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白三叶的栽培与管理技术特点,供各位读者参考。
关键词:白三叶;栽培;管理
1 习性
白三叶,喜湿润,多生于低湿草地、河岸、路边及林缘下。耐干旱、耐贫瘠、耐酸碱。生长适宜的温度19 ℃~24 ℃。夏季生长特快。有旱青,晚黄的特点,在偃师地区滤色绿色期可达270 d以上,秋霜后仍能生长,幼苗期和成株能忍受-5 ℃~-6 ℃的寒霜,在-7 ℃~-8 ℃仅叶尖受害,并且一到中午,气温稍有回升,即又恢复茂盛的姿态,历经数次寒霜或大雪封地时才会枯萎。无夏枯现象,适应能力强,适宜土壤pH值为6.0~7.0,pH值4.5时也能生长。
2 繁殖
繁殖力强,可采用播种、分根、扦插等法。笔者多用播种法,因为此法代价低、易管理。
2.1播种时期
采种后可立即播种,春秋均可播种,但最好秋播,在我地最佳日期为9月初~10月初。春播稍迟易受杂草危害,秋播太迟则难于越冬。
2.2整地
由于园林用地大多是客土,土质粘重,极易板结,白三叶要求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结合整地对土壤进行改良,可表土参沙,提高土壤透水透气性,整地要细致平坦,耕深25 cm,施入已腐熟的厩肥或饼肥,灌足底水,还要清除坪间杂草,可用除草剂或人工相结合来清除杂草。
2.3播种方法
播种量为每亩0.5~1.0 kg,依具体情况可适当加大播种量,播后3~7 d可出土。小面积绿地可用手撒播,大面积采用手摇播种机撒播,保证种子均匀、出苗齐。待播种均匀后,可覆盖一层细土,厚度为0.5~1 cm,以保证种子发芽所需的温度和湿度。
2.4幼苗管理
主要是保持一定土壤湿度,以利出苗,浇水采用雾状喷灌为好,且不可大水漫灌,以免冲走种子,造成出苗不均。为确保出苗快出苗齐,尽量做到小水勤浇,尤其是晴朗的中午更应该注意,待幼苗出土时,要时常观察看幼苗子叶若不完整,有虫咬现象,特别是9月份,象蜗牛类害虫时常危害幼苗,要及时用呋喃丹或辛硫磷撒施效果好。园林用地一般较瘠薄,而且种子胚乳中养分仅够发芽,若不能及时补充养分,幼苗会渐渐黄死,为促使早日成坪,可结合浇水,施入少量尿素和复合肥,可7~10 d施一次肥,切记一定要薄肥勤施,稍不注意,极易烧伤幼苗,同时清除杂草。
3 成苗管理
白三叶为浅根性植物,根系集中分布在表土15 cm以内,是需水较多的植物。早春及时浇返青水。笔者根据历年经验,认为白三叶虽为需水较多的植物,在栽培上要求经常性保持土壤湿润,但灌水量不宜过大,采用喷灌效果最好。其中3~4月,气温和地温都较低,降水少,但大地解冻,土壤湿度较大,空气干燥。故以保水为主,轻浇、少浇为辅,适度“扣水”以防止徒长,起到锻苗作用,促使根系向纵深生长提高其适应性。5~6月份气温增高,蒸发加强,降雨少,适当多浇。7~8月份高温高湿,但雨量不均,应排水与灌溉相结合,9月以后,气温下降,土壤水分逐渐减少,灌水次数宜少,水量宜大。大地封冻前要浇一次透水,即封冻水。
白三叶能用根瘤菌摄取空气中的氮,故施肥应以磷钾肥为主,以防茎叶徒长,组织柔嫩,容易受病虫危害。生长过高时可踩踏或修剪,3~5 d即可恢复生长,修剪长度为5~10 cm,以提高株间透气性,防止病菌滋生。
4 病虫害防治
4.1病害:主要是白绢病
4.1.1症状
主要危害根及根茎部。受害病株出现水渍状的褐色的病斑,并且有明显的白色羽毛状物,呈辐射状蔓延,侵染相邻的健康植株,病部逐渐呈褐色腐烂,使全株枯死,后期在腐烂处可见油菜籽大小的菌核,初期为白色,后期为褐色,表面光滑。
4.1.2发病规律
白绢病主要发病时间为7月底~9月初,气温在29 ℃以上雨季发病严重。高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土壤湿润,株丛过密,蜗牛和地下害虫危害,高温日灼可加重病害的发生,严重时可至整片草坪光秃,病原子由病苗、病土水流、风力传播。
4.1.3防治措施
在不影响其它苗木的情况下病株就地烧毁;采用喷灌切莫大水漫灌;发病区表土集中消菌,清除或将带菌土壤表层深翻15 cm以下;对发病区打土埂隔离;发病初期每隔7~10 d对发病区及其周围洒施50 %代森氨水剂800~1000倍液。
4.2虫害:主要为斜纹夜蛾、蜗牛
斜纹夜蛾在8~9月份危害最重,1~2龄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喷药宜在午后到傍晚时进行。常用药剂为50 %的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蜗牛是否能大发生与温度雨量有直接关系,若当年冬季相对较暖,4~10月降雨量大,则多大发生。寒冷、干旱不利于蜗牛大发生。主要采用毒饵防治;用蜗牛敌配成 含有效成分2.5 %~6 %的豆饼,于傍晚进行诱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