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路遥《人生》中的乡土观念

2014-10-21 08:41董小霞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路遥人生

董小霞

摘 要:作为一个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捍卫者,路遥以诚挚而纯情地表现人的苦难情怀而获得整个社会的青睐。1982年发表于《收获》的中篇小说《人生》轰动整个文坛,小说视角独特,主题深刻,对人物形象有着栩栩如生的刻画。纵观路遥一系列作品,尤其是《人生》,其中浓郁的乡土文化观念更是创作的精髓,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永久的魅力。

关键词:路遥;《人生》 ; 交叉地带;乡土观念 ;苦难意识

路遥是从陕北农村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作为从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他的思想,他的作品无不带着农村乡土文化的烙印。他善于描写农村生活,乐于表达来自本土及其底层社会人民的心灵及其遭遇。这片乡土孕育了路遥,也孕育了从《人生》中走出来的高加林、刘巧珍等一系列人物形象。

一、乡土乡情中的农本文化

小说不仅仅讲的是农村青年高加林和两个分别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姑娘的爱情悲剧,他有着更宽广、更深刻的内涵:“如展现革新与守旧的冲突,文明与愚昧的冲突,现代生活与古朴生活方式的冲突,传统美德与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冲突等等”都是作者有意要表达的内容。正如作者所说“种种的矛盾,纵横交错,就像一个多棱角的立锥体,有耀眼的光亮面,也有暗影,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相互折射。”作者以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农村生活场景。

作品中,高加林的背叛,对巧珍来说意味着毁灭性的打击,但巧珍却从伤心欲绝的失恋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找到了爱情之外值得留恋的美好的东西:“她留恋这个世界,她爱太阳,爱土地……她不能死!她应该活下去!她要劳动!她要在土地上寻找别的地方找不到的东西!”高加林“走后门”当上通讯干事的事情败露之后,又一次回到农村时,乡亲们的掏心话使他感到很温暖,顺德老汉哲学家般的话再一次给他启迪:“你也在不要看不起这山乡屹崂了……就是这山,这水,这土地,一代一代养活了我们。没有这土地,世界上什么也不会有!”作者有意识地让高加林离开乡土后处于精神流浪和灵魂失重状态,而让他再次返归土地时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人生支点和归宿。

二、农村与城市间的深情徘徊

城市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无论乡村是多么纯朴、率真,但毕竟是狭小、闭塞的,城乡之间的差别使城市具有很大诱惑力。关于城市与农村,路遥提出了一个“交叉地带”的概念,他说:“农村和城镇的‘交叉地带,色彩斑斓,矛盾冲突很有特色,,很有意义,值得去表现,我的作品多是写这一地带的……种种的矛盾……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相互折射。”由于生产方式的不同,农村和城市一度出现对立状态,没有平等的交叉,随着城乡发展的深入,出现了农村向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产生了冲击。由此构成的现代意识与传统道德观念的冲突、文明与落后的冲突等开始在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意识等方面表现出来。路遥的文学创作对这一系列突出而复杂的问题给予了具象化的阐释。

《人生》中作者通过高加林这个人物形象更加完整的展现了城乡融合给农民带来的精神变化。高加林出身农村,却不甘落后,想到更广阔的城市打拼生活,经过一番挣扎,又回到农村,过程中反反复复的起伏升降真实而深刻的展现出城乡融合的困难。最终,作者让高加林和刘巧珍都回到土地上来。在路遥的情感世界里,小山村永远是轴心,县城、省城等相当于轴线上的点,是完全为了小山村的人物而设计的。在由城乡差距造成的一系列爱情悲剧里,展现出作者一方面对土地深深的眷恋,另一方面,也渴望改革春风吹进农村,拂去愚昧与落后,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三、生命的苦难意识

路遥的写作在精神气质上与苏俄文学较为接近。苏俄文学精神里的人道主义情怀、苦难意识、底层意识及诗性气质,极大地影响着他的文学观念和写作实践。他为那些艰辛地生活着的广大的“农村人”而写作,为那些在人生的坎坷路途上艰辛挣扎着的青年人写作。路遥在谈到自己写高加林这一人物的想法时说:“我有责任把这样一个人物写出来,一方面是要引起社会对这种青年的重视,全社会应该关怀他们,从各方面去关怀他们,使他们能健康的成长起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评价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时指出,所谓悲剧,是指“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高加林的形象就符合这种悲剧美学精神:一方面,他有强烈的进取心,有冲破偏僻农村、向往科学与文明、发展才能和抱负的追求;另一方面,他自身又有着脱离实际、孤芳自赏的缺点。

小结:路遥自觉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现实使命—-深入农村生活,探索农村出路,歌颂农村、农民、黄土地,尽管这种乡土观念使我们深层探触到了古老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内在规律,但不得不说,这种农民式的乡土观念在二十一世纪已越发与时代精神相悖。热爱生活,热爱脚下这片厚重的土地,但并不被旧观念所束缚,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赵学勇.路遥的乡土情结[J].兰州大学学报.1996(2)

[2]张喜田.论路遥的农本文化意识的表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5)

[3]龙云.永远的路遥[J].小说评论.2000(4)期

[4]石世明.农本文化精神与生命的悲剧意识[J].求索.2002(5)

[5]卜树春.书写城乡融合的独特感受[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2)endprint

猜你喜欢
路遥人生
入门级有意外的惊喜 Rotel(路遥) A14MKII多功能合并功放
高集成、可扩展的多面手 Rotel(路遥)RA-1592MKII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写给远去的路遥
路遥作品
独一无二的你
黑白人生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