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枫
摘要:交往是人类所特有的生存和活动方式。人的发展也必须建立在社会交往的普遍发展的基础上。而德育的具体体现也都是表现在与人的各种交往之中。可见交往在人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交往行为;道德;人的发展
一、交往的形成与发展
在马克思看来,交往是人存在的基础和方式,只有通过交往,人和人之间,与其他群体之间才能产生联系,从而形成了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即交往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随之形成的交往关系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来讲是主体间的关系,而交往也是需要中介客体的。任何形式的交往看似是以物质交换的过程,实际上主体间的正常交往,中介客体是不可忽视的可以说是必须存在的。关于交往的本质,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
人是存在于社会联系中的人,也就是存在于交往之中的人。而交往也是人本质的内在要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互动,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和存在方式。而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从最初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求而进行的生产实践到物物交换的过程就开始产生了交往,最终人们用生产,买和卖来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已经成为一种相互之间的交往关系。人通过自己物质生产活动的交往,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社会关系系统,形成了人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个人既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而往往人的利益关系,人的欲望的表现都是通过交往活动建立起来的。
二、交往与人的发展
“关系是真实人生唯一的摇篮。” “如果失去交往,那么人将失去存在。” 对于交往有着不同层面的含义,它其中包含着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等。而道德处理各种相互联系的关系,在人们试图更好地处理这些关系时,道德过程中发生着关系,也存在于道德“交往”之中。
对于交往与人的发展的问题是马克思交往理论的重要特征。而交往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在的社会关系中,交往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人创造环境,环境改变人。”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受环境的影响是必然的,没有人真正的能做到与世俗切断一切关系,将个体独立存在于世界之中。交往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一般过程的一致性表明,交往的发展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并且道德源自人的生活的需要,生活是一个人真实存在的场所,是相互理解的交往行为的文化背景与现实场景。生活使道德交往行为成为可能,而真正的交往行为是道德回归生活世界的路径。
(一)社会交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交往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人既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人由自然性向社会性过渡,就一定要经过交往来实现。如果离开了人际交往,个人就不可能社会化,也不会实现自我的发展。
2.社会交往是人全面发展的动力和保障。交往不仅保障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还能够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心理调节作用。在社会生活中,人如果长期处于孤独,离群的状态,就会产生抑郁、痛苦、精神崩溃等状态。所以,交往也是维持人体健康,精神状态的基本需要。
3.社会交往能提高个人生产力,发展人的自由度。人的发展总是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就需要社会交往,通过协作来提高个人生产力,从而使人们摆脱物的交换的羁绊,提高人全面发展的自由度。
4.社会交往能够利用人类的文明成果来发展壮大自己。人类的发展往往是通过文化的产生和消费来实现的。一方面,特定的文化成果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和后人进一步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另一方面,一定的文化产品被主体吸收后,能为主体注入新的活力,使主体的素质得到提高,从而获得新的存在形式,产生出新的文化成果。
(二)社会交往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之间的沟通变得方便了,你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网络联系到你想要找的人,这一优点毋庸置疑。但在如今的交往过程中,通过文字进行交流的同时,减少了面对面的机会,甚至在同一屋檐下都不去面对面的交流而是用手机、网络在沟通时,人际交往的意义是否有了改变呢?文字不能完全表达出一个人的思想和情感,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单独存在的个体,都有独立的思想和意识,面对同样一段文字,不同的人可以给出多种解读的方式。这就说明纯粹文字的东西是不能完全表达说话人的本意的,而现实生活也不乏存在由于文字的理解而产生的误会。
三、启示
人类之所以能够进行普遍的交往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前提条件的。所以,当全球化到来的今天我们不得不加强和完善自身市场经济,加强与各国各民族的交往,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准则,对于本国传统的交往文化要不断的挖掘吸取其中的精华并且予以保护。对于各国家,各民族,各宗教以及各种政治观念和传统文化来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于这种差异,人们应该以相互尊重的态度,并应该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眼光来吸收对自身有益的东西。对于全民交往能力的提高,我们应该从儿童的成长阶段下手,从小培养和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交往实践,从而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导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刘智峰.道德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 项松林.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与现时代[ 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3
[4] 任平.走向交往时间的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 韩庆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科学社会主义,2004
[6] 刘明芝.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性探讨.理论学刊,200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