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马雍陵墓建筑空间模式的解读

2014-10-21 17:17:04杨卉杨毅
中华民居·学术版 2014年10期

杨卉 杨毅

摘 要:东方建筑体系影响波及之末端,印度建筑复杂而多元,其认识价值尤重。本文运用现代建筑理论的构图方法,从分析古印度建筑空间模式入手,对胡马雍陵墓空间模式进行研究,阐述了印度文化多元性对胡马雍陵空间模式的影响,试图表明胡马雍陵是莫卧儿建筑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里程碑,也成为人们了解古印度文化的一个切入点。

关键词:陵墓建筑;空间模式;胡马雍陵

前 言

胡马雍陵是古代印度莫卧儿王朝第二代皇帝胡马雍的陵墓,由米拉克·米尔扎·吉亚斯主持设计,始建于1556年。这座在印度首次大规模建造的伊斯兰教陵墓建筑,摒弃了印度传统的梁柱式建构方式,转而采用伊斯兰教多重尖头拱门作为建筑整体构架的方法,呈现出极为优雅的造型,可以说是一个世纪后泰姬陵达到巅峰的莫卧儿建筑初期代表作。

通过对胡马雍陵墓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胡马雍陵不仅渗透着重多古印度建筑空间模式布局,还深受古印度传统文化因素的诸多影响,是莫卧儿建筑风格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里程碑。

1 印度古代建筑空间模式的运用

古印度建筑强调以主体建筑为“中心”的表现形式,这一形式在印度陵墓建筑中得以体现,呈现出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有着共同特点:以较大的规划尺度将主体建筑与周边环境脱离,使每个角度景观视线开阔通透,而这个主体又属于人造宇宙空间的一部分。这种建筑模式使陵墓建筑群的巨大体量得以突显,虚化的宇宙空间从而以具象的人工构筑物的形态呈现。

从现代建筑理论的构图角度分析,古代印度建筑所采用的超人尺度与集中式构图体现了神圣、永恒、和谐、秩序等审美观念和等级思想。为了追求这种精神境界,古印度大多数纪念性建筑都采用了类似的构图,胡马雍陵也不例外。具体而言其空间模式有以下特点:

1.1 十字轴线对称模式

从陵墓主体建筑平面图来看,胡马雍陵墓采用十字轴线对称的布局。十字轴线对称的集中式构图意在突显十字相交这个中心点的地位,建造在这个中心点上的建筑,往往是整个建筑规模中地位等级最高的,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向心性。

胡马雍陵主体建筑呈方形平面,坐落在高大的四方石基之上,对称中心所形成的空间即为胡马雍陵墓主神殿。在其四周,分两层对称分布着八个相同的旁陵,这是基于古印度早起单殿堂陵墓形式的一种衍生变形。陵墓在这个中心之上覆盖着一个巨大的白色大理石圆顶,成为胡马雍陵墓外观的视觉中心。四个方向的旁陵与中心的主神殿,构成胡马雍陵主体建筑的场所范围。

胡马雍陵采用这种强烈的轴心向上的集中构图模式,暗示人们中心点引领整个构图模式的重要性;这种建筑的作用范围往往被十字对称轴的四个顶点所限定,人们在顶点以外的空间中,无法体会这种空间模式所隐喻的神圣意义。

1.2 方圆相接的体块模式

方与圆这两种形态是古印度人对世界的基本描述,代表对宇宙神灵的崇高信仰,有着聚集纳气的含义。为了强化这一概念,在陵墓建筑中所采用的建筑形体的几何化模式更为明显。胡马雍陵在近视方形平面的大厅上空设置圆形的穹顶,巧妙地融合了方圆相接的体块模式。

古代印度陵墓建筑本身就蕴含象征寓意,其建筑形体的宗教价值永远高于空间与使用价值,而这也是方圆相接体块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为了追求这种本体象征寓意,胡马雍陵主体建筑形体以方圆相接的建筑体量及其独特的集中式构图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营造神圣、庄严的氛围,从而实现这种象征内涵,统摄全局。

1.3 “四分庭园”分隔布局

古代印度建筑体系深受波斯建筑艺术的影响,采用其“四分庭园”的布局形式,运用方形母题重复叠加。方形母题象征宇宙梵天,是古印度人为追求“梵我一如”而自我创造的象征图案。胡马雍陵位于庭园的中央,庭园被水渠划分成“田”字形,构成严谨的几何图案。胡马雍陵中的“四分庭园”在印度歷史上首次引进应用,这样规整而又几何对称设计出来的花园环境成为后代陵墓争相模仿的先例。

2 印度传统文化多元性特质的影响

王铺先生曾说过,“在印度艺术特别是印度教艺术中,经常可以发现两个极端的东西奇怪地结合在一起的特殊文化现象,既虔信宗教又眷念世俗,既追求解脱又执着人生,既仰慕理智又崇尚肉感,既敬重苦行又陶醉爱欲,最抽象最宗教的观念往往以最具象最世俗的形式来表现。这正是印度古代文化,包括古代建筑艺术特质的真实写照。”①

2.1 印度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印度历史上发生过几次大的文化碰撞与融合,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血液,印度多元的文化应运而生。印度文化的多元性造就了其建筑空间模式的多元复杂性。胡马雍陵遵循了几何原理,它内部组织的较为复杂,体现出早期莫卧儿文化传统特征,这是因为设计师米拉克·米尔扎·吉亚斯本人曾在莫卧儿艺术始源布哈拉工作过。而胡马雍长期流亡伊朗,培养了对伊朗美学的兴趣,该陵墓伊斯兰教形式的外观就得以解释了。此外,莫卧儿帝王都以他们的祖先为荣,这种大量保留莫卧儿传统文化的陵墓和环境,成为帝王陵墓的一种重要模式,意义深远。

2.2 印度宗教的多元复杂性

宗教在印度文化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宗教的多元正是印度复杂文化现象的集中表现。莫卧儿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建筑创造的最后一个高峰。期间印度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各自保持特性的同时,也相互影响渗透。因此,出现了许多新的建筑形式,例如带高塔的清真寺、大型穹顶的陵墓等。

这种新型建筑外部几何图形简洁精确,内部开阔明亮,在采纳伊朗等建筑形制和结构技术的同时,也融入自己传统建筑特色。胡马雍陵正是这种形式的典型代表,陵墓正门采用伊斯兰风格,波斯风格的镶嵌也随处可见,但其同时也保留了大量的印度建筑特色,其底层平面及主体建筑外表装饰都采用了传统的印度风格。

2.3 印度古典哲学思想的影响

古印度人追求的"梵我一如"的哲学理想,实质在于人与万物皆与梵相连相通,万物生命在本质上平等同一。追求这一理想,就要消除矛盾、融化冲突,尽力完善那些用以表达完美理想的对象。胡马雍陵就是这种思想观念的一个典型代表,该陵墓毫无中国帝王陵墓那种威严肃穆之感,更像一座供人休养生息、净化心灵的大花园,时而壮丽典雅时而宁静悠远,美不胜收。

3 结 语

胡马雍陵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建筑模式巧妙融合的典范,是印度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精品。陵墓采用了古代印度建筑空间模式构图,开创了古代印度花园式陵墓建筑的先例,同时,胡马雍陵的空间模式深受复杂多元的古代印度文化的影响,它以其典型的集中式构图模式和极具价值的陵墓群落,成为莫卧儿陵墓建筑风格发展的基石,也为人们研究了解古代印度文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注释:

①引自《世界美术史》第四卷,朱伯雄主编.山东美术出版社,1990,4.

参考文献

[1]A.L.巴沙姆.印度文化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69.

[2]R.C.马宗达等.高级印度史[M].商务印书馆,1986年.

[3]樊振和.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4]布瓦努尔著.耿升译.丝绸之路[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5]马利奥·布萨利著.单军,赵焱译.东方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