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无源光网络节能关键技术

2014-10-21 12:37赵继军冯楠任丹萍
中兴通讯技术 2014年5期
关键词:无源能源消耗波长

赵继军 冯楠 任丹萍

从网络分层、接入网设备以及新型网络架构3个角度对下一代无源光网络(NG-PON)的节能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基于NG-PON的标准工作和节能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网络编码(NC)的NG-PON节能调度机制,实现了不同节能技术之间的综合应用,并在提高节能效率的同时有效提升了网络性能。研究表明不同的NG-PON节能技术既有其各自独立优势和特点,同时也具有交叉和关联性,从而可以以较为综合的方式运用节能技术以降低NG-PON中的能源消耗。

下一代无源光网络;标准化;节能;混合调度机制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key power-saving technolo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 hierarchy,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and novel network architecture. Based on the above standard and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power-saving, we propose a green scheduling mechanism based on network coding in a NG-PON. This mechanism combines various power-saving technologies, improves energy efficiency, and improves network performance.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power-saving technologies are dependent on each other. Interrelations and organic connections of those technologies can provide a flexible, comprehensive way of implementing power-saving technologies.

next-generati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standardization; power-saving; hybrid scheduling mechanism

在各种接入网技术中,无源光网络(PON)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宽带接入技术,并在近几年迅猛发展。但大量新型业务的出现,如IPTV、HDTV、视频会议等,使得用户对带宽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极大地促进了PON向更高传输速率、更长传输距离和更大分光比的方向快速发展,下一代无源光网络(NG-PON)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NG-PON的演进趋势如图1所示,可分为以演进中的10G EPON和XG-PON为代表的NG-PON1,以及具有长期演进趋势的以时隙波长堆叠复用无源光网络(TWDM-PON)、波分复用接入无源光网络(WDM-PON)、正交频分复用接入无源光网络(OFDMA-PON)、光码分多址接入无源光网络(OCDMA-PON)等更高速的PON技术为代表的NG-PON2[1]。

在NG-PON技术发展的同时,由于能源危机、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节能降耗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普遍共识。在这一背景之下,基于绿色网络的电信网络节能技术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而PON网络的广泛部署以及巨大的用户端设备规模,使得接入网络的能源消耗占整个电信网络70%以上[2]。因此,降低接入网络能耗,将可以有效降低整个电信网络的运行能耗。因此,NG-PON的节能技术也日渐受到标准化组织、学术界以及工业界等的广泛关注。

1 下一代无源光网络节能

技术标准化现状

目前,NG-PON节能技术的标准化进程正在稳步推进。面向节能的NG-PON标准化组织主要包括IEEE和ITU-T两大国际标准化组织。他们在演进的EPON、节能以太网、GPON以及TWDM-PON这些网络的标准化工作中关注了节能技术,具体的标准化进程如图2所示。

在IEEE方面,IEEE 802.3工作组在IEEE 802.3av建议中提出了EPON的低功率模式,并于2013年公布了IEEE P1904.1,即服务互操作性以太网无源光网络(SIEPON)[3]标准。SIEPON作为EPON的系统标准,规范并定义了EPON以及10G EPON中发射机(Tx)和收发机(TRx)两种节能模式,并确定了“光线路终端(OLT)主导”和“OLT与光网络单元(ONU)联合控制”两种能源节省机制。此外,IEEE 802.3工作组还对节能以太网(EEE)进行了标准化[4],其基本思想是当发送/接收空闲帧时,低功率空闲(LPI)抑制了物理层(PHY)在发送/接收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这大大减少了包括1000BASE-T和10G BASE-T在内的不同类型的电以太网接口能源消耗。

在ITU-T方面,早在2006年3月,ITU-T就已开始进行GPON节能问题的标准化研究工作,并在2009年颁布了ITU-T系列的G.sup45 “GPON能源节省”标准。在G.sup45中规范了基于用户网络接口(UNI)的ONU电源限制机制、基于PON口令的ONU假寐机制,以及快速休眠模式和深度休眠模式。在ITU-T标准G.987.3中则指出了XG-PON相应的节能模式以及各节能模式在实际过程中的状态转移。此外,ITU-T在2013年还发布了面向NG-PON2的ITU-T G.989.1标准。标准规范了对40 Gbit/s TWDM-PON设计的总体要求,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参考架构,G.989.1为不同节能方案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作为TWDM-PON的传输汇聚层标准,G. 989.3草案则具体规范了节能模式以及状态转换。其中,OLT利用管理控制接口(OCMI)来发现ONUs的能源管理能力以及配置能源管理的属性和模式。并且ONU和OLT中均具有能源管理状态转换机制。ITU-T拟在2015年完成关于NG-PON2的G.989系列标准[5]。关于未来NG-PON的标准化发展趋势,在后NG-PON2即NG-PON3中则主要集中在WDM-PON和OFDMA-PON等相关标准的计划与制订之中。endprint

此外,ITU-T在2013年公布了一个新的建议版本G.epon。比较而言,ITU-T的G.epon与IEEE的SIEPON的用户数据相同,在介质访问控制(MAC)的客户端扩展的控制方面与SIEPON也没有区别,只是在网络管理方面,基于SIEPON的“Package”增加了ONU的OMCI。

2 下一代无源光网络节能

关键技术

依据上述标准所规范的整体需求、节能模式和节能机制,目前全球学者从不同角度对NG-PON的节能技术展开了研究。其中,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大的方面,从网络层面角度来看,NG-PON的节能技术可以分为硬件节能技术和软件节能技术,其中硬件节能技术又称为物理层节能技术,软件节能技术又称为数据链路层节能技术;从接入网的设备角度来看,又可分为OLT端节能技术和ONU端节能技术;此外,还包括从新型网络架构方面来考虑的节能技术。当然,依据这些角度所进行划分的节能技术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可以以较为综合的方式构建节能技术方案,降低NG-PON中的能源消耗。本文中按照上述分类标准划分的NG-PON节能技术如表1所示。

2.1 面向网络分层的节能技术

面向网络分层的节能技术主要包括硬件节能和软件节能技术。在网络物理层面,主要依赖硬件能效提升关键技术,其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的良好信息处理能力,高速串口电路的改进以及高效的供电器件效率来设计低功耗光端机,以降低网络设备能耗。在MAC层面则依赖软件节能技术,它主要针对PON网络的数据链路层,一般通过在MAC层引入标准里所规范的ONU休眠模式,从而开启或关闭特定的功能模块来控制设备的能源消耗以实现节能。

(1)硬件节能技术

目前,针对NG-PON物理层面的硬件节能技术主要是针对特定的网络利用先进的器件和大规模集成电路(LSI)技术对光端机等设备进行创新型设计。其中,新的设备架构可以在多种模式或特定的功能状态下支持节能。Wong[6]等人提出了4种新的绿色ONU架构(GR-ONU1-4),并分别就工作、休眠、半休眠状态下的能耗以及时间开销方面与标准的ONU架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GR-ONU-2架构以其非常短的开销时间和稍高的能源消耗性能最好。而对于OFDMA-PON,由于其依赖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所进行的离散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快速傅里叶变换(FFT)、以及高速模数及数模转换,这些处理器件都产生了较高的能源消耗,因此,Vetter[7]等人提出采用一个带通滤波器来选择一系列合适的连续子载波。这样通过FFT来处理后的模数转换器(ADC)的采样数将减少1/4,ONU则不需要处理整个频谱从而减少了信息处理过程中的能耗,从而实现了节能。Scherenk[8]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噪声重用的节能方案,该方案通过将接入网络中的光放大器所产生的自发辐射噪声(ASE)作为自然泵浦源送入光分配单元中的掺饵光纤(EDF)进行光信号的放大,这一方案巧妙地利用网络中的光放大器噪声功率这一“副产品”实现了ONU中的半导体光放大器(SOA)“重用”,该方案只是通过将光噪声循环使用,就使得接入网络在没有增加额外能源开销的情况下,增加了服务的客户数,从而有效提升了网络的能源使用效率。

(2)软件节能技术

目前,针对NG-PON的MAC层面软件节能技术主要通过在传输汇聚层(TC)/MAC层设计ONU休眠节能控制机制、新型节能协议,如比特交织协议以及自适应链路控制机制等,从而来实现休眠节能的目的。其中,通过业务流的优化和调度来实现ONU的休眠控制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ONU休眠节能的基本思想是当业务流量低时将ONU处于相应的节能模式,现已出现多种经典的ONU休眠控制机制,如:上行中心调度机制(UCS)、下行中心调度机制(DCS)、实时休眠控制(Just-in-time)、动态ONU节能以及能耗感知的MAC协议等。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将上述ONU休眠机制与NG-PON中不同网络结构中的动态绿色资源分配算法结合,从而在实现节能的同时保证网络性能。Kubo等人为了允许1 Gbit/s和10 Gbit/s的ONU可以在一个PON中共存,在一个不对称的10G EPON的ONU中同时使用1 Gbit/s和10 Gbit/s的接收机[9],并提出根据实际的业务情况通过PHY的接口转换将工作链路在1 Gbit/s和10 Gbit/s之间进行转换,这种方式在业务较少时减少了ONU的能源消耗。随着NG-PON中高速TDM-PON的发展,在具有多个不同链路速率的PON中,如何灵活地进行速率的转换和控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Van等人通过研究比特交织PON(BiPON)[10],提出了一种利用比特交织协议进行PON节能的思路。它允许所有汇聚后到达的数据帧在时钟和数据恢复(CDR)后逐比特地发向ONU,并通过一个简单的限幅器在ONU的接收端提取选择ONU的相应比特。BiPON降低了对时钟速度、数据处理、电压以及内存的需求,因此其运行装置可以工作在低速的情况下,从而大大减少了高速设备的能源消耗。研究结论显示,BiPON可使网络结构的功耗获得显著降低。

2.2 面向接入网络设备的节能技术

在NG-PON中,OLT作为PON系统的控制中心位于中心局端,ONU位于用户端,每一个OLT通过TC层协议控制多个ONU。因此,从接入网设备的角度来说,PON节能机制可以分为OLT端的节能以及ONU端的节能。

(1)OLT端节能技术

对于网络运营商而言,减少OLT的能源消耗可以大大减少中心局端的能源消耗。IEEE 802.3az标准所定义的EEE可适用于OLT-以太网汇聚器(EA)链路以及EA中间的骨干网设备。在NG-PON中,OLT和EA都将会升级到10 Gbit/s及以上。EA可运行在能源感知模式中,当业务负载低于设定的门限值时,部分EA设备进入休眠,从而减少了OLT的能源消耗。Kani等人研究了OLT的以太网汇聚器功能[11]。通常在PON系统的SNI端应用链路汇聚(IEEE Std802.3ad),通过利用汇聚链路两端间的额外消息来执行标准的链路汇聚机制,并以此控制开启的链路数目。此外,OLT作为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般不能整体关闭,但是,刘心教授等人将网络编码技术引入到NG-PON中[12],对数据在OLT处的异或编码操作和在ONU处的解码操作,并结合下行带宽预留机制实现了协同调度ONU的休眠控制,研究结果表明网络编码能够有效地减少下行方向上数据包的数目,减少端到端延迟,有效提高网络性能。而在NG-PON2的主流技术TWDM-PON中,OLT和ONU中不同类型的可调谐收发机以及OLT中波长转换开关(WSS)的使用,使得每一个波长可调谐的ONU可以通过改变发射波长来选择OLT端口进行接入,并使用WSS路由不同的波长到不同的端口,从而可以实现OLT的选择性休眠。Dixit等人在TWDM-PON的OLT中,根据业务的负载来配置OLT所开启的线卡的数目[13]。当网络处于低负载状态时,通过配置光开关,使所有的ONU与一个OLT线卡来通信,其他OLT的线卡可以关闭以节省能源消耗。此外,当业务负载较少时,ONU可以共享波长。因此一些光发射/接收机和后端的处理器件可以关闭,这些成组的ONU可以共享一个波长的容量,从而实现节能。endprint

(2)ONU端节能技术

由于NG-PON结构中ONU的数目远远大于OLT,ONU的能源消耗占整个PON网络能耗的大部分,因此,从ONU设备的角度降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只要硬件支持并遵循上述ITU-T和IEEE标准所规范的ONU节能模式,在NG-PON的任意一种网络架构中均可实现ONU设备的休眠。Dhaini等人扩展了UCS机制[14],并研究了一种绿色带宽分配算法,该算法在控制延迟的前提下可进行批处理传输模式,保证了ONU可以休眠较长的时间。NG-PON中的各种ONU休眠控制机制以及绿色带宽分配算法的实现过程主要围绕ONU何时休眠,休眠时间间隔来进行。在NG-PON2中,ONU休眠节能模式还可以与波长分配算法以及频谱选择算法结合起来,通过资源的有效分配和调度,在提高节能效率的同时保证网络的性能。

2.3 面向新型网络架构的节能技术

NG-PON中不同的网络技术具有相应的网络结构,不同的网络结构和形态对节能有不同的影响。因此,新型网络结构的设计对于节能技术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网络结构的设计既要获得物理层的硬件支持,又需要有逻辑上的互联互通,它融合了网络在各层面的节能技术。

Das等人为了降低能源消耗,采用WSS作为关键器件提出了一个新型的TWDM-PON架构,并依据该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化用户分组的能源节省机制以最小化波长利用率[15],即由数据速率以及OLT与ONU之间的距离来决定可以分组在一个波长上的ONU数目。当ONU所提供的负载小时,多个相邻的ONU可以共用一个单独的波长,随着负载的增加,当这一个波长不能满足为所分组的ONU提供服务时,则可以再分配一个额外的波长。Wang等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WDM-PON架构,并在此架构中提出一种智能的动态波长共享方法来实现WDM-PON中的能源管理 [16]。在负载高峰期内,处于忙碌状态的ONU具有特定的下行/上行波长,但在非高峰期时,ONU具有共享波长能力,因此在OLT中可以关闭空闲的光/电线卡来实现大量的能源节省。Lee等人在一个10 Gbit/s WDM-PON架构的ONU中采用了一个嵌入式的节能模式控制器(PSMC)[17],该控制器可根据上行业务监测模块进行节能调度。Yuang等人提出了一种能源与开销有效的WDM/OFDMA PON系统——NEWOPS[18],可高效地实现频谱和灵活的子信道带宽分配。在低负载情况下,该混合系统可应用光开关来实现OLT中某些频谱选择,从而使其转入休眠模式,而其他的则被不同的ONU共享。共享同一波长的ONU可利用不同的OFDM子载波承载并发送数据。

除了上述NG-PON中各个新型网络架构的设计,目前,将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引入到接入网络中,将网络控制与数据转发分离开来也为NG-PON的节能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值得注意的是,GPON的OMCI接口为将SDN引入到PON中提供技术途径,目前具有OMCI的EPON标准G.epon也正在逐步推进。基于SDN的NG-PON可通过对网络架构的创新性设计,并通过对OpenFlow协议的扩展以及数据转发层面的流表优化配置获得更高的网络性能和节能效率。Gu等人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结合NC技术设计了一种灵活、节能有效且支持数据中心内部通信的PON网络架构[19],实现了利用软件定义技术根据业务特性进行动态波长分配的尝试,有效地减少了能源消耗并解决了网络带宽“瓶颈”问题。利用基于SDN的新型NG-PON网络结构,通过扩展OpenFlow协议且在控制器(NOX)实现智能的多等级业务的节能控制,是基于软定义的NG-PON节能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3 NG-PON中基于NC的

节能调度机制研究

根据对既有节能技术的分析,论文作者依据EPON最新标准SIEPON中关于节能的相关规范,对NG-PON节能技术进行了研究。结合NC与ONU休眠节能控制要求,分别对“OLT独立主导”以及“OLT和ONU联合控制”两种节能调度机制进行了设计。这两种机制通过时隙管理以及数据包调度的混合调度机制实现NG-PON的能源管理。调度机制的基本思想为:对利用NC技术对网络编码包的组播时隙进行管理,两种节能调度机制都通过扩展的授权(GATE)与请求(REPORT)控制信息来实现网络传输、NC的控制与管理。并且OLT不直接参与ONU休眠模式的切换控制,而是通过动态带宽分配(DBA)算法为ONU分配上下行传输时隙来影响ONU的休眠时间。基于节能考虑,下行数据被缓存在OLT中按规定的下行时隙发送。OLT分配好时隙后生成GATE帧向ONU授权带宽,ONU在接收GATE帧后,将得到自身的时隙分配情况,并根据传输时隙安排在指定的时间选择自身最节能的模式进行切换。

图3为OLT独立主导的单周期内ONU休眠节能调度机制工作时序。该机制首先提出了一种NC-SIEPON结构在系统级层面实现NC[20],从而完成OLT端的节能。并在OLT内基于双向业务流量进行时隙分配,OLT在每一轮询周期的非编码包传输结束后统一发送网络编码包,并根据前一个周期的REPORT帧为当前周期的ONU分配上行时隙,同时,不断监测当前缓存队列情况,为下一周期计算传输所需的时间,因此,每一个ONU所接收到的GATE帧中包括了下一周期中GATE帧的起始发送时间和下行传输持续时间,同时分别包含了当前周期的休眠起始时间ts_sleep和休眠结束时间te_sleep。因此,ONU只在属于自己的时隙接收数据包。该节能调度机制上下行相互独立,扩展了SIEPON中定义的Tx和TRx休眠模式,OLT和ONU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可自适应、周期性开启和关闭并最大化了网络编码效益,有效实现了在ONU端的节能。图4为OLT和ONU联合控制的节能调度机制工作时序[21]。该机制遵从了SIEPON的休眠节能模式,在每一个轮询周期内,首先广播GATE帧,GATE帧发送完成以后,OLT即开始下行广播网络编码包,剩余的上下行带宽用于非编码包的传输。ONU分为Tx模式、TRx模式和活跃模式三种工作模式。ONU根据GATE中的授权信息决定各个时隙的工作模式并找出发射机与接收机的空闲时隙。当空闲时隙长度小于最小休眠时间,ONU的发射机或接收机模块将退出休眠。各时隙的工作模式确定以后,ONU建立一个工作状态表来管理接收机与发射机模块以保证工作模式的按时切换。endprint

仿真表明,上述两种混合调度机制考虑了OLT端的NC节能以及ONU端休眠节能,NC的存在有效提高了网络资源利用率,基于ONU休眠时隙管理的节能调度机制实现了更好的节能效率,保证了网络的性能。

4 结束语

NG-PON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实现对于推动绿色网络发展,降低能源消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当前网络节能技术发展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NG-PON节能的标准化现状出发,分别从网络分层的角度、接入网设备角度以及新型网络架构的角度对NG-PON中的关键节能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探讨,并对自己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表明NG-PON节能技术的发展要注意好如下几方面的统筹兼顾:一是,在进行NG-PON节能技术研究的同时,要兼顾能源消耗的减少和网络服务质量的保证,不能顾此失彼,这在进行节能技术方案设计时要统筹兼顾;二是,在NG-PON技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既要考虑各种独立节能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同时要考虑不同特点节能技术的综合运用效益,从而实现多种节能技术优势发挥的统筹兼顾;三是,在NG-PON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既要关注既有成熟节能技术的完善,同时要考虑和吸收新理论、新器件、新系统以及新的网络结构和形态发展对节能技术的影响,要处理好新旧节能技术在继承创新过程中的统筹兼顾。随着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宽带战略”的推进落实,下一代宽带接入技术必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面对新的挑战,而基于其的节能技术也必将为各方所更加关注。

参考文献

[1] MAIER M, NAVID G. FiWi access networks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2] LANGE C, KOSIANKOWSKI D, GERLACH C, et al. Energy Consump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R]. ECOC, 2009.

[3] IEEE. IEEE P1904.1. Working Group Standard for Service Interoperability i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SIEPON) [S]. IEEE, 2012.

[4] IEEE. IEEE 802.3az. Energy Efficient Ethernet Task [S]. IEEE, 2010.

[5] ITU-T. ITU-T G.989. 40-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NG-PON2) [S]. ITU-T, 2013.

[6] WONG S W, VALCARENGHI L, YEN S H, et al. Sleep mode for energy saving PON: advantages and drawbacks [C]//Proceedings of the GLOBECOM Workshops, 2009 IEEE. IEEE, 2009:1-6.

[7] VETTER P, SUVAKOVIC D, CHOW H, et al. Energy-efficiency improvements for optical access [J].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IEEE, 2014,52(4):136-144.

[8] SCHRENK B, BO F B, BAUWELINCK J, et al. Energy-efficient optical access networks supported by a noise-powered extender box [J]. Selected Topics in Quantum Electronics, IEEE Journal, 2011,17(2):480-488.

[9] KUBO R, KANI J, UJIKAWA H, et al. Study and demonstration of sleep and adaptive link rate control mechanisms for energy efficient 10G-EPON [J]. Journal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2010,2(9):716-729.

[10] van PRAET C, CHOW H, SUVAKOVIC D, et al. Demonstration of low-power bit-interleaving TDM PON [J]. Optics express, 2012,20(26):B7-B14.

[11] KANI J. Power saving techniques and mechanisms for optical access networks systems [J]. Lightwave Technology, Journal, 2013,31(4):563-570.

[12] LIU X, FOULI K, KANG R, et al. Network-coding-based energy management for next-generati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J].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2012, 30(6): 864-875.

[13] DIXIT A , LANNOO B, DAS G, et al. Flexible TDMA/WDMA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Energy efficient next-generation optical access solution. Optical Switching and Networking, 2013,10(4):491-506.endprint

[14] DHAINI.A R, HO. P H, SHEN. G X, et al. Energy efficiency in TDMA-based next-generation passive optical access networks. Networking, IEEE/ACM, 2013,22(3):850-863. doi: 10.1109/TNET.2013.2259596.

[15] DAS G, LANNOO B, DIXIT A, et al. Flexible hybrid WDM/TDM PON architectures using 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es [J]. Optical Switching and Networking, 2012,9(2):156-169.

[16] WANG R, LEE H H, LEE S S, et al. Energy saving via dynamic wavelength sharing in WDM-PON [C]//Proceedings of the Optical Network Design and Modeling (ONDM), 2013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13: 235-239.

[17] LEE H H, KIM K, LEE J, et al. Efficient Power-Saving 10-Gbit/s ONU Using Uplink Usage-Dependent Sleep Mode Control Algorithm in WDM-PON [J]. ETRI Journal, 2013, 35(2): 253-258.

[18] YUANG M C, HSU D Z, TIEN P L, et al. An energy and cost efficient WDM/OFDMA PON system: design and demonstration [J]. Lightwave Technology Journal, 2013, 31(16): 2809-2816.

[19] GU R, JI Y, WEI P, et al. Software defined flexible and efficien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for intra-datacenter communications [J]. Optical Switching and Networking, 2014, 36(5): 213-221.

[20] ZHAO J, FENG N, LIU X, et al. Implementing Network Coding in Service Interoperability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IEEE P1904. 1 SIEPON) [J]. Journal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2014, 6(5): 510-522.

[21] ZHAO J, BAI W,LIU X, et al. Hybrid scheduling mechanisms for Next-generati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based on network coding [J]. Optical Fiber Technology, 2014, 25(1): 151-157.endprint

[14] DHAINI.A R, HO. P H, SHEN. G X, et al. Energy efficiency in TDMA-based next-generation passive optical access networks. Networking, IEEE/ACM, 2013,22(3):850-863. doi: 10.1109/TNET.2013.2259596.

[15] DAS G, LANNOO B, DIXIT A, et al. Flexible hybrid WDM/TDM PON architectures using 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es [J]. Optical Switching and Networking, 2012,9(2):156-169.

[16] WANG R, LEE H H, LEE S S, et al. Energy saving via dynamic wavelength sharing in WDM-PON [C]//Proceedings of the Optical Network Design and Modeling (ONDM), 2013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13: 235-239.

[17] LEE H H, KIM K, LEE J, et al. Efficient Power-Saving 10-Gbit/s ONU Using Uplink Usage-Dependent Sleep Mode Control Algorithm in WDM-PON [J]. ETRI Journal, 2013, 35(2): 253-258.

[18] YUANG M C, HSU D Z, TIEN P L, et al. An energy and cost efficient WDM/OFDMA PON system: design and demonstration [J]. Lightwave Technology Journal, 2013, 31(16): 2809-2816.

[19] GU R, JI Y, WEI P, et al. Software defined flexible and efficien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for intra-datacenter communications [J]. Optical Switching and Networking, 2014, 36(5): 213-221.

[20] ZHAO J, FENG N, LIU X, et al. Implementing Network Coding in Service Interoperability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IEEE P1904. 1 SIEPON) [J]. Journal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2014, 6(5): 510-522.

[21] ZHAO J, BAI W,LIU X, et al. Hybrid scheduling mechanisms for Next-generati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based on network coding [J]. Optical Fiber Technology, 2014, 25(1): 151-157.endprint

[14] DHAINI.A R, HO. P H, SHEN. G X, et al. Energy efficiency in TDMA-based next-generation passive optical access networks. Networking, IEEE/ACM, 2013,22(3):850-863. doi: 10.1109/TNET.2013.2259596.

[15] DAS G, LANNOO B, DIXIT A, et al. Flexible hybrid WDM/TDM PON architectures using 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es [J]. Optical Switching and Networking, 2012,9(2):156-169.

[16] WANG R, LEE H H, LEE S S, et al. Energy saving via dynamic wavelength sharing in WDM-PON [C]//Proceedings of the Optical Network Design and Modeling (ONDM), 2013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13: 235-239.

[17] LEE H H, KIM K, LEE J, et al. Efficient Power-Saving 10-Gbit/s ONU Using Uplink Usage-Dependent Sleep Mode Control Algorithm in WDM-PON [J]. ETRI Journal, 2013, 35(2): 253-258.

[18] YUANG M C, HSU D Z, TIEN P L, et al. An energy and cost efficient WDM/OFDMA PON system: design and demonstration [J]. Lightwave Technology Journal, 2013, 31(16): 2809-2816.

[19] GU R, JI Y, WEI P, et al. Software defined flexible and efficien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for intra-datacenter communications [J]. Optical Switching and Networking, 2014, 36(5): 213-221.

[20] ZHAO J, FENG N, LIU X, et al. Implementing Network Coding in Service Interoperability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IEEE P1904. 1 SIEPON) [J]. Journal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2014, 6(5): 510-522.

[21] ZHAO J, BAI W,LIU X, et al. Hybrid scheduling mechanisms for Next-generati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based on network coding [J]. Optical Fiber Technology, 2014, 25(1): 151-157.endprint

猜你喜欢
无源能源消耗波长
探究广东省能源消耗对经济的影响
杯中“日出”
无源核子料位计在大唐滨州电厂的应用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血率的研究
辽宁省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转变关系的实证研究
基于WiFi的室内定位中AP选择方法研究
中压开关柜带电指示器缺陷分析及技术改进
光无源接入网复用技术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