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014-10-21 19:58任爱岐
陕西教育·教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读后感记忆习惯

任爱岐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学习,阅读是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只有广泛阅读,才能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翱翔,才能知所未知。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谈几点管窥之见。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

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让学生把阅读视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让学生感到阅读是生活的一种自然现象,形成一种习惯,有空就阅读。阅读的自觉性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先决条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阅读的意义,阅读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其次,要让学生尝到阅读的甜头,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要向学生推荐一些感兴趣的作品。第三,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非常实用的,进而在阅读中思考自己,思考人生和世界。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注意力

阅读注意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使阅读过程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教师应积极促进学生有意注意发展。在布置学生阅读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目的和要求,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义务感和求知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边读边画,边批边写,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教师的要求既要具有一贯性,又要使学生力所能及,但又必须通过努力才能达到。在培养学生阅读注意力集中的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注意分配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同时进行几种活动,边读边思,边读边写,而且要努力使这几种活动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三、培养学生阅读的毅力

阅读本身是一件辛苦的事,对青少年来说,阅读兴趣再大,也不如文体活动那样更有兴趣,特别是有一些学生懒于动脑、动手,阅读时间稍长,就想放弃。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的毅力,要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要求逐步提高,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慢慢养成习惯。

四、培养学生阅读的深入性

1.提高阅读质疑。在阅读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针对他们不懂的东西,提出疑问,并写出阅读后的疑问,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使阅读中的疑问得以解决。只有学生在阅读时能提出问题,才能说明学生是用心阅读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阅读的效果。

2.加强诵读记忆。诵读记忆的过程是对阅读内容再理解的过程。学生诵读记忆时,能培养学生做到眼看、嘴念、心想、耳听,许多器官同时并用。诵读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记忆,也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我国自古采用最多的教学方法就是诵读,叫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诵读和记忆,是学好语文,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

3.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认真分析,文章的构思、选材、用词、写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启发。通过反复的分析研究,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和理解文章的能力。

4.加强写读书笔记的训练。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摘抄文章中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写出读书笔记。要写好读后感,教师要从读后感的写法入手,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要求要逐步提高,內容要逐步扩展,达到阅读内容深刻理解的目的。

五、培养学生阅读的广泛性

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广泛性。首先要从学生阅读的体裁上提出要求,结合学生学习过的范文的体裁,从学生感兴趣的体裁开始,比如,诗词、散文、短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直到专著。其次,教师从学生阅读的量上逐步提出要求,可以定时定任务,但要切合实际,不可过高要求,要检查落实,让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最后,教师从学生阅读的质上培养。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培养学生从语文走进文学大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学习语文和阅读发生质的变化。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能力,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感情,形象的审美意蕴和文化视野。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阅读习惯必须从小培养,阅读能力将伴随人一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工作的重要素质。语文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而且要为学生终身成长负责,努力为祖国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第一中学

编辑 张晓楠

猜你喜欢
读后感记忆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如何写读后感
好习惯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大闹天宫》读后感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