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考

2014-10-21 20:02邓一平康俊峰朱宏东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邓一平 康俊峰 朱宏东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有组织参与的、由社会或学校组织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持续一段时间、比较集中的集体性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把“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作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既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又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社会适应 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从目前来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总体而言取得了较大成果,但是,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性、实效性、全面性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增强。

一、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宣传党的政策理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大学生在实践中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这对增强党和国家的凝聚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社会主流文艺活动,对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境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促进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一是坚定政治信念。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践行理论,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对坚定共产主义信仰、重塑马列主义信念和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二是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大学生在实践中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为社会作贡献的义务观。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专业实践能力不强。在现在的高校中,大部分学生缺乏实践经验,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也被割裂开来。而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欠佳,往往只会纸上谈兵,一旦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就无从下手,没有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能力不强,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许多同学习惯于死记硬背,不能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大学生缺少对社会的適应能力。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时不知所措,找不准自己的社会角色,不能准确地定位自我,很难真正融入到社会实践中。

(三)社会企事业单位重视不够,缺乏社会保障机制。大多数情况下,企事业单位为了自身的生产和发展,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采取回避态度,一些单位甚至将大学生当作免费劳动力无偿使用。同时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还缺少保障体制机制,大学生自身权益往往在实践中受到侵害。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对策

(一)要加强学习和训练,增强社实践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是做好职业规划。按照规划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社会需求做好职业规划,根据职业需求和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二是树立科学的社会实践观,充分认识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提高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要树立科学的实践观。全面认识理解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从内心把社会实践当作自己成长成才的必经阶段,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三是根据自身特点和爱好参与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防止参与社会实践的单一性,增强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从年级层次来分析:“大一学生应以思想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大二学生以专业素养培养为主;大三学生以服务社会为主;大四学生实习阶段应以将来工作方向为主”。四是要有团队意识,保持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之前,应充分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遵守法律法规和当地的风俗等,维护好实践团队形象。同时要做好安全工作,防止出现安全事故等。

(二)高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方面要敢于大胆创新。一方面,敢于对现有课程设置进行大胆创新。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要敢于取舍,建议减少过于理论性的课程,加大社会实践相关课程的比重,并且增开相应的与社会紧密相连的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要敢于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上创新。有关中央文件起着引导作用,但各个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社会实践活动,而不拘泥于中央文件。

(三)建立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加大社会协同力度。一是加强社会实践的经费保障。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逐步实现从依赖单一行政拨款向综合筹资的转变。逐步使通过项目合作及寻求社会赞助等综合筹资方式成为解决活动经费来源的主要形式。二是加强培训指导,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制定行动预案,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大学生服务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和权益保障。三是坚持双向受益,本着“各施所长、互补所需、互惠互利”的原则,发挥双方优势,搞好双向服务,在使学校和学生受益的前提下,想方没法帮助接收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尽可能使活动接收单位也从中受益,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期化、制度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双赢,才能更好地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子建.大型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

[2]张国栋.大学生社会实践探索[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

[3]李东,赵冬呜,张艳斌.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