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 林 周颖洁
(1.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江苏 常州 213000;2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江苏 常州 213000)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是人教版物理选修3-2第5章“交变电流”中第3节的内容.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形成对电感和电容的4句话认识,即“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进而到达应用层次,一直是本节课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能有比较好的实验铺垫,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无疑是非常理想的一种教学方式.下面就结合这节课的若干实验设计,对以实验为主的教学方式做初步的探讨.
演示实验1.电感对直流、交变电流的影响.
实验目的:(1)比较直流和交流电压相同时,小灯泡的亮暗情况.(2)比较有无电感时,小灯泡的亮暗情况.
实验仪器:4V直流电源;4V交流电源;小灯泡(3.8V,0.3A);电感器(带闭合铁芯的线圈);开关两只;导线若干.
图1
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
实验现象:加直流电时,有、无电感情况下,小灯泡亮度几乎不变;加交变电流时,无电感情况下小灯泡亮,有电感情况下小灯泡很暗.
总结规律:(1)电感对恒定电流的阻碍作用小;(2)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大.
演示实验2.电容对直流、交变电流的影响.
实验目的:(1)比较直流和交流电压相同时,小灯泡的亮暗情况.(2)比较有无电容时,小灯泡的亮暗情况.
图2
实验仪器:4V直流电源;4V交流电源;小灯泡(3.8V,0.5A);电容器(470μF);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如图2所示.
实验现象:加直流电时,有电容情况下灯泡不亮,无电容情况下灯泡亮;加交变电流时,无电容情况下灯泡亮,有电容情况下灯泡较暗.
总结规律:(1)直流电不能够通过电容(隔直流);(2)交变电流能“通过”电容;(3)电容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直流、交变电流的比较,回顾复习电感和电容在直流电中的作用,初步认识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阻碍作用.为接下来讨论两者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进行铺垫.
分组实验1.电感大小对灯泡亮暗程度的影响.
实验目的:探究电感大小对交变电流的阻碍能力.
实验仪器:4V交流电源;小灯泡(3.8V,0.3A);开关;电感器(带闭合铁芯可变匝数的线圈);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如图3所示.
实验现象及结论:见表1.
图3
表1
分组实验2.电容大小对灯泡亮暗程度的影响.
实验目的:探究电容大小对交变电流的阻碍能力.
实验仪器:4V交流电源;小灯泡(3.8V,0.3A);开关;电容器(470μF、1000μF各1个);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如图4所示.
实验现象及结论:见表2.
图4
表2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探究电感、电容大小对阻碍交变电流通过能力的影响.在表格中多列一项其他影响因素的猜想,启发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进一步思考,提升思维品质.
演示实验3.交变电流频率高低对灯泡亮暗程度的影响.
实验目的:探究频率对电感和电容阻碍交变电流能力的影响.
实验仪器: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可调、频率可调的正弦交变电流);小灯泡(3.8V,0.3A);开关;电感器(无铁芯线圈);电容器(1000μF);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同图3、图4.
实验现象:(1)对于电感,频率高时灯泡暗,频率低时灯泡亮;(2)对于电容,频率高时灯泡亮,频率低时灯泡稍暗.
总结规律:(1)频率越高,电感的阻碍作用越强,电容的阻碍作用越弱;频率越低,电感的阻碍作用越弱,电容的阻碍作用越强.
(2)大量的实验和数学推导表明,可用以下2个式子反映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阻碍能力的大小,分别称之为“感抗”和“容抗”.
设计意图:由于仪器条件的限制,改变交变电流频率的实验只能由教师进行演示.感抗和容抗的表达式是课本没有给出的,但笔者认为有了这2个表达式可以从理论上更好地支持实验现象,并为应用规律分析问题做好理论支撑.
演示实验4.对比两种电感在交变电流频率高低情况下的灯泡亮暗.
实验目的: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得出电感器的作用.
图5
实验仪器: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可调、频率可调的正弦交变电流);小灯泡2只(3.8V,0.3A);开关;导线若干;电感器L1(无铁芯匝数少线圈,电感较小;电感器L2(有闭合铁芯匝数多线圈,电感较大).
实验电路:如图5所示.
实验现象:见表3.
表3
实验结论:电感器的两类作用为“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图6
演示实验5.对比两种电容在交变电流频率高低情况下的灯泡亮暗.
实验目的: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得出电容器的作用.
实验仪器: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可调、频率可调的正弦交变电流);小灯泡2只(3.8V,0.3A);开关;导线若干;电容器C1(3300μF);电容器C2(4.7μF)
实验电路:如图6所示.
实验现象:见表4.
表4
实验结论:电容器的两类作用为“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设计意图:上面4句话结论虽然可以根据理论公式进行分析得出,但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借助于这两个对比实验,可以很清晰地通过实验现象,结合理论公式进行理解.低频扼流圈、高频扼流圈、高频旁路电容的概念就能很自然地让学生接受.
问题:当上一级同时输入高频、低频两种信号,要使下一级仅输出高频或低频信号,应该在电路上加怎样的电容或电感实现效果.试完成图7空白区域的电路设计.
图7
解决步骤1:结合理论,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如图8、9、10所示.
图8
图9
图10
解决步骤2:设计实验,检验方案是否可行.
(1)相关设备:电脑(音频信号);功放(放大音频信号);音箱(播放音频信号);电感(无铁芯小线圈);电容(4.7μF,2200μF各1个);导线若干.
(2)电路结构:如图11所示.
(3)实验现象:通过在输出端之前加3种过滤电路(如图8、9、10中虚线框中所示),与未经处理的音频信号相比较,能够清晰地听出高频或低频信号被过滤后的效果.
图11
设计意图:以设计性实验的方式创设物理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将本节课的难度提升到超过教学要求的层次.但正是通过具体实例进行演示,真正体现了物理学规律的重要价值之一——推动科技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该实验的成功设计与演示是本节课的精华所在.
以上4部分实验设计围绕着电感和电容在电路中的影响展开,通过大量实验现象的对比,有效地化解了知识理解中的难点,使得规律易于接受和掌握.与此同时,通过设计性实验,将理论与实际运用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水平,达到了三维目标的要求.
1 曹会,张飞.巧设实验主线凸显学科教学的“物理味”——“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展示课回眸[J].物理教师,2013(2):3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