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明
【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声门下吸引与普通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门下吸引与普通吸引患者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VAP发生率(16.1%)低于对照组(48.5%),两组VAP发生率、MV時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持续声门下吸引,可以降低VAP发生率,减少MV及住院时间。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声门下吸引;呼吸相关性肺炎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274-02
颅脑外伤患者病情复杂,一般由外力造成,临床中可出现头痛、呕吐甚至昏迷等症状,往往需要急救治疗,同时进行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颅脑外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会导致死亡。如果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容易造成患者脱机困难,明显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分析研究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效方法,以及该并发症的正确护理措施。本研究对6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持续声门下吸引,效果理想,现将资料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入选病例为2012年9月~2014年7月于我院实施救治的13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男79例,女57例,年龄16~63岁,平均年龄(35.8±10.6)岁。包括例74例车祸伤,39例高空坠落伤,23例打击伤。入院时患者GCS评分为4~8分,根据患者病情分别行颅内血肿消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都采用高容量低压气管导管,并采用型呼吸机行机械通气。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经口为患者置入可吸引气管导管,将气管导管背侧开口与气囊上方引流管连接,再连接负压瓶抽吸气囊上方的滞留物,设置吸引负压为60~80mmHg,每2h测定气囊压力,将气囊压力控制在20~25cmH2O。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口鼻腔的常规吸引方法。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VAP诊断依据为《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质量指南(草案)》。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通过 检验,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组别 VAP发生率 例/% MV时间d 住院时间d观察组n=68 11(16.1%) 6.9±4.2d 13.1±4.6对照组n=68 33(48.5%) 14.8±3.7 21.3±4.1P P<0.053讨论
研究发现肺部并发症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由于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破坏了呼吸系统的完整性及防御能力,使细菌易于进入呼吸道,气囊压迫致使气囊周围气道黏膜血供不足,致使黏膜损伤、局部免疫功能下降,有利于细菌繁殖;尽管人工气道气囊封闭了气管导管与气管间隙,但即使应用高容低压气囊保持合适囊内压力,也有高达70%以上的患者存在误吸,防止气囊上分泌物的误吸成为预防VAP的重要环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机械通气后出现的与医疗护理活动有关的肺部感染,属于医院内获得性肺炎范畴,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治疗费用的特点。VA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抑酸剂的应用、呼吸机使用时间长、重症患者免疫力低下等。引发VAP的细菌主要包括G+球菌,嗜血流感杆菌、G-杆菌为主。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可吸引气管导管对气囊上方分泌物进行持续恒定的负压吸引,能保证分泌物被及时地抽吸出来,清除和减少滞留在气囊的分泌物,从而避免分泌物下行而造成感染,但容易导致粘膜干燥出血,影响局部血供。与对照组相比,VAP显著降低,证实声门下冲洗可以降低VAP发生率,同时也缩短了患者MV时间和住院时间。
在实施持续声门下吸引的过程中,要做好体位护理,定时为患者翻身、扣背;充分湿化气道,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对使用的呼吸机管路每24h进行一次有效清洗、消毒;套囊压力应维持在20~30cmH2O,也就是最小封闭压力;通过调节压力表维持相对恒定(60~80mmHg)的负压,防止压力过小起不到吸引作用,或者压力过大损伤黏膜组织;重视患者的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除口腔及气道内的分泌物,减少致病菌在口腔、咽部的寄居、繁殖,以防止细菌向下移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要根据患者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注意抗生素应用时间,防止全身性真菌感染。
参考文献
[1]徐婷婷,李茂琴,许铁.持续声门下吸引负压对气管切开患者气囊压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2(22)
[2]秦霞.声门下吸引在预防ICU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27)
[3]王佩,杨宝义,汪蓉,曹蕾.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ICU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13(09)
[4]陈绍婷,李展鹏,张聪,杨春万.重型颅脑外伤病人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3(08)
[5]朱园园.声门下滞留物引流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3(32)
[6]赖志珍,许秀娟,胡马洪,陈扬波,季春莲,孟建标,张庚.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02)
[7]陈莲芳,史倩,段缓.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