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波 孟敏婕
摘要:最近几年以来我国时常发生地震灾害,如近期的雅安地震就给百姓与社会带来了灾难性的的影响。所以说,要深入确保我国居民的财产安全与生命安全的话,就必须做好建筑的抗震设计工作。实际上,在建筑行业内,抗震设计与建筑设计二者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要想做好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工作,就必须夯实建筑设计这一基础,其关乎到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在本文中笔者将针对抗震设计与建筑设计间的联系进行说明与分析,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当前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发展情况展开阐释,给出我国建筑抗震设计需要坚持的原则,最后全方位地剖析建筑设计过程中抗震设计的重点及其需要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抗震设计;建筑设计;重要作用
前言:
在建筑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呈现既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情况,又关系到民生,而在设计房屋建筑结构的时候主要要对建筑的承载力、建筑部件的性能设计规划、高度及其整体结构等诸多因素进行仔细考虑、设计,其要求要基于总体规划及构件规划之上不仅要有极具欣赏性的美学价值,还要充分符合居民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的要求。因此,在强化房屋建设结构的抗震设计的时候,务必要把建筑的整体布局、房屋的结构体系的选取以及地基等诸多建设方面的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其对专业性与技术性有着高要求。
一、建筑抗震设计的现状
虽然我国近年来在建筑抗震设计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发展缓慢,尤其是在抗震设计上,没有能够正确的处理好建筑设计和抗震设计的关系,虽然引进了一些西方欧美抗震设计理念,但缺乏符合本国实际的理论技术创新。很大方面存在着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建筑抗震设计中缺乏科学规范的理论指导,缺乏实际经验的积累我国对地质地震的认识尚不够完善,对地震的成因,预测,防治研究不够深入,地震防治规范不够科学。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候,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或依据的是不完善的理论。因此,難以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完美融合防震设计理念。
1.2没有从实际出发
建筑抗震设计中,设计立足于固定参数,而忽视了实际情况,设计完全依据“计算设计”完成。而且将一定的地震或力学参数做出固定的规范,比如,在我国地震设计研究中,把地震的降级系数统一规定为2.81,将小震赋予固定统计意义。而小震多用于结构设计中,结构截面承载能力设计和变形的检验计算,需要依据一定的实际情况而行的。
设计中,没有能够深入研究地震对建筑结构破坏的层次和顺序,难以做到重视主体的设计而兼顾细节问题。没有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的运用抗震设计准则。
1.3设计探讨不够深入
设计中,没有能够深入研究地震对建筑结构破坏的层次和顺序,难以做到重视主体的设计而兼顾细节问题。没有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的运用抗震设计准则。
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标准
2.1严格遵循规范
我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GB5001 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辩证灵活运用其中抗震设计原则,严格执行设计施工标准,借鉴其中经验,结合房建本地实际,科学设计。
2.2 要坚持实施多级防震措施
传统房建结构多采取的是三级设防措施,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但在新的时期,房建结构必须是采取的多级设防模式,保护建筑主体抗震能力,减轻经济损失,使得建筑抗震中更加安全。
2.3将概念设计理论和基于性能的设计理论相结合
结合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做出科学严谨勘探,掌握第一手资料,综合分析考虑,做出最具优势的战略设计组合。
三、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建筑设计对建筑抗震起重要的基础作用。建筑的结构设计难以对建筑设计有很大的改动,建筑设计已经初步形成了,建筑结构就必须按照原则服从建筑设计的要求。设计师在建筑方案能够全面的考虑到抗震设计的要求,那么结构设计人员按照建筑方案对结构部件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保证建筑结构质量与结构刚度均匀分布,结构受力和结构变形共同协调,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和抗震承载能力:如果建筑方案没有考虑到抗震的要求,直接给结构抗震设计带来更大的难题,建筑布局设计限制结构抗震布局设计。为了进一步提高结构部件抗震承载能力,就必须增大结构构件的截面面积,这样又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在建筑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单位要对建筑体型设计、建筑平面布置设计、屋顶建筑抗震设计等问题加以关注。
针对结构非线性反应的非线性时程分析法(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经历了从建立在层模型或单列梁柱模型上的方法到建立在截面多弹簧模型上的方法,再到建立在截面纤维滞回本构规律的纤维模型法,这使得模拟的准确程度不断提高。其基本思路是通过一系列数值方法来建立和求解动力方程,从而得到结构各个时刻的反应量。但对地震特点和结构特性的假设,使其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其主要价值是用来考察地震作用下普遍的而非特定的反应规律,以及对抗震设计后的结构进行校核分析,评估其抗震性能。
四、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几个主要设计问题
4.1建筑体型设计问题
建筑体型包括建筑的平面形状和立体的空间形状的设计。在建筑体型的设计中,应尽可能地使平面和空间的形状简洁、规则,在平面形状上,矩形、圆形、方形等对抗震来说,都是较好的体型。在建筑设计中,为了建筑立面美观和艺术上的创意,复杂的建筑体型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在设计时一定要把建筑艺术、建筑使用功能同结构抗震安全很好地结合起来。可以采取体型的组合设计来解决建筑体型设计问题。
4.2 建筑平面布置设计问题
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在建筑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反映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要求,同时它与建筑抗震关系很大,因此从概念上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建筑平面设计上要尽可能做到使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均匀,对称协调,避免突变,防止产生扭转效应。
建筑行业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建筑抗震设计,提高抗震能力,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因此实施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科学处理建筑设计和抗震设计的关系。建筑设计是整个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环节,二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共同为提高建筑整体抗震性能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在进行建筑的抗震设计时候,必须要将建筑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综合协调起来,实现二者的配合,共同为建筑整体的抗震设计发挥出更强大的作用。
五、结束语
在目前,地震是一种很难以预测的严重自然灾害,但是为了可以避免它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灾难,在建筑中,工程的设计人员就必须在建筑工程的设计方面,从宏观的整体观念出发。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功能技术、安全性、可靠性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力求更好、更快地将安全系数高、美观、完备性好、优质的建筑设计建造出来,以免因发生地震灾害时给人类带来重大的损失与灾难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沈徐.高层建筑错层结构抗震设计[J].江西建材,2012(02):87~89.
[2]薛剑锋.高层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协作[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o3):45~46.
[3]李瑞明.关注地震灾害强化建筑抗震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4):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