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
摘要: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如火如荼上演的一波又一波金融自由化浪潮,成为全球经济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我们应注意到,无论如何定义金融自由化,利率自由化都居于核心地位。
关键词:利率;金融市场;自由化;商业银行
一、利率市场化:20世纪末以来的世界趋势
利率自由化,又称为利率市场化,它指的是利率不再由货币当局直接决定,而逐步由市场自由决定的过程。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宗旨并不是调节利率水平,而是改革利率的形成机制。具体而言的利率市场化包括以下两个层次:利率決定方式的市场化以及利率管理方式的市场化。
利率决定方式的市场化:是指利率的品种结构、风险结构、期限结构以及利率水平不再由货币当局直接决定,而逐渐转变为由金融资产的供需双方依据金融市场的供求状况自行决定。利率管理方式的市场化:是指货币当局对利率的管理不是通过行政性手段来实现,而是运用自己拥有的金融资源,以市场参与者的身份,通过市场交易来改变金融市场的供求状况,并通过影响基准利率来调控整个市场利率水平。
使利率能够正确、灵活、及时地反映资金供求状况和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是利率市场化的基本目的。作为全社会最重要的一种生产要素-资金-的价格信号,利率能够有效调节金融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配置,进而引导经济资源在全社会有效配置。同时,这样的利率体系便利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使之能够通过影响利率的水平和结构来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
二、中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及驱动改革的因素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必然随之而来的要对我国利率机制加以调整,但目前存在如下问题:
(1)利率机制不灵活,金融机构还异常复杂,商业化的银行体系和金融机构良性竞争的局面尚未形成,金融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2)微观基础信誉不高,预算软约束尚未消除。
(3)基准利率和基础利率的设定不尽规范,不能正确引导市场利率。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结合历年调整分析,驱动我国基准利率调整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
(1)利率政策随着宏观经济状况和目标的调整而变化着,宏观调控的中心决定利率调整的方向。其中,低利率政策为刺激经济增长,市场恢复活力发挥了积极作用;高利率政策旨在抑制经济过热,治理通货膨胀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中国的利率调整正努力与市场相适应,自由化市场化是引导利率政策特点的趋势。
(3)利率政策与其他货币政策相协调,政策组合决定利率的微调特点。
(4)经济环境的外在冲击需要利率调整以熨平其影响。
(5)宏观调控部门借利率调整来表明决心和调控意向,向社会传递“宣誓效应”。
三、利率调整对商业银行经营的敏感性分析
存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业务中的主营业务,利率的调整必然会对商业银行带来影响。中国人比较崇尚节俭的生活,所以造成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储蓄水平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利率的波动并不能够有效的影响人们存款多少的决定。但随着当前利率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经济主体多元化,一系列除银行存款外的存储工具日渐火热,如余额宝,理财宝等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近年来通货膨胀率较高,但银行逐年下调的利率无法弥补货币贬值的速度。因为出于投资性和谨慎性的动机,人们对存款依赖度越来越少,也将一部分闲置资金用于投资担保公司获取高于银行利息的收益。也就是说,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利率对存款的影响影响程度越来越大。
当然,利率的调整除了会对银行存款带来影响,还会影响到银行的贷款业务。在之前,中国利率并不是影响贷款多少的主要因素,这种情况极有可能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实施的信贷配给有关。实施这种信贷配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融资市场的非有效,使得市场主要通过利率外的其它方式来决定贷款的多少。近年来,我国加强金融机制的改革和对利率市场化的调整,允许一系列投资担保公司的存在和发展。由于银行贷款程序繁琐且贷款利率偏高,且越来越多的人将资金放置于投资担保公司,使得担保公司资金充足,而且办理程序较简单,越来越多的民间借贷活动日益兴起。以上结果也说明了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央行通过利率影响贷款的时效性在不断增强。
四、利率市场化遵循的原则
利率作为资金使用的价格,亦属价格范畴,必须遵循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的规律,以此来构筑新的利率体系,使之能够真实全面反映资金供求状况。
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拉长利率期限,规范利率结构系数,理顺各种贷款之间,央行与金融机构及证券市场之间的利率对应关系;用利率体系的部分市场化逐步松动利率管制,并形成更多的市场行为主体,渐进向整个利率体系的市场化过渡。
要注重相关配套的经济和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实行利息支出从企业税后利润中支付,加速折旧的方法,迫使企业进行清仓控潜,加速经济周转,加强企业自我积累与自我发展的能力,使企业逐步由外源式,粗放式向内源式,集约型的模式过渡;加快金融体制,金融机构的改革,实行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国有银行更要加快商业化的步伐,进一步理顺央行-商业银行-居民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央行应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大力加强商业票据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进一步规范外贸市场,提高外贸企业的自身竞争力,把各种隐形的非关税壁垒关税化,逐步放宽人民币汇率浮动的范围,渐进放开资本项目的管制。
五、我国利率市场化前景展望
存贷款利率放开的环境活时机逐渐具备,存贷款利率下限管制有望在试点,评估,推广的基础上逐渐放开。我国利率市场化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不仅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积累了经验,为且对于优化资金资源配置,促进金融体系改进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相信如果在市场化过程中规避历史上存在的问题,我国会很快实现发达的利率市场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