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向前
摘要:混凝土中的微裂缝是一种无害处的裂缝,对混凝土具有承重、防渗等作用,混凝土中会有大大小小的裂缝,一旦混凝土受到荷载或是温度的作用,混凝土的裂缝就会慢慢地扩散,慢慢地连接到一起逐渐地变大。然后会形成我们能看到的这种裂缝。当出现这种情况后,就会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和使用寿命,严重者可能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预防和处理好混凝土工程中的裂缝问题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对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和控制措施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引 言:随着建筑技术在全球的快速发展,混凝土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混凝土因为其坚固、耐久、美观性已普遍受到建筑界公认,几乎是最完美的建筑材料,但完美中的瑕疵就是混凝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裂缝。裂缝会影响建筑的坚固性和长久性,因此,掌握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预防的措施减少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是一项极为关键的技术。
1 混凝土概述
混凝土,简称为“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1.1 混凝土的种类按胶凝材料分类:如水泥混凝土、石膏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等;有机胶结料混凝土,如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等。
1.2混凝土按照表观密度的大小可分为: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轻质混凝土。这三种混凝土不同之处就是骨料的不同。
1.3 按使用功能分类主要有:结构混凝土、保温混凝土、装饰混凝土、防水混凝土、耐火混凝土、水工混凝土、海工混凝土、道路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等。
1.4 按施工工艺分类:主要有离心混凝土、真空混凝土、灌浆混凝土、喷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丝网水泥、纤维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
1.5 按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分类:干硬性混凝土、半干硬性混凝土、塑性混凝土、流动性混凝土、高流动性混凝土、流态混凝土等。
2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2.1混凝土的配比不当引起的裂缝
这主要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在高强砼的水灰比的取值上没有严格控制在0.24~0.38之间,而在普通砼的水灰比而言,也没有控制在最大到0.6。在同一品种及相同强度等级水泥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主要取决于水灰比,因为水泥水化时,所需的結合水,一般只占水泥重量四分之一左右。如今工程界比较普遍的现象是,为了获得必要的流动性,保证浇灌质量,常需要较大的水灰比。相反,在水泥水化后,多余的水分就残留在混凝土中,形成水泡或蒸发后形成气孔,减少了混凝土抵抗荷载的实际有效断面。根据力学分析,在荷载作用下,可能在孔隙周围产生应力集中,使楼板表面出现裂缝。
2.2温度引起的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期间,外界气温的变化对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有较大影响。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是由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温度和结构的散热温度等各种温度叠加之和组成。浇筑温度与外界气温有着直接关系,外界气温愈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就会愈高;如果外界温度降低则又会增加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度梯度。如果外界温度的下降过快,会造成很大的温度应力,极其容易引发混凝土的开裂。另外,外界的湿度对混凝土的裂缝也有很大的影响,外界的湿度降低会加速混凝土的干缩,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3楼板的力学形变引起的裂缝
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负筋下沉均会产生裂缝,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混凝土裂缝。
2.4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热源来自于水泥的水化生热,水泥水化热一般是在浇筑后短期内集中放热。放热速度一般和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种类有直接关系。由于大量的水化热集聚在混凝土内部缓慢释放出来,故一般地,混凝土中心温度高,而外表面温度较低,因而在混凝土内外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使其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而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3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3.1原材料的控制措施
(1)对混凝土的配合比精心设计。要在保证混凝土有良好工作性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减少每单位混凝土的用水量,采用“一高(高粉煤灰掺量)、二掺(掺高性能引气剂和高效能减水剂)三低(低水胶比、低坍落度、低砂率)”的设计准则,产出“高韧性、高强、高亢拉直、低热和中弹”的抗裂混凝土。
(2)优先采用525R普通水泥,425R普通水泥等高标号水泥,以减少水泥用量。选用低热水泥,减少水化热,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值。并尽量选用后期强度(90或120天),降低水泥量,并延缓峰值。
(3)适当掺加粉煤灰。在混凝土中掺加上粉煤灰之后,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持久性和抗渗性,减少混凝土的收缩,从而降低胶凝材料的水化热,增强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混凝土的泌水等等。
(4)选择级配较好的骨料。骨料选那些岩石弹模低、膨胀系数小、表面清洁没有弱包裹层的级配较好的骨料。砂、石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并不得混有有机质等杂物,杜绝使用海砂。
3.2合理的构造设计
(1)增配构钢筋,增强其抗裂性能。应该采用小间距、小直径的配筋方式。全截面配筋率应该控制在在0.3% ~ 0.5%之间。
(2)避免结构突变产生的应力集中,在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环节采取一些加强措施。
(3)在容易裂缝的边缘位置设置暗梁,以提高这个部位的配筋率,增强混凝土极限抗拉的强度。
(4)在结构设计中应合理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保留时间不应少于60天。
(5)当基础设置于岩石类地基上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可采用一毡二油等,来减少基础的约束。
3.3 施工控制措施
(1)施工前编制混凝土的浇筑方案,混凝土浇筑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的浇筑方式。
(2)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夏季施工时降低入模温度,采取对碎石洒水降温、水泥库通风良好、采用地下水等措施。
(3)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插筋位置的振捣、抹压、养护,同时加强初凝前的抹压,以消除初期裂缝。
(4)加强早期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混凝土养护常采用保温法和内部降温法。保温法是在结构物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如草袋、锯木、湿砂等),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使混凝土获得必要的强度,以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0℃。内部降温法是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通入冷却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
(5)加强混凝土的温度控制,通过对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和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进行人为的控制。采用建筑电子测温仪对混凝土温度进行监测,砼浇筑时应测量其入模温度和气温,砼养护时应测量其内部、表面温度和气温。通过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混凝土初始温度和水化热温度,来避免和减少裂缝的风险。
4 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占据重要地位。做好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控工作,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很好地了解建筑施工混凝土结构开裂的原因以及掌握应对此类问题所采取的相应施工措施,在实际生产当中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爱书.探讨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J].科技信息,2010,(08).
[2] 马祥伟.浅谈混凝土的施工温度裂缝与控制[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
[3] 赵和平.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J],山西水利科技,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