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桂莲
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离不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强调以教育为本,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又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因此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意义重大。环境教育作为贯彻党和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从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看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源源不断地产生了大量的工业“三废”,使得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据有关资料记载,近年来我国的上海、兰州等工业城市上空已出现了浓重的化学烟雾;我国长江以北的地区已找不到一条未被污染的主要河流。显然,环境的污染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严峻的环境危机,使得加强环保教育成为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由此可见,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势在必行。
二、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学校环境教育的核心使受教育者形成环境道德,养成在道德方面对环境问题的高度敏感性,以此作为其保护环境行动以及进一步探求环境科学知识的重要支柱,并引导受教育者从道德认知迁移到产生一种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牢固的,以环境为核心的环境道德意识。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给予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多一些还是少一些,虽然也须细细斟酌,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学生懂得尊重自然,爱护生物,这才是现代人应有的道德素养。通过环境教育培养起来的以“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为基础的环境道德、环境伦理、环境价值观就是弥漫在整个校园中的一种崇高责任感。因此,环境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三、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生物对环境有净化作用和环保作用,对环境污染有监测作用;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与环境有关的内容,如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的防治等,因此利用生物学知识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环境问题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利用课堂,挖掘教材中相关知识点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主阵地。高中生物教材中,选取了动植物类群及其主要特征的知识,使学生能认识周围环境中常见的生物种类、了解生物界的概貌。也选取了一些初步的遗传、进化和生态的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发展,生物具有多样性的原因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理论知识。使学生能认识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下面是本人选取的高中新教材(必修)中部分相关的环境教育的知识点,不对之处请同行指正。
2.利用新课标的要求,增强环保意识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对学生进行有关环境方面的能力培养时,我让学生从现象中找问题,自己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最后得出结论。
摒去了学生获得知识的传统方法,即通过老师的讲授,直接灌输的方式。方法的改变既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开展课外活动,进行环境教育
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外,第二课堂活动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场所。在利用好课堂教育进行环境教育渗透的同时,应结合生物科的特点,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时候,进行环境教育。例如结合课本中环境保护的内容,让学生利用假期到附近工厂进行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写出有关环保方面的调查报告。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利用闲暇时间对空气及附近工厂的废水进行采样分析化验,指导学生开展环保科技活动。
4.环境情感是环境教育的重要方面
如德国环境教育学者勒纳·多拉瑟指出,环境教育应“情感基础第一,不是认知第一”。生物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环境情感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只有让学生接触、了解具体的生物,培养学生对具体生物的情感,才能逐步培养他们对大自然、对整个生态环境的情感。此外,许多环境教育专家认为,在实际环境中开展环境教育更有助于环境情感的培养。而在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常常走出课堂进行野外实习和调查,如参观动植物园、自然博物馆,采集植物标本,调查某地生物种类和生物资源等,这些活动使学生直接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有助于激发和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通过这些方法,以培养学生在环境方面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开设专题讲座,积极参与环境宣传工作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自然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自然资源的利用、可持续发展、生物生存的空间环境等,都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利用一些特殊的日子举行专题讲座,通过校报和墙报、手抄报比赛等活动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环境保护者中来。
總而言之,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人能够解决得了的,它需要全人类都来关注。作为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寓环境教育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为我国乃至全球环境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