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安忆《长恨歌》中王琦瑶的女性悲剧

2014-10-21 08:39王颖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王琦瑶长恨歌王安忆

王颖

摘 要:《长恨歌》是王安忆的一部非常具有思想蕴含的作品,作者运用女性的生存体验描写了上海弄堂女儿王琦瑶悲剧的一生。她的悲剧不仅仅是白居易《长恨歌》中的“红颜薄命”的悲剧,更显现出女性意识后男权文化的作用,从而来揭示人心底的苍凉体验,唱出一曲无尽的挽歌。

关键词:王安忆;《长恨歌》 ;王琦瑶;女性悲剧

王琦瑶是一位从幸运走向不幸的女性,是上海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思想把她一步步推向了悲剧的深渊。她是男权社会中男人的玩物,是男权意识渗透下想拯救自己而无可奈何的女性,更是女儿、母亲角色缺失的不完整女性。王琦瑶的悲剧宿命不仅仅是历史变迁中上海文化精神的真实写照,更能体现出上海女子在男权压抑下的悲哀与困境。

一、女性悲剧的体现

1、上海滩的男权文化

王琦瑶的身边永远都不缺少男人,即使这些男人没有给予她好的归宿,但在她身边的男人也有着不同的形象。我们可以通过对王琦瑶背后男性形象的分类来探索这些男人如何造成了她的悲剧。李主任是王琦瑶物质上的依靠者,同样也是王琦瑶悲剧的开始,如果不是迷恋上了他的金钱、地位,或许不会造成王琦瑶如此悲剧的命运。另一类上海男性是带有女性温柔,感性,脆弱,痴情,体贴等特征的,所以王安忆把他们带入上海弄堂里就是要体现出对这些上海男性的认识,这些人虽然对王琦瑶的生活造成影响,但也导致了她的悲剧,摧毁了她对爱情和信仰的追求。

2、上海女性的悲剧宿命

纵观王琦瑶的一生,由一开始的美丽优雅到成为男人的附庸,这注定是不平凡的人生。当然,这并不是历史的必然,是具有历史选择性的,是自我选择的结果,自从选择了委身于李主任时就开始了她悲剧的命运。她从没有正确把握好自己的命运,也从没真正摆脱孤独,一生平淡苍凉。一生经历了数不胜数的磨难,仍顽强地生存着,艰辛的独自抚养母亲,却因女儿出嫁时“身份”的问题,连给女儿缝被子的资格都没有,最后又因那箱黄金惨死。所以说,悲剧的主线贯穿了她的一生。

二、女性悲剧的原因

1、旧上海历史文化的影响

王琦瑶就是生活在受东西方的影响与渗透,传统与现代冲突的上海,同时也剔除了上海原有的保守思想,并使他们融入了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中。在王琦瑶的身上不仅体现了上海文化土壤中特殊的精神和生存状态,还体现出上海人对生活的精细态度。在她经历过一系列的选美比赛而成为“沪上淑媛”和“上海小姐”的美称后,就习惯了穿着旗袍、高跟鞋行走在灯红酒绿的地方,并受着人们赞美。这种旧上海的历史文化已经把她的思想捕获了,她只能跟着这种畸形变态的文化思想行走,一步步走向深渊。

2、男权思想的主宰

雕花的粉盒,旗袍的样式,各式的香水,冬日里的围炉谈话,照相的姿势……这些无疑不体现着女性的语调、女性的韵味,但是在这个充满着女性意识的小说中却充满着男权势力。中国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男权思想一直占有主宰地位,根深蒂固,是他们控制着整个社会。王安忆虽然是一位女性作家,常常从女性的视角看问题,支持女性权利,然而在这部作品中,她却没有逃出历史无意识的窠臼,所以体现出男权思想的主宰,女性对男性的依附,王琦瑶甘愿成为男性的附庸,并蕴藏着深刻的男权意识。

3、人性的扭曲

无论是历史文化原因还是男权对社会的主宰作用,这些都是导致王琦瑶女性悲剧的重要因素,但这仅仅是外部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她内在的性格,她对物质享乐的向往、追求和仰慕,这些本能的欲望扩张成一种人性的扭曲。在她一步步越走越高的同时,却使她陷入了更加深不见底的的欲望之坛,有了更高层次的欲望和追求。她从没有得到过一刻的安宁,当男人们风光时,她是被宠爱的对象,然而当男人们面临残酷的生活时,她又悲惨地成为被抛弃的对象。还有那盒用她的青春和美貌换来的金条,最后却给她带来了杀身之祸。所以说,她的悲剧正是上海女性由于利益、物质的驱使而走向灭亡的悲剧。

三、结语和反思

在20世纪九十年代,王安忆的创作立场与时代的转型有关系。他们开始对自己的文化观念产生怀疑,逐步陷入失语状态。所以王安忆写的《长恨歌》就利用一种激进、对立、批判的态度,使知识分子进行自我救赎。作品通过一个女人来写一座城市,这部作品借助王琦瑶来表现一个城市的文化,使它具有超越一般意义上的人物形象,把一个城市的人格化与一个暗含的城市意义交织在一起,是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王琦瑶就是最能体现上海特征的女性 ,没有了王琦瑶也就没有了这种女性化的上海。在这种状况中,使上海女性更加困惑茫然,进而使他们陷入了一眼望不到底的深渊中而不能自拔。所以这就更加表现出上海女子的悲哀与困境,引起人们对中国女性解放任重而道远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安忆. 长恨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西蒙·波伏娃.女人是什么[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3]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endprint

猜你喜欢
王琦瑶长恨歌王安忆
中秋
《长恨歌》中王琦瑶的物化爱情——用马克思“交换—消费”系统解读
长恨歌
——笔画设计
悲剧与救赎——谈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救赎之路
此恨绵绵无绝期
沪上淑媛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王安忆小说病象报告
说不尽的王安忆
兰峪水,长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