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京华时报》报道: 记者盘点过去七年间落马的75名省部级以上高官,发现官商勾结收受贿赂所占比例相当之高。在获刑的25名高官中,直接从商人手中收取贿赂的占六成;在间接收受贿赂的四成高官中,妻子出现的频率最高。
评论:高官夫人变成“贪内助”,再次敲响“妻贪夫祸多”的警钟。在“老虎苍蝇一起打”的现实背景下,一些官员及家人已经寝食难安了,也开始后悔了。在廉政文化进家庭的过程中,如何让官员的家属成为真正的“廉内助”,既值得思索,更有待探索。
据《大河报》报道: 近日,河南省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谌宏民就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倒苦水,他感叹:“领导乱打招呼,法官难做。”
评论:“法官难做”,说明依法治国的社会环境还很差,也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切实做到“公平司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领导的“招呼”之所以能难住法官,说明行政权力还凌驾于法律之上。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还有太多的工作要做。
据《现代快报》报道: 2014年秋季开学季,政府原本要为学生更换10万套桌椅,不料,花1500万元采购的全是次品。这桩发生在湖南省邵阳县的怪事,引发社会关注。
评论: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政府采购屡屡发生问题。政府采购公开招标,本是防止腐败行为发生的一项制度性举措,但由于“下有对策”,在一些地方,实际上已经沦为滋生腐败的一个堂而皇之的载体。
据《法制日报》报道: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青奥村附近,数名工人冒着烈日把路两边枯死的大树挖出。这些树是南京为迎接2014年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而突击栽种的。一名工人表示,这完全是因为反季节栽植造成的。
评论:反季节的本质是反规律。在这方面,我们曾为之付出过惨重的代价。令人遗憾的是,为了一时形象而不惜一切代价的思维还有相当大的市场。在诸如此类的经济损失面前,决策部门应当强化“对纳税人负责”的意识。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 近日,有网友发帖反映,四川省甘孜州政府网站上的州长信箱无法使用,“是不是州政府故意设置的,不听百姓声音?”对此,甘孜州政府办回应,州长信箱系统通畅,网友用不了是因为浏览器与网站系统不兼容。
评论:即便政府办说明的情况属实,也需要对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打个问号:如果群众观念已经深深扎根在脑海,怎能对“系统不兼容”的问题视而不见?领导信箱成摆设之类的形式主义问题,在相当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
据《检察日报》报道: 2009年12月22日,河南省鲁山县融宁丰煤业公司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当地瞒报事故发生及人员伤亡情况,三年后东窗事发。前不久,八名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人依法受到强制措施。
评论:一起重大安全事故隐瞒三年才浮出水面,显然是相关监管人员串通一气的结果。在一些地方,为了维稳,为了保官,为了形象,在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之后,往往不惜重金息事宁人,不择手段隐瞒真相。如果对这种现象只是进行象征性的惩罚,一定还会有步后尘者。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 今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4年《法治蓝皮书》显示,根据中纪委公开的数据,截至2013年12月,2013年查处的公职人员中,51岁~60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53.7%,“59岁现象”明显。
评论:一些领导干部迈不过“59岁”的“坎儿”,皆因其手中的权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制约。给“临退官员”再加“一把锁”,切实强化离任审计、廉政终身问责机制,使违法乱纪的官员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受到应有的惩罚,“59岁”才有可能不再是领导干部闯不过的“鬼门关”。
据《新京报》报道: 一个盗窃团伙专门行窃官员的住宅和办公室。河南省驻马店市下辖三区九县,该盗窃团伙至少盗窃过其中五个县的多名县级官员。2012年年底,该盗窃团伙被抓获后,竟出现被窃官员不敢领取赃物和一些办案民警私吞赃物的现象。
评论:窃贼偷到贪官,两伙“财路不敢见光”的对手“撞车”了。因为贪官不敢认取赃物,又导致一些办案人员趁火打劫。这个“黑吃黑”的链条不但令人发笑,更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据《现代快报》报道: 一则“江苏官员蒋国星送开发商王某一张他的画作后,王某以‘润笔费的名义给他5万元”的新闻,再次掀起网友和媒体对某些官员“雅贪”“雅贿”现象的热议。
评论:为了规避纪律和法律的限制,行贿、受贿的手段也在“与时俱进”、花样翻新,及时研判反腐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并根据新情况提出制度性对策,是加强和完善惩防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