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与幼儿教学的碰撞

2014-10-21 08:42:53张昕维
中国文艺家 2014年6期
关键词:图画书绘本儿童

张昕维

【摘  要】幼儿绘本课程现在正在各个城市的幼儿教育中相继开展而来,绘本为何会逐渐得到认可与广泛使用,它有什么适合于幼儿的特性与独特作用,它该怎样根据幼儿的发展而发展,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关键词】绘本;幼儿发展

一、名词解释:“绘本”

绘本一词最早来源于日本,在中国又被称为图画书,在英语国家被叫做“picture Book”。在彭爵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是这样定义的:“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①绘本与配有插图的书不同,前者更多的内容是图画、图片,辅助以少量文字,图画之间有故事性、连贯性,而后者则更偏重于文字的描述,图片作为诠释文字的作用而出现。换言之,“带插图的书”是给成年人看的,成人看过之后将书中信息转达给孩子。成年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掺杂进自己的阐释和演绎,“迫使”幼儿接受甚至学习这种固定的模式,正如欧宏在中国书业透视中指出:“不是把儿童当成独立的、有个性的人,充分尊重他们的趣味、情感、需求从而满足他们,却总是如家长老师一般居高临下地指导。近几年这种情况虽有所改变,但也不过是由成人站着说话变为蹲下身子说话,仍然多的是教师爷的面孔”②,这是“带插图的书”给幼儿带来的弊端之一。其二,面对不识字的幼儿,没有视觉的刺激,只通过言语的传达来接受讯息是具有局限性的。再来说说幼儿绘本,虽然幼儿绘本也是成人所作,但幼儿绘本是专门针对幼儿设计的“图画书”,其内容、形式、逻辑性等都是根据幼儿各方面生长发育特征来设定的,无论内容是想象还是写实,它都指向了幼儿的生活写照和情感特点,其特点是色彩鲜艳、造型夸张、想象力丰富,它们画风简约却隐含着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生活、自然与社會的认知,绘本从人物的塑造、故事情节的铺设、结构的排列、构图的形式、版式及装帧设计,都无一不全面充分地考虑了儿童的阅读、欣赏趣味。各个国家的绘本作者不约而同的都从儿童的欣赏角度出发,以各种表现手法:拟人、夸张、对比、循环反复等为基本艺术元素,形成绘本图文的主体框架及表现模式。利用这样的形式将信息传达给幼儿的是各种不同的审美情感,并通过这样潜移默化孩子的幸福感和想象力。

二、幼儿思维阶段性发展与绘本阅读的关系

我们一直把幼儿作为无知群体看待,这是对幼儿发展的欠缺性认识。其实,幼儿从出生便有认知能力,只不过其表现出不稳定与随意性,与成年人的成熟思维逻辑顺序相悖,产生误解。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将儿童绘画发展分为的5个阶段,这是结合我国儿童绘画实际能力来分配的,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意向表现期、视觉写实期和客观写实期。因为是按照儿童生理年龄来划分的,因此这五个部分依次递进、互相影响。另外,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后不久,便有分辨色彩的能力,3岁幼儿已能正确地辨别红、黄、蓝三原色和绿色。1~3个月的婴儿就具有了注意的选择性,并能根据自己的偏向对外界进行扫描;其注意明显地偏向曲线、不规则图形、对称、集中或复杂的刺激物以及轮廓密度大的图形。这证明了幼儿不论从生理、心理、绘画、审美诸多方面都已经具备了学习的条件。因此,绘本的阅读、教学是十分适合于幼儿时期发展的。

三、绘本应用于幼儿教学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绘本艺术”就已经从台湾地区悄然兴起,儿童绘本研究的专家、学者更是将绘本的阅读研究延伸到社会、艺术、健康、综合社科等多项领域。近几年,绘本艺术也被大陆的儿童文学创造者及教育实践者开始应用研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要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要寓教育于游戏和生活之中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利用图画书等方式引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同时提出要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因此,可以尝试通过绘本将语言与艺术整合起来。”这正是现代教育工作者正在潜心研究探索的“幼儿绘本”形式的教学手法,优美的图画是绘本教学用来表现内容的手段之一,这意味着不仅会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枯燥、严肃的书教学活动变得更有趣,从而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进而扩大他们的对生活的认知。教育学家徐素霞指出图画书中图像的表现重点有媒材、技法与形式表现、肢体动能与表情语言等十项,这恰恰与幼儿绘本的特性相符合。我们知道,幼儿的好奇心是最为强烈的,对于年幼的孩子,一旦面对一些神秘而矛盾的事情,便可以产生感官、动作、言语这三种形式的探索行为,正是通过这些探索性行为,孩子们有选择性地理解周围的事物,并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绘本鲜明的色彩对比、夸张的动态、多样的题材、多变的视角最能满足帮助幼儿认识、感受世界与万物。

1.造型夸张、变形。造型是绘本的基础,造型的夸张变形使得绘本阅读有更高的趣味性和观赏性。作者根据需要将原造型更改,如[德]弗朗齐斯卡·比尔曼《吃书的狐狸》中的狐狸嘴巴部分被大比例拉长,以突出“吃”的动作。

2.造型的平面而非立体。幼儿绘本的平面性特征是因为幼儿年龄阶段对三维立体、透视空间概念缺乏认识,只能停留在二维平面的外轮廓的关注。如:[日]柳原良平所著《脸,脸,各种各样的脸》以及[美]凯文·汉克斯所著《小猫咪追月亮》,其中《小猫咪追月亮》是非常受幼儿欢迎的一部绘画作品,它利用图画的力量讲述了一只非常想喝牛奶的小猫咪历经千险追寻牛奶,到最后回到家等待它的正是一杯香甜牛奶的故事。不同的幼儿阅读再这个简单的故事的过程中有不同的体会,有的幼儿会从历经千险梦想终会成真的角度;有的幼儿会从没有耐力一事无成的角度;有的幼儿会从凡事都要保持好奇心的角度等等。除去了成人的既定角度,幼儿们会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3.造型拟人。正如[美]劳伦斯·大卫所著《卡夫卡变虫记》中的主人公变成虫子后也是憨态可掬,五官挤压在一起,嘴巴向下微撇,几个小爪子张开显得无助至极。这样的造型很容易与幼儿产生共鸣,引起幼儿的同情感和亲切感。

四、结语

在幼儿园的绘画课程中,幼儿们潜移默化的体会着形色的艺术形式,认识世界、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观。绘本阅读给予儿童的不仅是眼睛的享受,更多的是细节的领悟和心灵的体会。在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寻找适宜的、灵活的指导策略,不仅让儿童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而且要注意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为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幼儿绘本课程的开展是必要的也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①彭爵.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8

②欧宏.中国书业透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

③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5

④林崇德.二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⑤徐素霞.图画书的图像传达艺术表现[M].台北: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2002

猜你喜欢
图画书绘本儿童
第一本图画书
图画书
绘本
绘本
绘本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花是一本图画书
读写算(上)(2016年3期)2016-11-07 07:19:34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儿童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