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眩方干预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辨证思路1)

2014-10-21 20:15:17王昃睿王晓东杨晓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肾阴阳上亢阴虚

王昃睿,王晓东,杨晓艳

目前,国际上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易发生心、脑、肾及视网膜的病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及生存质量。因此,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清眩方是我院名老中医王治强教授的经验方,本方从先天后天的角度,调整阴阳失衡,补益肝肾、平肝潜阳,健脾化湿,和其气血,标本兼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特色,现将其辨证思路总结如下。

1 阐述病机——肝肾阴虚为本

中医虽无“高血压病”之病名,但对其症状和并发症的描述很多。根据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病程演变、转归预后,可归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的范畴,而后期出现心、脑、肾等并发症时则可涉及“胸痹”、“心悸”、“中风”、“水肿”等多种病证。高血压病归于“眩晕”、“头痛”等疾病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脏关系密切;《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视”,指出肾精不足,也可造成眩晕。因此,至今为止绝大多数中医研究学者认为肝肾阴虚是高血压最为常见的证型。除此之外,还有阴虚阳亢、肝阳上亢、血脉瘀阻、痰浊中阻及阴阳两虚等证型[1]。肝藏血,肾藏精,精和血两者之间就是互相滋生与互相转化的关系。血之化生,脾为所主,然则与肾中精气有关,肾中精气之充足,亦需血液之滋养。因肝肾同源,故肝肾阴阳,息息相通,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相互依存,故常相互影响。例如肾主一身之阴阳,肾阴不足而致肝阴不足,继而导致肝阳上亢,临床上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病非常常见的证型,伴有头晕目眩,目赤口干,腰膝酸软,性情急躁,头重脚轻等症状。肝阴不足亦可损及肾阴,致使肾阴不足,两脏同时出现阴液亏损的证候,称为“肝肾阴虚”,多见于高血压病的后期,常伴有头晕目眩,手足心热,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咽干口燥等症状。《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记载。肝肾阴虚,阴不制阳,导致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病病理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阶段。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乃气血上浮、上实下虚、造成人体血液供求不平衡所致[2],而多数医家认为,均可以用阴阳气虚失调概括[3]。此病本虚标实,肝肾阴虚为本虚,肝阳上亢为标实。肾虚,气血不足,血液供应不平衡均能导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出现头痛、眩晕。肝阳上亢剧烈可以化火、动风,转而伤阴又可进一步加重肝肾阴虚。

2 阐述证候——头痛眩晕为多

众多中医学家认为高血压病,多以头痛眩晕,甚则多梦心烦,腰膝无力、易怒、心悸、乏力、失眠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多与饮食不当,情志波动,年老体虚等有关。多因七情内伤,五志过极,心火暴盛,风热上冲,嗜好烟酒,多食膏粱厚味。损伤脾胃或脾气呆滞,导致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湿郁化热,火旺上扰清空,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肾阴不足,不能济于肝,肝失滋养,逐渐肝阳上亢,产生眩晕。肾阴不足,肝失所养,阴虚阳亢,内热生风,风火犯上,心乱神昏。气虚血衰,肾元不固,经脉淤阻,重者挟痰挟火,心神受扰。

故众多中医学家根据这些不同的症状将高血压分为不同的类型。王治强教授认为高血压病虽然病因复杂,证型繁多,但万变不离其宗,视流而知源,见末应知本,众多高血压患者,常为久病患者,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肝阳上亢,下虚上盛,脉络痹阻而发病,临床终为头痛眩晕多见。肝肾阴虚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故临证多见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为患而致病。

3 阐述治法——滋补肝肾,养阴清热为大法

高血压的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阴虚、血虚、阳虚、气虚,标实为肝火、血瘀、水停、痰饮,标本俱病,虚实夹杂;病变涉及多脏,由于高血压的致病因素较多,治疗时应抓住主要病因病机,密切注意阴阳之盛衰。中医辨证多为肝肾阴虚,阴阳失调,肝阳上亢为主。肝阴与肝阳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对立统一,保持相对平衡的协调稳定状态,从而维持肝的正常生理功能。若精神紧张,情志不遂,导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伤肝阴,从而导致肝阳上亢之高血压;或因年老体衰,用脑伤精,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以致阴精受损,可见肝肾阴虚之高血压;阴损及阳,则导致阴阳俱虚之高血压;或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体力活动减少,损伤心脾,心脾阴血暗耗,影响肝脏阴血亏虚,可致血虚肝旺之高血压;肝肾两虚,气血紊乱,阴阳失调,可致阴不制阳,阳气浮越之高血压。

从肝肾阴虚、脏腑论治,提倡“调、补、和”结合来干预高血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肝藏血,肾藏精,肾阴不足长可导致肝阴不足,肝阴不足亦可致肾阴不足。正所谓乙癸同源,肝肾阴虚不能涵敛阳气,阳气亢逆上冲,而出现眩晕头痛,故病患论治,不忘滋肝、补肾、养阴清热之大法。治则立足病机,另辟蹊径,匠心独具。治法具有调整阴阳失衡,补益肝肾、平肝潜阳,健脾化湿,和其气血的整体观念,体现了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的特点。

4 阐明方药——灵活参用调、补、和之众法

调理阴阳、补益肝肾为清眩方干预高血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具体大法。治法运用调整阴阳失衡,补益肝肾、平肝潜阳,健脾化湿,和其气血的整体观念,体现了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的特点。所用清眩方汤剂从补益肝肾,平肝潜阳,健脾化湿着手,深谙《内经》《难经》的脏腑、经络等相关理论,参阅《理虚元鉴》补虚相关理论,组方遵取寒温调阴阳、苦辛调升降、补虚顾虚实的原则,自拟清眩方,方中桑寄生性平,味苦、甘,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枸杞子,滋养肝肾,补肾虚,助肾气以化气行水;钩藤,性微寒、味甘,归肝、心包二经,具有清热平肝、熄风镇痉之功效,故可用于治疗肝火上攻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中医临床常用来清热平肝、熄风镇痉即治疗高血压病,与方中桑寄生合为君药。现代医学认为,钩藤的降压机制是直接或间接抑制血管运动中枢而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产生降压作用[4]。天麻则平肝潜阳;制首乌以增强其滋养肝肾之功。刘迎辉[5]用本方加减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现代研究发现其主要成分天麻素具有降低血压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动脉血管中血流惯性,以及中央和外周动脉血管的顺应性等作用,说明天麻素能够有效改善由血管顺应性下降所致的老年性高血压的作用[6]。丹参,性微寒,味苦,归心、心包、肝经,具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丹参养血而活全身之血,有祛瘀止痛、活血调经、养血除烦安神的作用;丹参[7]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改善微循环、镇静、镇痛及降血脂、降低全血黏度等作用。加石菖蒲、炙远志、京半夏、炒白术,以健脾化痰降浊,杜绝生痰之源,源流既清,痰除风熄,风痰无以上扰,则眩晕,头痛自止。决明子性味甘、苦、咸、微寒,入肝胆经,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作用;其余诸药如荷叶、石韦、炒大黄、泽泻等,滋阴清热,扩张动脉、活血祛瘀、增加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补气固卫、利水利尿、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等作用,起到降压作用。全方合用,正好起到活血化瘀降脂、溶栓,降低血压的功效。清眩方为高血压病新的治法配伍,且验之临床,疗效显著,长期大量用于临床。中药复方通过调整人体的总体机体状态,恢复人体自身的调节和平衡能力达到恢复正常血压的作用。在多种治法中,认为滋补肝肾,养阴清热治法,体现了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的特点,一家成见,把其病因,研究透彻,触类旁通,一隅三反,善于辨证,使千锤百炼之方,愈盖发挥其效用。

5 病案举隅

患者,60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近日又感头昏眩晕且加重,目胀耳鸣,失眠,舌苔薄黄,脉弦硬而长。体检:血压200/106mmHg,尿液检查可出现蛋白、红细胞等;心电图:左室高电压;心脏X 线检查:主动脉迂曲延长,左室增大;超声心动图检查:主动脉增宽,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及或左室增大。中医诊断证属肝肾阴虚。西药治疗给予尼群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卡托普利等药物。中药以清眩方连服10剂,血压降到130/80 mmHg左右,头眩、耳鸣、腰酸软之症均除,生存质量改善,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随诊至今,病情稳定,疗效甚佳。

6 小 结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临证头痛眩晕辨证若准确,以中药调理阴阳、补益肝肾为法论治多可获效,充分发挥了中医整体观念及治病求本、标本兼治的治疗法则,丰富了中医药诊治高血压病的手段,在维持合理血压水平的基础上,注意对病人兼见证的治疗,防止和改善该病对心、脑、肾和血管的损害,防止高血压危象的出现,进一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为今后诊治高血压病提供了新的思路,提高中医急诊的水平。

[1] 章玲玲.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2):11-12.

[2] 王艳,盖国忠.引血下行法治疗高血压病[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1308,24(1):45.

[3] 柳静,张旭生.高血压病从气血论治[J].吉林中医药,2007,27(1):14.

[4] 姜平.高血压的基本病机与中药降压作用的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6(9):48

[5] 刘迎辉.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36例[J].吉林中医药,2007,27(6):20.

[6] 杨世林.天麻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0,31(1):6.

[7] 王洪军,高广荣,张兴国,等.自拟双降散治疗高血压病29例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3,23(4):416.

猜你喜欢
肾阴阳上亢阴虚
附子联合MPTP诱导肝阳上亢型PD小鼠亚急性模型与慢性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基层中医药(2022年7期)2022-11-17 08:25:14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冬季熬夜比夏季 更伤肾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
基层中医药(2020年8期)2020-11-16 00:55:16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基层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7-27 02:46:08
基于《医宗粹言》探析新安医家罗周彦“元阴门”学术思想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
中医研究(2013年1期)2013-03-11 20:26:22
肝阳上亢与肝阳化风证大鼠模型脾淋巴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