过多,会增加砌块的膨胀,从而产生干缩变形。
(2)采用粘结强度高、低收缩、体积稳定、抗裂及和易性好的专用抹灰砂浆,减缓水分走失,保证强度正常增长;对顶层墙体,可提高顶层砌块及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以增强顶层墙体的抗剪、抗拉能力。
(3)砌块组砌方法正确合理,日砌筑高度以一步架不超过两米为宜,要求砌块搭接长度为块长的l/3,砂浆要饱满,砌体竖缝要挤满砂浆,墙顶与梁底或板底之间30厘米空隙,用标准砖斜向顶压牢固,使墙体与四周嵌固良好。
(4)做好成品保护。在墙体砌筑后7天内要避免撞击、振动,为砌体强度正常增长创造条件。
2.6科学制定施工操作工艺,是保证抹灰质量的关键
轻质墙体抹灰应按照“钢丝刷清除表面浮灰—墙面浇水润湿—修正补平并喷水湿润—刷107胶水泥浆并随即抹底灰—中层抹灰”工艺流程进行施工操作,要抓好每一环节,做好细部处理。
(1)用钢丝刷将墙面满刷一遍,清除松散物、浮灰和污物,随后浇水润湿墙面,冲掉剩余的粉状物,对墙面低凹处进行修正补平,喷水润湿墙体表面,刷一遍1:4-5的107胶水泥浆,要求随刷107胶水泥浆随抹底灰。
(2)底灰的强度、膨胀系数应同基层吻合,通常采用l:l:6混合砂浆,同时适当提高砂浆中粗砂或中砂的比率,并在砂浆中加入2%的羧甲基纤维素溶液,以提高砂浆的保水性和粘结能力,要求水泥与羧甲基纤维素溶液比例为1:0.2,底灰要用抹子刮上墙,厚度在3毫米以内,使带有一定压力的砂浆被挤入孔或缝内,形成犬牙交错的连接。
(3)经检查,底灰无空鼓、裂纹现象后,进行抹灰操作。中层抹灰通常使用1:1:4混合砂浆,外墙饰面通常使用l:l~3水泥砂浆;抹灰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大于10毫米,分层间隔时间以24小时为宜,抹灰总厚度宜控制在20毫米左右。
结束语
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是单位工程质量综合评定的基础,每一施工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执行技术交底,科学组织施工;各级行业监管机构,市场各方责任主体,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针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制定切合实际的防治措施并抓好落实。只有这样,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总体水平才能稳步提高,才能更好的发挥工程建设投资效益,“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贯彻才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