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文
摘要:本文阐述了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求,分析研究了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 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求
由于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深,建筑面积大,因此对施工选用的混凝土要求质量优质、用量大、搅拌采用预拌泵送处理,可以对不同层高的情况下的施工位置进行浇筑。根据混凝土具有的耐久性方面考虑,混凝土耐久强度必须达到高抗压的强度标准,根据混凝土施工的用途不同,对于一些混凝土性能还会有特殊要求,如:混凝土补偿收缩性、免振性等。之后需要对混凝土施工中技术的运用进行具体分析,对混凝土施工环境状况进行勘测和控制,如施工场地的温度、湿度以及晾晒状况等,根据不同季节选择相应的季节性周期施工作业方法。建筑混凝土施工中要注意具体施工缝隙预留位置的设计,符合相关混凝土浇筑施工规范。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浇筑的工序进行调整,需要对调整方案与建筑商进行协调,并确定方案调整情况。
2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2.1 选择原材料
为保证的施工质量,原材料的选择极为重要,对进场材料要选择,符合各项规范要求方可使用。水泥:选用525#普通硅酸盐水泥并适当掺加粉煤灰。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的强度等级一般为高标号混凝土,为了降低水泥的水化热,在满足混凝土质量要求的条件下,适当外掺粉煤灰,同时还可以减少水泥用量,并延迟水化热高峰期的到来,有利于混凝土的强度增长,避免温度应力过大而产生裂缝。碎石:选用级配较好的花岗岩碎石,粒径为10~3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且不得含有有机杂质。砂:选用级配较好的中粗砂,含泥量不得超过2%,通过0.315mm 筛孔的砂不得少于15%。外加剂:选用具有缓凝系减水剂和膨胀剂,从而降低水灰比。
2.2 混凝土坍落度选择
在施工现场必须加强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输送监督和调度工作。根据浇筑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强度等级及不同坍落度的混凝土,控制好浇筑进度,确保强度等级不同的混凝土在初凝前整体浇筑完毕。同时在现场,应对每车混凝土都进行坍落度检测。
2.3 砼的振捣
砼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每作业面分前中后三排振捣砼,边浇筑边成型及抹平底版表面、标高、厚度采用水准仪定点测平振动棒插入的间距为400mm,振捣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直上直下”。砼的振捣顺序为从浇筑的底层开始逐层上移,以保证分层砼之间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浇筑层的上、下部布置三道振动棒。每一道布置在砼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的振实;第二道布置在中间,第三道布置在坡角处,振捣下部砼,使之自然流淌成坡度,然后全面振捣。
2.4 混凝土浇筑方式及流程
混凝土的施工可根据一次浇注方量、浇注种类、混凝土供应情况、气温、机械及人员等情况,每个自然层采取分两次浇注或一次性浇注的方法。其具体方式及流程如下:主体结构中每个自然层作為两个施工段:浇筑柱、核心筒墙混凝土(混凝土浇至梁底向上15mm 处)→安装梁、模板,梁板钢筋工程+浇筑梁、板混凝土。每个自然层作为一个施工段,即柱、核心筒墙、梁、板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浇筑顺序:浇筑核心筒墙→浇筑柱混凝土→浇筑梁、板混凝土。
在采取一次性浇筑时,虽然加快了工程进度,但往往不易控制浇筑速度,如果在柱、核心筒墙混凝土浇筑到梁、板底后就立即进行楼面梁、板混凝土浇筑,未能充分沉实,容易造成柱、墙混凝土在梁、板混凝土浇筑后继续沉落,从而易在该处发生裂缝。因而柱、墙混凝土与梁、板混凝土宜采取分两次浇注的方式进行。
2.5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处理
2.5.1 柱与梁相接
柱与梁相接的节点核心区受力非常复杂,且施工缝常留置在该区的上部及下部,若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此处理不好,可能留下隐患。柱与梁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交接面设在距离柱为梁高的梁上。在与梁下皮等高的柱的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时,浇筑与柱等强度的混凝土至板下平面,混凝土也随同浇至柱相邻梁内距离与梁高相等的梁内,梁内混凝土也浇至板底平面,此时混凝土浇筑不能停止(此处不能形成施工缝),而应在柱截面内继续浇筑与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至板的上表面,此处作为柱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缝。为此,当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浇筑至板下平面时,在柱的截面位置上要支设高度等于板厚的柱模板。此种做法施工过程繁琐,施工时除要注意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浇筑在交接面处的更换外,还要及时支涉高度等于板厚的柱模,但能保证柱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梁板的混凝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强度等级,一般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关并不大,通常相差1~2级;整浇梁板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梁是按T形截面内的混凝土按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浇筑,剩下的低强度混凝土量也就不多了,为方便施工,梁板混凝土宜采用与梁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如果梁和板的混凝土等级相差较大,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交接面可留在弯起钢筋等于板厚的竖直截面上。
2.5.2 与基础的相接
柱与独立基础或底板不同强度混凝土的交接面,一般设在基础或底板的上表面,与混凝土施工缝相重合,以方便施工。若为独立基础,亦可设在梯形截面的变截面处。柱与独立基础或底板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交接面,也可设在柱外距离柱为柱宽的截面处,深度至底板或基础底部。
2.6 高层建筑混凝施工中的裂缝防治方法
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受到气候因素或者施工工艺以及设备的影响,很可能出现裂缝或者其他施工现象与问题,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来讲,上述现象变得更加普遍与明显。所以,鉴于以上这种情况,在施工时,要对当时当地的气候环境以及季节气候条件进行分析与研究,根据具体的不同的条件,对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与方法做相应的变化与调整,在必要条件下,可以辅以外加剂以减少甚至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现象。现下,对于一般情况下,如果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通常的处理方法与应对手段便是进行时候的修复与填补。但很显然,这种事后处理的方法势必影响到整体混凝土的质量与稳固性。要保证在高层建筑中的施工工艺达到标准与要求,必须使相关的施工人员提升本身的技术能力与水平,使他们真正掌握提升混凝土粘附力与强度的方法与策略,了解添加外加剂的技巧与比例,增强混凝土的粘附韧性,在不损失混凝土墙体美观的前提下,对混凝土调控比例进行分析。
2.7 建筑混凝土施工养护理论
混凝土养护应及时,使其不会因温差和强度等级不同而产生收缩裂缝。浇水次数以能使混凝土面层保持湿润状态为准,特别是梁。除了板面浇水外;还应在板下梁侧浇水养护,并尽可能推迟梁侧模的拆模时间。防水抗渗混凝土养护期不少于14d;一般混凝土养护不少于7d;后浇带混凝土养护不少于28d。
3 结束语
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关系到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裂缝的发生,做到了混凝土施工外美内实又安全。
参考文献:
[1] 邓小华,王志豪,李春贵.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浙江水利科技,2009,(02).
[2] 蔡玲玲.商住楼混凝土施工特点与质量保证措施[J].中国房地产业,2011,(03).
[3] 梁宇.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J].工程建设资讯,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