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铁路路基施工技术与防护及施工质量

2014-10-21 20:07姜永胜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年32期
关键词:施工质量施工技术

姜永胜

摘要:在铁路施工工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路基质量问题。本文先对路基及其重要性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从多角度列出了铁路施工工程路基质量控制措施,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施工工程路基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关键词:铁路路基;施工技术;施工质量

引言

铁路路基承受着铁路交通的动荷载和静荷载,然后通过地基将荷载传递到地面深处,地基不稳定、不牢固,会影响路面的稳定性。因此,为了不断提高铁路路基的抗侵蚀性能,工务部门要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维修养护方法,做好铁路路基的维护加固和预防养护,防止铁路路基病害进一步发展,最大程度地延长铁路路基的使用寿命。

一、铁路路基概述

1.铁路路基技术要求

路基建设主要技术标准就是路基的平面宽度和边坡的坡度。路基的平面宽度关系着铁路建设的占地面积,同时也影响整个铁路建设工程的工程造价。根据我国现行的关于铁路路基的建设标准,标准轨道的单线铁路中,直线路段路基宽度为4.9m~6.7m,路肩宽为0.4m~0.6m,曲线路段路基宽度则要根据曲线半径大小来进行适当调整;双线铁路中,两线中心距离为4m至4.8m。路基的坡度大小影响着路基的稳定性。路基坡度与边坡高度和地质条件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边坡高度和地质条件决定着不同的路基坡度,根据我国有关规定,边坡高度低于20m,并且有着良好的地质条件,则边坡坡度为1:1.3~1:1.5之间;边坡高度高于20m,就应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测算,使其符合安全标准。

2.铁路路基施工工艺

铁路路基施工前,应选取一段具有代表性且长度大于或等于100m的路段进行路基试验,从而选定填层厚度、机械最佳组合、压实遍数等数据,用于指导整个铁路路基建设。路基填筑前,要根据相关设计标准与具体规范,适当合理的处理路段的地表,另外要通过增设褥垫层与防水土工布等措施,解决工程建设的排水问题,减少因积水造成的路面沉降等问题,为路基施工打好基础。在填筑路基时,要使路基平整,需要经过分层填筑、洒水晾晒、机械碾压等多道工序,除此之外还要进行质量检测,符合质量标准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关于路堑的施工,要充分考虑施工路段地质条件,并结合山体地形采用合适的施工方式进行开挖,不同的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施工机械。

二、铁路路基的常见病害

一是路基下沉。路基下沉主要是路基填筑密度不够和强度不足所致,表现形式有路基下沉、道砟囊或道砟袋。二是边坡坍方。主要表现有剥落、碎落、滑坍和崩坍。剥落、碎落、滑坍主要发生在路堑边坡。三是边坡冲刷。边坡冲刷指较高大的土质路堑、路堤边坡或严重风化的软质岩石边坡受到水流的冲蚀,边坡冲刷分为边坡淘刷和边坡冲沟。四是陷穴。陷穴指路基下及其附近存在洞穴,其坍塌可引起基床和道床突然沉落,轨道悬空,中断行车,列车颠覆等。陷穴病害分为黄土陷穴、岩溶洞穴、盐蚀溶洞和墓穴兽洞及废弃窑洞等。五是滑坡。滑坡指影响路基稳定的土(岩)体滑动。分为边坡的深层滑动、路基滑移及山体滑坡。

三、铁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路基的土壤改良

道路工程上路基土壤稳定与否,直接影响路基的破坏与否,路基土壤的不稳定是主要原因。若路基土壤不符合标准,则施工前需将土壤加以改良。目前国内外稳定土壤的方法有很多,依性质可分为三类。一是机械稳定,主要是指夯实而言。在路基工程中,夯实为最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虽然滚压对土壤密度的增加不是很大,但对土壤的强度及其工程性质改善效果显著。二是化学稳定,是指利用混合或灌注化学物质于土壤中的稳定方法。较常用的方法有下列几种:①水泥稳定法。对砂质土壤之稳定较具效果,其作用为稳定土壤的颗粒及增强颗粒间的黏结力。②石灰稳定法。对黏性土壤较为适用,石灰稳定后的土壤可大量降低塑性指数、减低收缩及膨胀性、增加承载力且具有防水性。③沥青稳定法。与砂质土壤较能均匀拌和,以达到理想效果。以沥青为黏结材料,且利用其防水的特性改善工程性质。④其他:如氯化钙、氯化钠等化学物质稳定及飞灰稳定等。三是物理稳定,是以预压、祛水或热电稳定等方式增加路基稳定的工程性质。如,凝聚性土壤由于受水影响很大,想要取得良好的稳定性,必须减轻水份对土壤的影响,故利用砂桩及预载的方式使土壤加速压密沉陷,以改善路基土壤的工程性质。

2.路堑边坡病害维修养护方法

铁路路堑边坡病害的养护主要是通过采取加固防护措施,抑制铁路路堑边坡遭受各种破坏或者形变的可能性,对其采取相应的养护方法主要包括引排处理路基地下水、集中防护坡脚应力、防护路基深部变形、防护块体变形、防护浅表层变形、防护坡面变形等。同时,对于铁路路堑边坡病害,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其一,改良路基滑带土质,通过旋喷、打砂桩、灌水泥浆等方法改良路基的土质,提高路基土质的稳定性和强度;其二,设置支挡工程,在铁路路基中设置锚杆加固、抗滑片石垛、抗滑桩、挡土墙等,抵抗铁路路基的滑坡推理和土压力;其三,采用预应力锚固技术,给铁路路基的滑带岩土体增加预应力,控制铁路路基发生变形;其四,注意对铁路路基削坡减重、地下排水和地表排水。

3.路基翻浆维修养护方法

路基翻浆是一种常见的路基病害,一旦发生翻浆,会严重影响铁路路基的平整度。这时可以采用喷射高压注浆,将带有喷嘴的注浆管插入土层预定位置,然后应用高压设备将浆液变成20MPa以上高压射流,从而对土体起到相应的破坏作用。最后,浆液凝固后,能够在土中形成复合地基,从而提升地基的承载力。复合地基法: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的过程中,有部分地基或增强,或被置换,或加入加筋材料,最后由天然地基土体与增强体两部分构成人工地基,确保地基荷载力提高。混凝土石灰桩:以混凝土、生石灰作为主要的固化剂,并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通过机械或者人工方法进行振压和夯实,最后形成密实的桩体。钻孔桩夯实法:对于采用机械成孔的桩体,用混凝土或其他密实度较高的土体置入桩体内,并应用机械或人工手段进行振压和夯实处理,以提升桩体密实度。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将翻浆的路基地段进行翻新,提高铁路路基的强度。

4.路基挡土施工法

路基应尽量配合自然环境避免大挖大填,不论其为填方边坡还是挖方边坡均须稳定,才不致发生坍方。由于边坡处理及崩坍的预防为道路工程的重要项目,因此道路施工前应先作边坡稳定分析,若有崩坍的可能性,应根据实地情况选择适当的施工技术处理。边坡崩坍的防治,主要在于降低其滑动的驱动力及增加其抗滑力,选择防治方法应视其崩坍路段的地势、地质、水的来源、经济等方面详加考虑比较,再定应采取的施工法。在降低其滑动驅动力方面可以用加强边坡排水及减缓坡角的方式解决,而增加边坡抗滑力则常用挡土设施及地(岩)锚等方式处理。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系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铁路作为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铁路路基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有很多,要积极采取正确的维修养护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维修养护质量,加强监测,防治结合,防治铁路路基病害进一步扩展,最大程度地延长铁路路基的使用寿命,提高铁路路基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金贵新.铁路路基维修存在的几个问题[J].路基工程,2012(03).

[2]史喜珍.铁路路基防护施工技术的要点探析[J].城市建设,2013(8).

猜你喜欢
施工质量施工技术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简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实践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