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星
【摘要】对于一般的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而言,施工单位和监管部门往往注重的是路面施工的速度和质量,竣工到移交期间的结算、验收。而面对路面的初期养护、路容路貌的整治、排水系統的疏通和沿线设施的相应抬高与设置等等方面,则显得比较怠慢和疏忽,从而给公路工程的修缮带来“脏、乱、差”的不良效果,造成社会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基于公路路面工程的施工过程和质量特点等方面情况,结合实际现状,综合性地提出公路工程竣工到移交以前的养护和存在的问题,为日后的保养和维护工作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公路工程;竣工;移交;养护;问题
1.公路工程养护的具体概述
对于在公路投入使用后,通过管理和养护措施,检测和维护公路的质量,可以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减少意外和事故的发生。公路竣工到移交期间的养护主要分为竣工后到移交前的预防养护、移交后的改良养护和紧急事故的养护。该过程的养护极为重要,该期间公路竣工后不仅仅可能会出现常见的工程质量问题,还有可能会因天气状况,紧急事故或是人为因素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问题,而此时的及时的养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1竣工后到移交前的预防养护
竣工后到移交前的预防养护包括对主题工程质量检测,环境保护工程的考察。路基边线,路基沉陷,亏坡、松石等排水系统进行再一步的完善,工程结束后出现的裂缝、短板脱皮、石子外漏、碾压痕迹等质量问题的考察研究,避免出现较大的质量问题。对于一般的沥青路面的大中修工程,都采取半幅道路封闭半幅通车的施工方法,及时发现路面微小的病害,做到及时的预防养护,运用预防性养护措施(比如对一些轻微网裂可用乳化沥青层封法)进行处治,防止水分侵入路基,使路面的整体结构得到保护,从而减少翻修次数,节省大、中修费用,并能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保持公路良好服务状态。
1.2移交后改良养护
注意移交后的改良养护,一是要加强养护机械化配套投入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定期对公路进行质量检查、评估和分析;二是转变“不坏不养”、“以修代养”或“重修轻养”的养护观念,通过机械设备、人工的检测和查看,判断公路的使用情况,评价公路各方面的服务性能,确定和分析公路病害类型和可能产生的后果;三是要加强和预防路面早期损坏、遏制路面病害扩大化,对路面病害的初期养护应尽早制定措施,制订科学合理维修计划,缓减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择优采用防护技术。
1.3紧急事故的养护
对于恶劣天气、自然灾害和发生紧急事故的情况,基于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和质量特点等方面,对恶劣天气、自然灾害和发生紧急事故进行情况分析,做好预案措施,充足公路应急物资的采备,如严冷的天气导致的沥青混凝土抗变能力降低,使路面产生各类裂缝病害,这时可以在路面上撒些食用盐等化学物质,防止路面的裂缝的滋长。而气候回暖时,冻土融化,路基承受能力下降,而这时的养护首要工作就是防水和排水,疏通排水系统,提高路面的抗灾能力。
2 养护工程施工中容易忽视的问题
一般的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主要是对公路设施的较大损坏进行周期性的综合修理,以全面恢复到原设计标准,或在原技术等级范围内进行局部改善和个别增建以逐步提高公路通行能力,是根据批准的年度计划预算来组织实施。在执行和编制工程概预算上又往往忽视一些看似简单而恰恰是引起社会满意度低下的项目经费的投入。主要表现在:一是施工材料堆放的不规范、占路堆料、无序交通、扬尘等,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发生;二是忽视了对当地的水文资料的收集,对一些低洼的水浸路段在设计上欠缺考虑,(如上、下边坡坍塌、高危边坡、浸堤路基、泥石流)等在概预算上遗漏或缺失这方面的预算,对临时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撑控不力;四是路面提高以后忽视了对一些沿线设施相应的提高(如公里桩、百米桩、标志标牌、防护栏、防护墩)等,安全带来隐患;五是路容路貌包括路肩、水沟杂高草丛生、废弃路料随处堆放,施工场地凌乱不堪。
3 养护工程中对出现问题的应对措施
养护工程的建设,利益最大化往往造成养护公司盲目追求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从而在工程移交前对出现的养护问题重视不够,费用投入相对较少,这样会降低养护工程质量,影响公路的使用效果。
3.1建立和完善养护工程的管理机制和相应指标
建立健全的养护工程监督管理机制,明确养护管理指标,对每一项工序管理进行绩效评价,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养护工程的管理效率。在明确指标的各项检查考核时,应充分考虑最大限度地确保养护管理目标接近客户要求。在指标评价中不仅应重视路况指标的评价,同时更应注重道路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以及便捷性等方面的评价。对公路养护管理的指标还应该包括技术、费用、程序、施工和计划等等的管理。
3.2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在养护工程管理中,应加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的使用,采用先进的科学管理,以往工程管理都是采用人工的检测方式,这种方式存在精度不足、效率低下的问题,应加强采备国内外较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雷达、高精度传感器、低噪音、低污染自动化程度高的养护工程设备等,有效地提高公路养护的作业效率,实现效率和效益双赢。
3.3着眼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工作针对性和预见性
对于每一个养护的大、中修工程而言,既存在有它们共同点和普遍性,又有它们相对不同的特殊性,工程管理工作者应更加注重在它的特殊性里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要一味地为了赶时间、抓速度而忽视了沥青路面摊铺的最佳时期,造成得不偿失的事故发生。针对不同的季节容易发生的问题做到全盘规划,未雨绸缪。
4 注重公路工程前期全面养护和管理
目前,我国进入追求公路建设的高速度,因为建设速度的不合理性,直接导致了在养护管理处于落后状况,公路养护技术低下,尤其对预防性养护在各方面的重视力度太弱,并且还没有形成规模。在公路工程竣工到移交期间,公路还未正常投入使用,应加强全面的预防性公路养护工作。
4.1根据行业标准做好详细日常州性养护的原始记录,如公路巡视、检测日记、养护工作日记、异常天气记录、维修工程和技术调查记录。将这些原始资料准确地记录下来,进行分析、比较并找出规律,以便“对症下药”,为加强全面的养护和预防性养护的工作打好基础,最终达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支出、早落实,把初期病害处理在萌芽状态。
4.2把控在合理的时间内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预防性的养护措施,做好公路的全面养护,增强公路的服务功能,延长公路的使用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对于缓解后期养护投入压力、确保公路顺畅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从而达到全面控制公路病源出现的目的。
4.3做好全面的养护管理工作,尤其要抓好公路治水、排水和排水系统的随时通畅、做到水沟无杂物、路肩横坡适度、路面无积水,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高危边坡及时处治,对路容路貌、路堑、路堤边坡、路肩草、水沟草、边坡草的整治,使之整齐、美观。
4.4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公路养护方针,遵守行业规范和标准,树立科学的决策理念、决策程序、决策方法,寻求满足优化经济、配套合理、功能齐全的养护管理机制。
5.结束语
做好公路工程竣工到移交期间的全面养护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养护工程施行过程中中容易忽视的问题,能从源头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上加以重视,勘测、设计的超前意识、工程概预算的预见性和前瞻性、落实驻地监理常抓不懈和选备一些不但资质设备技术过硬,而且有担当、有责任、有大局意识的施工队伍,那么我们建成一条更精准、更合理、更规范有序、更和谐文明和社会满意度极高的公路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