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母与子”题材分析当代西方写实绘画观念之变

2014-10-21 08:42:53孔大健
中国文艺家 2014年6期
关键词:写实当代题材

孔大健

【摘  要】当代西方写实绘画承袭了传统西画的写实技法,对物象表面的自然真实感进行摹仿。随着文化语境的变迁,现代艺术观念形态的变更为相同题材的当代表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使之具有了崭新的当代形式特征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当代;观念变更;题材;写实

分析达·芬奇的作品《母与子》(图1)与当代画家阿伦·费尔突斯的作品“母与子”(图2),我们不难发现相同的题材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的作品气息是不同的:当代西方写实绘画不同于传统写实作品的情感特征:达芬奇的《母与子》传达了优美、和谐、安宁祥和的审美意蕴,体现出崇高的美学精神以及浓厚的温情感,作品充满了母子浓情,表现了伟大的母爱;而费尔突斯的作品则显现出当代生活的某种冷僻与理性,人与人的心理空间表现得耐人寻味。从表象看,此二人的作品均选择人物题材,均采用写实手法与自然主义的创作观念,但作品却由温情的写实转而倾向冷静、理性而又具有陌生情感因素的表达,究其原因则是由于作品观念形态发生了变化。当代西方写实绘画从抽象的极端形式转向了鲜活的现实生活、转向了具象形象,探索精神领域内的矛盾、困惑和苦惱,或许试图摆脱掉现代文明片面化和极端化造成的危机感,当代画家开始聚焦工业文明以来的人类自身的真实生活,反观自身与他人、自身与社会、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与现象,表现前所未有的生活状态,在此过程中艺术家的审美情感界域也在不断拓展,冲击着观者的视线。

一、传统西方写实绘画的观念形态

传统西方写实绘画由来已久,它源出自摹仿的艺术追求,摹仿出自人的天性,是人本身的某种自然倾向特质,同时也是西方古典绘画的艺术追求、表现手法与创作观念。艺术家通过对客观物象的逼真摹仿而获得现实世界的虚拟形象表现,帮助人们完成艺术认知,使人们藉此学习的过程获得知识与快感。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认为的那样:诗和艺术不仅是摹仿,而且还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去再现客观现实世界,这种观念的形成对古典写实再现的艺术手法有直接的影响,逐渐使得西方传统绘画的具象写实、尊重理性分析与科学精神成为一种规范。传统西方写实绘画具有典型化审美标准,其创作具有严谨的规范与技法,在古典审美法则的观照下,创作严格遵照程序进行。从西方传统绘画来分析,古希腊艺术作品的审美理想、逻辑性、和谐与节奏等美学原则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与发展。无论在宗教题材、人物与风俗题材、风景题材、静物题材等题材的处理上均能关注构图与形象比例关系的均匀、完美、秩序与和谐,并将这些理论作为美的客观物质基础,黄金分割比例构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由于传统西方写实画家观念形态具有群体趋同性特征,所以当我们欣赏他们的画作时,有时会发现其作品面貌具有相似感。传统西方写实绘画崇尚典型美、理想美,追求再现自然物象的准确性和形式的完整和谐感,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对客观物象真实感的模拟与再现构成了传统写实绘画的基本目标,为达到逼真感的表现,画家对光源、视点、透视均有统一的要求。将三维立体的客观世界容纳进二维平面的作品,欣赏时观者仿佛有一种从房间内通过窗框向外张望的视觉体验,宽厚的画框如同窗框,而窗框外的景象肯定是真实而又生动的,作品具备了某种像照片一样的影像性质,从而辅助作者完成叙事、记录、教化等社会功能与作用。

二、西方写实绘画观念的当代变更

1.艺术新思考与新哲学价值的体现。从现代主义开始艺术家逐渐重视形式的极端化表达,新形式的探索蔚然成风,至当代,观念及观念艺术已呈现艺术探索的主流之势,艺术思想占据主导,艺术作品则已成为艺术家个人思想与态度的实现方式。从纽约达达主义领军人物马塞尔·杜尚开始,传统艺术观念遭遇了颠覆性的冲击,同时也颠覆了艺术家的固有审美经验和态度,拓展了艺术作品的内在意义与外在表现形式,迫使人们重新思考艺术是什么这个命题,从而,一种新态度便由此而产生:“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更是有意味的观念。”①在当代西方艺术家心中,绘画只是观念表达的一种方式而已。“观念的介入使当代绘画具有了新的特征,意图与理念的表现层次更为丰富,语义、形式更加复杂。”①作为当代西方写实绘画,表现风格的异彩纷呈,其核心根据就是观念的变更。当代西方写实绘画在造型语言方面承袭传统西方写实绘画基因的同时,观念形态中却接受了许多现代哲学思想,包括精神分析哲学、符号哲学、结构主义哲学、现象学哲学等,挖掘了当代哲学与当代视觉艺术表达的内在意义与联系。在现当代的新哲学思想的浸染下,西方当代写实绘画已经开始直接指向艺术家特异的内心与精神层面,艺术家丰富的心理特质、自我意识、审美趣味与态度等细腻地隐藏在了画面背后,个性化表象反而被逐渐消解,作品传达出神秘、静寂、冷漠、暧昧、隐秘、魔幻、超然等心理体验,彰显出当代西方写实绘画的观念之变。

2.后现代文化语境的浸染。任何绘画的观念与形式的发展都离不开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的影响,当代西方写实绘画的观念变更不可避免地受到后现代文化语境影响。后现代文化体现着西方当代文化的多元共存的精神价值取向,其中的绘画作品常带有多手法、反权威、无规则、平面化、回归传统、回归形象、荒诞等特征,复制、拼贴、模仿、挪用、戏拟、解构重构、兼收并蓄等是其常见形态。大卫·霍克尼作品的平面感、马克·格林伍德的怪诞题材、安迪·沃霍尔的复制手法、马克·坦西、道格·韦布与马里安尼作品的魔幻、怪异与荒诞感等等无不提示给我们崭新的美学品格与另类心理体验。从历史角度看,二十世纪初开始的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最终走向了极端抽象形式的表现。物极必反,当抽象形式达到顶峰时具象绘画的回归不可避免地成为历史的必然。具象绘画再一次在二十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之后形成了回潮之势。在这类具象艺术的发展中,当代西方写实绘画返归具象形象、“重返”古典样式、“重返”现实题材,但这种返归并非是传统写实绘画的翻版,历史文化语境的差异使西方写实绘画在当代出现了相对于传统写实绘画的观念变更,冷漠写实表象下隐藏的某种抽象性因素和多元多义的“综合”痕迹,也使它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传统西方写实绘画。“对艺术家来说,创新可能就意味着到旧的或现存的东西里挑挑拣拣。”这句出自后现代艺术先驱文丘里的话语道出了重返传统与当代艺术的关系。“母与子”是历代艺术家乐此不疲的表现对象,阿伦·费尔突斯的《母与子》就是在传统绘画题材的“故园”里验证了一种当代美学。同样是写实绘画,当代写实绘画表现并非是传统写实绘画的简单重复,而是融汇当代精神与文化、古典传统和现代创作观念,在当代新观念介入后的新写实。

随着时代脚步的前行,任何流派和绘画形式都会成为历史,当代西方写实绘画在将来也会成为与“当下”意义相对照的 “传统绘画”,把当代西方写实绘画观念之变放到历史坐标中,对它的理解和评价才能有相对准确的参照系。正是由于当代多元的文化带来了多向度的艺术创作观念,使当代西方写实绘画观念区别于传统的自然主义模仿以及古典和谐美的观念追求,艺术观念的变更从思维角度拓展了作品的美学界域,它饱含当代审美文化气息,在多元并存的后现代文化语境中,拓展丰富着人们的审美视野。

注释:

①矫苏平.西方当代绘画评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4~5,71~68

猜你喜欢
写实当代题材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电视指南(2016年11期)2016-12-20 22:10:38
河西走廊岩画图像流变及特征
文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2-15 19:41:14
浅析刘小东绘画风格的当代意味
《刺客聂隐娘》中独特的动作美学
电影文学(2016年19期)2016-12-07 20:07:40
第六代导演的美学追求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8:55:04
中国中产阶级音乐的人文观察
论当代女摄影师作品中的个人视角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当代(2016年6期)2016-11-03 18:09:25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电视指南(2015年7期)2015-05-30 10:48:04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电视指南(2015年5期)2015-05-30 1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