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辉辉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冠心病患者分别应用阿托伐他汀以及瑞舒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和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脂及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指数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36.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相对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心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推荐。
【关键词】冠心病;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223-02
冠心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脂质代谢紊乱,动脉内膜上沉淀、附着着一些血液脂质,大量堆积着粥样类似脂类物质,从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致[1]。該病多见于老年人群体,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安全。阿托伐他汀是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降脂药物,有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但临床疗效难以令人满意[2]。瑞舒伐他汀是近年来研发的一种降脂新药,调脂功能较强,为研究一种治疗冠心病的特效药物,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分别应用阿托伐他汀以及瑞舒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冠脉造影、心电图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同时对于以下症状患者予以排除:①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疾病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对他汀类药物过敏或禁忌症者。④由药物所致高脂血症者。⑤近期并未采取抗凝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或任何外科手术。⑤近期1个月内并未服用炎症抑制类药物、调脂类药物、阿片类或类固醇类药物。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0例;患者年龄介于50-79岁,平均(53.7±1.7)岁。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患者年龄介于51-78岁,平均(52.9±1.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对比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就诊后,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钙离子拮抗剂、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综合常规基础治疗,若患者合并有其他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应积极采取降脂、降压、降糖等对症治疗,同时应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
1.2.1对照组。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20mg阿托伐他汀(由北京嘉林药业生产,生产批号:J20120050)口服治疗,2次/d,连续服用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1.2.2观察组。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5mg瑞舒伐他汀(由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H20060406)口服治疗,2次/d,连续服用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肌痛,若转氨酶水平比正常人水平高出3倍多,应立即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应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指数。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变化以及心功能变化。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前TG、TC、HDL-C、LVEF等指标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用药后观察组患者TG、TC、HDL-C、LVEF等指标水平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变化以及心功能变化(X±s)
组别 例数 TG(mmol/L) TC(mmol/L) HDL-C(mmol/L) LVEF(%)观察组 30 1.70±0.35 4.36±0.30 2.39±0.19 45.19±3.89对照组 30 2.70±0.14 4.98±0.40 1.59±0.79 56.23±2.70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36.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 论
目前,他汀类药物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该类药物可直接抑制血管内皮炎症,有利于稳定粥样斑块,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控制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发展进程,具有抗炎、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抗血栓、保护神经等作用,可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3]。其中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常用药,属于一种选择性还原酶抑制剂,可直接作用病灶靶组织,但并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瑞舒伐他汀是第7代他汀类药物,具有低亲脂性以及较强的肝脏选择性,主要作用于肝,其半衰期较长,生物利用率相对阿托伐他汀更高,降脂作用持续时间更长。不仅可有效降低TG、TC水平,也升高HDL-C水平,且不良反应较轻。经邓庆梅等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也可增强机体免疫,刺激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活性,增强相应受体表达,可起到很好抗炎作用,有利于提高LVEF指标,改善患者心功能。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组患者TG、TC、HDL-C、LVEF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且不良反应轻,与临床大多数文献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相对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心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邓庆梅.瑞舒伐他汀钙片与蒲参胶囊降脂疗效比较[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12):21-23.
[2]于福恩,万明花,孙红国,等.他汀类药物多效性临床应用新进展[J].山东医药,2011,51(1):114-115.
[3]向玉梅,汪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临床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5(13):51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