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企业古籍文献分类、索引与信息化的价格效应分析

2014-10-21 20:08秦晓莉
企业经济 2014年7期
关键词:价格信息化

秦晓莉

[摘要]彝文文献中很大一部分是涉及彝族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教育、科学、风俗习惯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传承与发

展的,其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对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在新时代,要充分挖掘彝文文献的文化价值,就要推进其信

息化建设,这就需要加强彝文文献编目索引本体研究,推进彝文文献编目索引规范化和特色化建设,紧跟时代步伐,

大力推进彝文文献索引著录信息化查找,加大数据库建设力度,多渠道、全方位地进行馆藏图书信息化服务,为构建

和谐社会作出贡献。研究发现文化企业信息化后,文献价格也会产生较大互动效应。[关键词]彝文文献;内容分类;信息化;价格;互动效应[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7—0160—04

转型后文化企业都面临着市场化的问题:一是市场对文献的选择难度在加大;二是文献对市场的选择难度也在加大。市场对文献的选择表现为市场不知道存在哪些文献,这些文献的价值如何,也无法进行有效利用。文献对市场的选择难度表现在文献的保存与出版难度加大,出版风险也在加大,对市场的利用与可影响力评估难度在加大,使文化企业不愿意出版。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本文以彝文文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与价格检验。

一、彝文文献

彝文文献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物质与精神的总和,彝族文献记录了彝族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教育、科学、风俗习惯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巴蜀文化的重要载体。彝文文献从北京到其他地方都有不同数量的收藏,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毕节彝文翻译室、北京图书馆等都藏有不少彝族民间文献善本,北京地区所藏的彝文典籍达659册。西南民族大学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彝族文献资料中心,它搜集了滇、川、黔、桂四省区很多彝文文献,目前拥有川滇黔桂四省区的各种文献6000多册,民间文献3100多册,彝文文献整理、翻译等出版物3000多册,所收藏的许多文献为珍本、孤本、善本。

这些文化族群产生了巨大的文化辐射力,与中原文化、楚地文化、秦国文化、东南亚文化产生了巨大的融合渗透,深刻地影响了周边文化,也形象地记载了这些文化的地方传播,有很深厚的文化内涵。彝文文献彝语称为或,“汉文史籍中对彝文的最早称谓就是‘夷经,此‘夷经之称,无疑是指彝文及其典籍。”彝文文献据初步统计有上万册,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民族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翻译研究工作。邓小平同志讲:“整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整理得有头绪,成为一个系统,可以和汉族文化相比较、相配合、相联系,这对我们整个民族大家庭的团结,更具重要的政治意义。”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许多有价值的彝文文献从乡间野外进入了图书馆藏。与此同时,怎样加强对彝族民间文献的应用研究,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文献内容

传统上,彝族民间根据彝文的使用对象和使用的内容,把彝文文献分为,即“毕摩文献”和“民众文献”两大类。毕摩用于各种形式祭祀的经籍为毕摩文献。民众口耳相传的文学创作与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克哲尔比等则为民众文献。清代彝族学者安国泰于清道光《大定府志》卷四十九《水西安氏本末》附录《土目安国泰所译夷书九则》中谈到:彝文“书籍有日命理,言性理者也;日苴载,记世系事迹也;日补书,巫祝书也,日弄恩,雅颂也;日怯杰,讽歌也;又有堪舆禄命书。”19世纪末,法国天主教神甫保罗·维亚尔来到云南彝区,搜集了大量的彝文文献,他认为彝族民间文献按天主教观点应该包含:(1)创造说:世界的开始与人类的由来;(2)人类的三体合一反抗神圣的三体合一;(3)世界的大旱时代;(4)世界的洪水时代;(5)世界的黑暗时代;(6)人类的救援六类内容。法国人多龙曾于1906年—1907年率队考察滇、川、黔彝区,搜集了大量的彝文文献,认为彝文文献包含:(1)家族谱系;(2)洪水传说;(3)人类分布说;(4)计数术;(5)飞禽走兽述录;(6)山河记录这六类文献。20世纪40年代初,马学良对其在云南收集到的彝文文献进行研究,认为应该包含:祭经(作斋经、作祭经、百解经、除祟经);占卜经(膀卜经、鸡骨卜经、签卜经、占梦经);律历;谱牒;伦理;古诗歌及文学;历史;神话;译著这九类文献。杨成志先生在解放前到彝族地区进行调查,搜集了大量的彝文文献,并在1931年发表的《云南罗罗族的巫师及其经典》一文中,将“独立罗罗”(指凉山彝族)、“散民”(指昆明东郊彝族撒梅人)、“夷教”(指昆明西山区境内的彝族)三个支系的130部彝文经典分为:献祭类、祈祷类、酬愿类、做斋类、禳祓类、关于动物植物各种自然物经咒、咒术技法类、婚姻和生产类、农业类、火种类、雷种类、龙王类、李老君类、历史与传说类、占卜类等。1981年,中央民族学院彝文文献编译室邀请川、滇、黔部分彝族经师对北京图书馆等北京地区所藏的659部彝文典籍进行分类编目。根据书目及其内容,把这些彝文典籍共分为11类,其中历史书56部、作斋经91部、作祭经211部、指路经49部、占卜书22部、百解经70部、福禄书47部、其他类7部。”

我们对彝文文献内容进行了整理,这些文献涉及种类比较多,其主要内容分类为:

(一)生产类:语言朴实,论述简单明了。如《五谷书》、《稼穑书》、《养羊书》、《养牛马书》、《农牧谚语》等。

(二)氏族历史类:记载彝族氏族迁徙、繁衍分支等历史资料。除此之外,还包括彝族历史人物传记、摩崖石刻内容、墓志等彝文文献。如《西南夷志》、《彝族古代六祖史》、《北方尼恒氏族史》、《德勒氏族史》、《古侯曲涅史》、《伲苏夺吉》、《笃慕传》、《君长阿基传》、《罗婺贤代铭》、《普曲浩庚》、《吴三桂》等。

(三)姓氏譜牒:记述各氏族普系的彝文文献。如《笃慕切苏》(笃慕世系)、《毕摩叙谱经》、《乍氏源流》、《普德氏族谱系》、《强宗氏族谱系》、《凤氏姻亲史》等。除此尚有为数较多的墓碑,大多铭刻有墓主的谱系。

(四)神话类:记载各种神话传说及古代彝族英雄故事的彝文文献。如《洪水泛滥》、《英雄支格阿龙》、《丁郎的故事》等。

(五)哲学类:记载彝族先民通过观察和认识世界,对天地万物起源的理解,反映朴素的唯物史观的彝文文献。如《开天辟地》、《物始篇》、《人类的起源》、《阿黑希尼莫》、《毕摩答辩经》等。

(六)伦理类:论述伦理道德准则的彝文文献。如《劝善经》、《玛木特衣》(教育经典)、《人生哲理篇》、《鱼尾处莫》(做人之理)、《彝汉天地》、《彝汉教典》、《颇莫仆拔赫》(孝敬父母篇)、《诺及赛卓》(礼仪篇)等。

(七)天文律历类:记录日月星辰分布及运行现象、年月日辰推算法的彝文文献。如《历算书》、《观察二十八宿书》、《尼梯希莫查》(测天量地书)、《天文起源》(彝族十兽历)、《观天断阴晴书》等。

(八)地理类:记述彝族先民迁徙路途所经高山、河流,曾经居住耕种地名等彝文文献。如《指路经》、《六祖分布地理概况》、《彝汉城池志》、《氏族轄地书》等。

(九)文学及论著类:彝文文献多为五言句,其中文学作品讲究格律押韵,多用譬喻、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方法,富于想象,艺术感染极强。如《阿诗玛》、《妈妈的女儿》、《古歌集》、《史曲》、《婚嫁歌》等;文学论著如《彝族诗文论》、《彝语诗律论》、《彝诗例话》等,除此还有墓碑对联和年节家居对联。

(十)医药类:记载各种治病药物验方及各种病症诊断的彝文文献。如《元阳彝医书》、《双柏彝药书》、《彝药志》、《启谷署》、《找药书》、《医病好药书》、《造药治病书》、《儿科生理书》、《看人辰书》、《献药经》等。

(十一)宗教类:为彝族原始宗教各种形式祭祀活动中由毕摩按程序诵念和查对的经典。宗教类彝文文献按其祭祀仪式和目的,大至可划分为下列几类内容:1.祭祖经书:彝族老人去世即行祭奠仪式,宗族祭祖大典,超度先人亡灵进行的超度祭仪。如《作斋经》、《清净祖灵经》、《作斋供牲经》等。2.祭奠经书:为亡者殡葬祭奠仪式诵念的各种经书。如《献水经》、《作祭经》、《作祭献药供牲经》、《哭灵经》、《指路经》等。3.祭神经书:用于祖先神灵、天地、日月、山水、五谷六畜等神灵的祭献。如《颂天祭地经》、《祭北斗经》、《祭献五谷神灵经》等。4.消灾除祸经书:祓除不祥,消灾除秽祭仪中诵念的经书,此种经书分大百解与小百解两种。如《百解经》、《解冤经》、《解罪经》、《解咒经》、《解除邪秽经》等。5.驱魔送鬼经:驱除鬼怪妖魔祭仪中诵念的经书。如《驱除病魔经》、《送鬼经》、《寻魔除妖经》等。6.诅咒盟誓经书:诅咒仇人、盟誓祭仪中诵念的经书。如《诅咒仇人经》、《反咒经》、《破狱经》等。7.招魂经书:召唤人、畜、五谷灵魂祭仪中诵念的经书。如《招魂经》、《招五谷魂经》、《招六畜魂经》等。8.祈福经:祈祷福禄,求神保佑,许愿还愿祭仪中诵念的经书。如《祈福经》、《播福禄经》、《酬愿经》等。9.占卜经书:各种形式的占卜问课祭仪中诵念或查对,以及推算年时好坏、时辰凶吉、人生命运的经书。《鸡卦经》、《猪膀卦经》、《占病经》、《占梦书》等。10.祭祀神座图谱:各种祭仪中神枝(树枝)规格、形状、排列示意图。如《斋场布局图》、《作祭神座图》、《指路神座图》等。

(十二)农军事类:记述兵马备战练习的一些经过,战争记述等。如《兵马战书》、《兵战书》、《乌撤兵马记》等。

(十三)契约、账簿、通告类:用彝文写就的房产田地契约。如贵州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收集到的6份田契;账簿记载的大多是氏族祭祖大典时的粮款收支、殡葬中亲友所助粮款及贡献的牺牲、婚嫁喜庆中亲友所送彩礼等;通告则如发现于云南石屏县的清代云南总督府于乾隆5年12月21日(公元1746年)发布的“为严禁扰累苗民以安边境事通告”,此通告左侧彝文11行495字,右侧为汉文17行885字。

(十四)译著类:翻译、注释汉文典籍的彝文文献。如《劝善经》(太上感应篇)、《西游记》、《唐王游地府》、《包丞相的故事》、《天女散花》、《七仙女下凡》等。

(十五)字形类:毕摩为传授徒弟,将其所识彝文按同音排列收集的单字集。如发现于红河的三部单字集,分别集录有彝文常用单字6000多字、5000多字、2500百多字;《昆明西山彝文单字集注》等,有的已具有彝文字典的雏形。

对彝文文献开展内容分类研究和文献编目索引研究,是开展彝文文献开发应用的基础。长期以来,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落后,这与图书情报、文献信息等落后有着必然联系,加强对彝族文献编目、索引、著录,强化开发彝族文献信息化,是加快彝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三、文献索引著录的信息化建设

(一)加强文献编目索引本体研究,推进文献编目索引规范化和特色化建设

彝文文献卷帙浩繁,浩如烟海,对其编目索引是一件极其困难的大事,各地对彝文古籍的编目目前还未形成规范化和特色化,我们需要有一个体系对其进行规范与统一,加强本体研究,使其可以信息化检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认真对彝文文献进行编目,既要根据国家古籍编目格式要求来进行,又要根据彝文文献的特点进行考虑编写内容,并通过内容编写索引注释,做到格式化和特色化的统一,让大众获得较全面的信息。每部文献信息应包含多项内容,如篇目、编目、索引、注解等。

(二)紧跟时代步伐,大力推进文献索引著录信息化查找

彝文文献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民族文献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部地区高校图书馆信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文化的研究、创新发展,一刻也离不开对民族文献信息的调研、检索、传递、积累和利用,这正是民族文献信息服务的参考咨询功能内容所在,并为许许多多的成功实践所证明。加强彝族文献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实施民族地区科技创新的需要,而且是民族地区开展科教兴国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民族地区民族大众教育中出现的“文盲一扫盲一脱盲—返盲-再扫盲”现象,与民族大众教育过程中缺少民族文献信息对民族文化环境的保障作用应该说有很大的因果关系。据统计,一个人的知识20%来自学校,80%来自自学,而自学的保障就是图书馆丰富的民族文献信息。彝族文献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的总和,是彝族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教育、科学、风俗习惯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载体。长期以来,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落后,这与图书情报、文献信息等的落后是有着必然联系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使信息达到的范围、传播的速度都有显著提高。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快文献信息化以及传播手段的升级换代,使民族地区新的知识经济增长点建立在文化信息网络服务上,已成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价格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