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心理和社会文化双因解析

2014-10-21 20:09陈明
科技视界 2014年34期
关键词: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陈明

【摘 要】本文对义乌创意园与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关度的研究,从社会因素很心理因素的两个层面说明其内在关系。

【关键词】义乌创意园;优化;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Cre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Process of Psychological and Socio-cultural Pairs Because Parsing

——Yiwu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for Example

【Abstract】Yiwu Creative Park and creative design talent training model to study the degree of correla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levels of social factors are psychological factors.

【Key words】Yiwu creative park; Optimize; Creative design; Talent training mode

1 義乌创意园可持续性发展及其创意人才培养的平台作用

义乌创意园于2009年11月18日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内正式挂牌成立的较大规模的高层次的全国首家小商品创意产业中心。义乌创意园是由政府扶持的、非盈利性公益项目,采取“政府主导,产学研合作,企业化运作”的运行模式,其发展目标是以小商品的研发设计和企业的品牌策划为主要突破口,以提高义乌市企业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为己任,突显创意、创新、创造的功能,成为创意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意产业机构集聚的园区。

义乌创意园的“集聚创意人才,整合高校研发资源,产生聚群效应”的模式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据统计,目前已有包括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在内的几十所院校、科研机构、设计公司正式入园,产生了可观的创意聚群规模。这是一个迅速形成的社会大系统,主要是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满足义乌小商品市场对创意产业的需求,通过政府的主导,发挥了高校的专业筹划的能量、信传媒的作用、招商引资的经济运作手段。

义乌创意园这一社会现象是非常值得教育界和理论界关注。这是一项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的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实践的创新已经走到了理论创新的前头,而它的发展的起因,发展的模式,发展的走势迫切需要理论界的关注和阐释。其运作过程为高校设计专业深化教育模式的改革创造了新的契机,提供了新的巨大的社会资源,迫切需要经过教育主体的自觉意识,实现两者的有效对接和协同,优化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义乌创意园是多元主体构成的大系统:内部:政府:主导;高校:创意实体;创意公司:创意实体;外部:创意文化圈:对义乌创意园有意向;对义乌创意园无意向;义乌企业:对创意有实际需要;对创意有潜在需要。这些不同主体的行为有他们各自的目标定位,相互的依存关系,行为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行为的效率性关系到创意园的可持续性发展。如何使得不同的行为主体协同起来,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是创意园管理中解决的问题。

创意文化是高层次的文化。义乌创意园平台已经建立起联系国内外创意文化的动态立体架构关系,义乌创意园内各创意组织之间的文化形态的特点以及创意特色及其相互间存在的竞争与互补的关系,也必须加以引导和协同。

义乌创意园是个动态的大系统,其中社会资源的流向是系统运动的主流。其中包括资金、资本的流向,创意人才的流向、创意成果的流向,通过社会资源的流向研究,可以探索义乌创意园发展的走势和规律,存在的问题。

义乌创意园存在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促成创意成果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转化。因此探索义乌创意园成果转化的社会条件成为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2 以义乌创意园为平台优化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2.1 关于建构与义乌创意园联动、互渗、共享的国际、国内大型的创意与设计教学实训基地的研究

义乌创意园与义乌工商学院的创意与设计实训中心本来就是联动的,后者是前者的雏形,前者是后者的必然结果。因此,依托义乌创意园的平台,深化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模式,并以艺术设计创意为纽带,以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为目的,整合学院各分院的创新和创意专业和课程,建构与义乌创意园联动、互渗、共享的国际、国内大型的创意与设计教学实训基地,受惠全院学生,并辐射周边区域。达到两者在发展目标上共赢,人才的能力上互补,运作机制上协同,管理方式上一致,资源上共享,从而形成实训基地分型结构组织系统,达到两者共生的良性的组织生态系统,使得义乌工商学院的创意与设计实训中心以少量投资产生巨大的社会组织效应。因此有必要强化创意和设计实训基地建设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实现创意和设计实训基地建设的现代化、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机动化、实效率化,从而充分利用创意园的条件,建构学院——实训基地——创意园——义乌市场——义乌政府——国内外创意文化圈——学院这样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大系统,形成创意教育的生态链,促进创意和设计教育的良性循坏,提高创意和设计教育的实效,建设义乌创意产业的人才储备库,促进学生的创业和就业,提到学生就业质量。

2.2 建构更加符合时代特点、地域文化特点,专业特点、教育主体特点的创意与设计教育的学科和教学体系方面的研究

2.2.1 在参与筹划和运作义乌创意园的过程中深化教改理念

借助学院创意园的平台,以及本专业的社会资源,不断优化教改模式,通过这些努力,使本专业达到在与同类专业的比较中脱颖而出,在与不同专业的比较中彰显特色,发挥高职教育的优势形成个性,在为地方服务中创造独特价值的效果。并且形成系列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成果,扩大社会影响力,从而形成特色专业。使得本专业的教学模式具有国际竞争力。

2.2.2 在两个具有分形结构的系统中,建立互动关系

通过两者共有的机构、人员构成的中介,达到彼此资源的共享和流动。通过义乌创意园平台所联接的国内外创意文化的动态立体架构,在与义乌市场的互动中创意文化成果的转化的动向了解不断更新创意教育的内容;通过参与创意园的管理、运作、活动,提升教师的多方面的才能,包括参与政府决策,社会运作,企业策划、产品创意等综合能力,使得教师具有社会高级创意文化系统的驾驭能力,真正成为集理论、实践、教育为一身的创意性人才,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由此创造能够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设计教育的新体系,开创中国设计教育的里程碑。

3 对艺术设计创意心理文化因素分析

从中国创意文化的国家发展战略看问题,如何形成中国艺术设计的民族风格,形成自主品牌的产品是关键所在。

3.1 对不同国家、地区的艺术设计创意文化的比较研究,探索创意产业和文化发展的规律

我们不能不看到义乌创意园的建设才刚刚起步,还面临发展的瓶颈,还缺乏经验。因此对国内外的创意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比较各自形成的原因,发展的动力,内部的结构,运作的模式,社会的作用。把对义乌创意园的研究放在国内外创意产业和创意文化的比较中进行,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多因素开展研究,从而发现规律性。

3.2 对中西艺术形态和阐释语言的比较研究,探索艺术设计的民族风格的培育途径

目前理论界对东西方艺术形态的比较还比较薄弱,缺乏沟通两者的阐释语言,这也影响到国内的艺术设计的实践和教育。本文认为如下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艺术设计的民族風格的培育:

(1)对美术的不同形态,诸如:原始美术、民间图案、西方素描、三大构成、中国古典书法、国画等进行比较,分析其相互的形式转换关系,以及在艺术创意中的应用。

(2)对中西方美术理论的阐释语言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其中的转换关系,对改变由于这两种阐释语言的隔离,妨碍了中西美术的深入交流的现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3)对美术的不同形态,对中西两种阐释语言的研究基于不同的文化模式和哲学思维方式,比较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但是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很有意义。可以使得艺术设计创意的文化视野拓宽,创意空间增大。

(4)对西方艺术理论的心理学派和文化学派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割裂个体心理与人类文化的形而上学的研究方式方式的弊端,提出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研究的必要性。探索个体美术创新在不同文化圈中的特点及变异。

(5)对不同的美术文化圈的比较研究。

(6)对个体设计创新心理过程的研究。

(7)对创意文化与个体创意心理的动态关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邵宏:美术史的观念[M].杭州:中国美术出版社,2003.

[3]丁宁.美术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87.

[4]洪波.中西绘画艺术比较[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5]张继晓.应用美术设计[M].济南:黄河出版社,1999.

[6]美达,莱尔.应变创意思维学[M].哈尔滨: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甜甜圈
月满中秋
大树
宇宙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