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创业者闪亮登台

2014-10-21 13:20方婷杨雪
商道 2014年10期
关键词:程序员

方婷++杨雪

Q:为什么创业?

A:我创业就跟别人喜欢打篮球、唱歌是一样的,只不过我做的这个刚好可以赚钱。

高阳:屌丝逆袭有太多工具

生于1990年

SegmentFault社区 创始人兼CEO

创业年份:2012年

“完美的一代。”一位80后程序员说到90后程序员时,语气里不无羡慕。可是,尽管我们的采访对象高阳获得了IDG和浙报梦工厂联合投资,入选了微软加速器和《福布斯》30岁以下创业者,在媒体上被描述为90后的杰出代表,但在那位80后程序员眼里,高阳创办的中文开发者问答社区SegmentFault,也不过是国外同类网站Stack Overflow的又一个复制品。

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是完美的一代,有70后、80后的扶持,有更健康的开源社区,有一大堆的工具可以随时调取,就连他们的英语水平都普遍比80后高。90后,当他们刚为梦想所动,社交网络已经为他们铺开各种虚线,信息、人脉的获取对他们来说成本极低。硅谷昨晚吹起一阵风,今早大概就会在程序员圈子里荡漾开去。

上一个十年,程序员交流是通过各种邮件群、论坛,信息输出方式相对单向。当90后程序员开始发声,他们为自己搭建了一个更平等自由的空间——问答社区,正如高阳做的那样。

资本和大公司渴望了解却无法真正掌握90后的需求,所以它们把创造的平台和工具开放给高阳们。这又是一个让人嫉妒的现实。“要知道在2000年初,想要在互联网上做点东西,还没开始写代码呢,钱就花完了。”那位80后程序员最终选择成为码农。他不代表所有80后程序员的选择,但毫无疑问,相比而言,90后程序员创业的起点更高。

“我最早接触电脑是在小学三年级,但真正把我跟世界联结起来的是社交网络,2007年我在《电脑报》上看到关于王兴的报道,我以为校内网还是他的,就注册了‘校内和‘饭否两个账号。那时我18岁,读高三,还没想明白自己想干什么,也很抵触高压的学习环境。我开始尝试着用社交网络去结交一些我生活中原本认识不了的人。我把认识的人想成一个一个的点,人跟人之间会产生很多联系,组成一张网。一旦加入社交网络,认识陌生人其实是很快的。

在传统行业,你就是一颗钉子钉在那儿了,在互联网上你会有更多主导权。国内外很多传奇的例子发生在互联网上,扎克伯格、王兴、许朝军等,这些角色会让你产生联想,刺激着不少人的心弦。

最开始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向很多程序员主动发私信,问一些现在看来很二的问题。在刚开始的社交网络上,大家很开放,愿意帮你。这是一个正循环的开始,看到共同好友越多,就有越多的人加我。后来我开始写博客,研究一些互联网产品,慢慢学会使用各种工具。一开始是有什么不懂马上去问别人,之后就是大量利用搜索引擎,搜索、筛选、鉴别,这对我来说是个完整的探索和学习的过程。

2008年,我高考没考好,找了份物流公司坐办公室的工作,不为别的,这份工作可以让我一整天对着电脑。我用一年多的时间,花了很多心思在网上认识朋友。当时Facebook、Twitter还没有被封,我在那上面认识了很多程序员、留学生。网络的好处是让每个人变得平等,哪怕我的知识和地位在现实生活中不足于跟他们对话。在社交网络上,我通过搜索引擎快速消化知识,然后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等到后来我工作、创业时,这帮朋友差不多都已经是各自领域里的小高管,我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帮助。

之后两份工作就都与互联网相关,两家公司的老板分别通过人人网和LinkedIn找到我。我在两家公司待的时间都不到一年半,但积累了很多方式方法和人脉关系。创业的想法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清晰的。从2008年开始,我就在关注那些跟我同年龄段、比较能折腾的人,有微信以后拉了个微信群,叫“丧心病狂的90后”,到现在积累了七八十个人,遍布各个行业,这群人会促进你不断学习,跟他们在一起我感觉我更像80后,但是在创业这件事上,我几乎没有什么包袱。2012年两个合伙人决定去杭州开公司,我打包了几个行李就一起过去了,就这么简单。

我们办的网站叫SegmentFault,定位为中文开发者的问答社区。开发者是中国最有创造力的人群,中国真正在编程的人群可能在百万量级。在SF之前,开发者社区有很多,大部分产品在我看来比较滞后。年轻一代有年轻一代的交流习惯,技术问答社区会更适合年轻开发者的习惯。

从技术做起,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甚至改变互联网。最好的例子是我们2012年“世界末日”前一周组织的黑客马拉松。那时候我们团队只有3个人,要办一个全国性的黑客盛事是很难想象的。幸好当时我在圈子里的人脉比较广,很多朋友都相信我能做好,舍得为我牵线大公司,最后我们找到了百度合作。那是百度第一次跟我们这种创业小公司合作做一个超大规模的活动。还是印证我之前的观点,大公司开放给小公司一些机会,才能打造出互联网的生态链。这也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看得到抓得住的机会。

温城辉:我不是在创业,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生于1993年

广州贴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CEO

创业年份:2013年

温城辉不能理解,为什么“大人们”非要把工作和生活分开看。在他看来,明明就该选个自己最喜欢的工作,然后把它当成生活。这位拒收26岁以上员工的小老板目前正在休学创业中。因为获得了两轮百万级的投资,他被同学们戏称为“温百万”。

目前温城辉的手绘明信片品牌“绘城印象”活了下来,另一家公司“贴贴科技”也用实体二维码明信片、二维码贴纸以及配套使用的APP切入有声礼物社交领域。但由于年龄偏轻、经验尚浅,温城辉得到的多是投资人“摸摸头”式的鼓励。他急切希望能以成熟创业者的身份和圈内人进行更平等的对话。

至于更遥远的未来,和那些不愿坚守在同一家公司的90后员工们一样,他没想把创立的某家公司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相对于“持续控制”,他更愿意把公司做稳定后就交给合伙人,自己再去做更有意思的事。

他对公司最佳状态的理解也和前辈们不同——“上市”早就不再是他们追求的最终加冕了,“被巨头并购”反而是他们心中更优的选择——巨头能帮产品放大价值。

温城辉的规划是,再用一年的时间把产品做好,想办法自己做大,否则就争取卖给阿里巴巴。

Q:为什么创业?

A:我创业就跟别人喜欢打篮球、唱歌是一样的,只不过我做的这个刚好可以赚钱。我一直没觉得自己是在创业,听别人说我在创业时也会很不好意思。觉得“创业”这个词很low,好像就是为了钱一样,其实我就是特别想做成一些事情。你告诉我可以赚100万,还不如告诉我做成这个东西会有很多人用来得爽。对我来说,这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Q:你的同龄人对你创业怎么看?长辈呢?

A:同龄人都认为很棒,很想和我一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大多只停留在想的层面。有所成就的长辈会看好会支持。碌碌无为的长辈会反对,认为年轻人冲动不懂事,过几年就知道后悔了。

Q:如果父母最初不同意你休学创业,你会妥协吗?

A:我一直不太听别人的,在家的态度也是小事听父母的,大事绝对不听。视野不同,听他们的最后肯定是自己不开心,最终导致他们也不开心。我会答应他们一些原则性的东西,比如一定会回学校完成学业。

Q:你觉得自己现在做得怎么样?用一句话概括你的核心竞争力。

A:我们现在只是刚刚起步,和同样刚起步的人相比还算不错。我做过文化创意类的传统行业,现在在做互联网,线上线下的双重经验是我的核心竞争力。

Q:为什么你公司的应聘者必须是26岁以下?

A:根据以往的招聘经验,我发现工作经验一点用都没有,而只有在这个领域有兴趣去学去做、学习能力强的人才能留下来,这种人往往是年轻人居多。我们也招过有经验的社会人,但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不一样,不明白他们在想什么,那就还是算了吧。如果放在以前,一岗多用可能会被看成是剥削,可如果现在不能全方面协助,公司就会面临长期的阵痛。我需要“混合型”的伙伴——公司成长快,员工就得学得快,只有全能型选手才能跟着公司一起快速上升。

Q:创业过程中你认为自己做的最牛的一件事?

A:只用3天时间就从广州搬到了北京。一天租完房,两天搬完家,3天内解决完所有生活设施的采购,不到一周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Q:你觉得人们为什么愿意支持你?

A:同龄人支持我,刚开始我以为是自己的产品做得好,后来慢慢觉得大家其实是被故事所打动,有产品的故事,也有我的故事,人们总是会支持自己做不到的,而我就是他们身边做到了的那个人。对投资者来说,其实很多时候是在投人,就觉得温城辉这家伙有在真正做事情,不是个忽悠。

Q:在世的商业人物中,最钦佩的是谁?

A:高中时比较追李开复和马云,马云的感染力很打动我,看他瘦瘦小小的对着话筒说“我们要做互联网的万吨轮”,很帅!现在我觉得马化腾也很厉害,不过最钦佩的还是马克·扎克伯格。

Q:90后创业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劣势呢?

A:优势是年轻,劣势也是年轻。劣势是经验少,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优势是大家都有各自专注的东西,在自己的领域做得很牛,又愿意资源共享,而且有很棒的传播平台。年轻就是资本,别人和我一样大时还不知道在干嘛呢,拿什么和我拼?

Q:想象一下五年后、十年后的自己什么样?

A:还会是一个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

Q:你怎么定义快乐?

A: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杨柏寒:三线城市的机会也很多

生于1990年

上海安炫传媒区域总经理/咖啡馆店主

创业年份:2013年

泉州人重乡土,杨柏寒毕业后回到家乡陪在家人身边。但泉州同时也是个商业氛围浓厚的地方,在地方电台做了一年主持人工作后,杨柏寒开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和咖啡馆。

如果光从政策、规则和氛围来比较,泉州的创业环境远不如一线城市。不过,在杨柏寒看来,这恰恰也是小城青年的时间窗口。他可以趁着小城市在商业上向大城市看齐的过程中,以年轻人的灵活眼光来提供自己的能量。这也是他与父母那一辈创业者的明显区隔,上一代泉州人创业集中于服装、机械等实业。等到90后长大,社会整体消费观念升级,这些企业也已经从贴牌代工过渡到需要塑造自己品牌的时候。杨柏寒看准这点,他的广告公司最主要的业务,便是为本土民营企业规划明星代言。

他开始频繁跟那些年纪大他许多的老板们打交道。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杨柏寒聪明地摸索出一套如何跟他们对话的经验,比如老一辈都喜欢年轻人摆出请教姿势,交往中投其所好能让事情推进得更顺利——说起来是老一套,但是这在小城市属于通用规则。

Q:为什么创业?

A:男人应该有自己的事业。

Q:泉州有很多公司二代年纪跟你差不多,你做生意跟他们打交道多吗?

A:正相反,我的工作是跟一代打交道比较多,现在泉州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创始人在掌管。他们不会觉得我属于太年轻的年龄层,因为我说话做事比较稳重,不是他们理解中的90后。

Q:长辈对你的创业怎么看?同龄人呢?

A:父母很支持。同龄人的看法我不清楚,我比较少跟他们一起玩,身边的朋友都比我年长。

Q:觉得你所处的创业环境怎么样?

A:泉州属于三线城市,很多东西已经饱和,对于一些新颖的东西泉州人还没有那么开放的接受。只有服务业,比如餐饮会好一些,这点比一二线城市差很多。但我觉得资源和机会是平衡的,对于小城市来说,它有它的好处。很多东西都在培育,你能够坚持做新的东西,到后面大家都会找你。

Q:你觉得自己现在做得怎么样?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A:咖啡馆我觉得自己做得还不错,大家都喜欢,广告公司我在尽力,这个行业还在培育期。核心竞争力的话大概是我的态度吧,态度决定一切。

Q:创业过程中你最害怕什么?

A:所有计划外的事情。我是一个做事情之前要花好几天把能想到的意外都考虑进去的人,最害怕比最坏更坏的状况。这种情况当然有遇到过,好在有些东西逼到绝路上总会有办法解决的。

Q:创业过程中你认为自己做的最牛的一件事?

A:唯一比较自豪的事情是可以在两个身份之间无缝转换,高强度工作还能自得其乐吧。

Q:怎么看买房这件事?

A:买车比买房重要。买车可以把你的生活圈扩大,带来更多生活上的情趣,对生意来说,买车还能撑门面,让你赚更多钱。

Q:想象一下五年后、十年后的自己什么样?

A:应该会是个雅痞,蛮好玩的咖啡馆老板。

Q:你怎么定义快乐?

A:有安全感就是快乐。

Q:怎么看待物质?

A:至少在能力所及的范畴内,应该对自己好一点。但我基本上不会买奢侈品,只会选择小众、特别、不会太贵的品牌。

Q:如果这次创业失败了你会怎样?

A:收拾收拾柴禾,看怎么东山再起呗。

邓超:十年后我一定是互联网大佬

生于1992年

茶山刘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

创业年份:2013年

电影《中国合伙人》讲的是三位年轻人在1990年代的创业故事,男主角创业原因是失去工作,走投无路。相比之下,邓超和同学始于2013年的创业梦要轻盈得多——他和三位同龄合伙人面临毕业,都得到了不错的offer,比如普华永道、腾讯等,但他们正在考虑放弃工作,继续创业。

邓超团队的产品小而简单:一个可以查询课表、空教室、图书信息的APP;一个整合学校周边外卖服务和打折信息的微信公众账号。两个产品的研发都是基于移动互联网,除了耗费人力成本之外几乎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前期投入。

目前邓超团队需要面临的问题是毕业后如何继续凝聚团队。面临工作和创业的二选一,合伙人们都在举棋不定。

Q:为什么创业?

A:为了完成一直以来开公司的梦想,为了不断散发我们的激情,为了让长辈们看到我们90后也是可以的,当这三点撞上移动互联网的大浪潮时,这事就成了。

Q:商业人物中,最钦佩谁?

A:乔布斯,他创造了需求。

Q:想象一下五年后、十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A:我们现在是互联网“新锐”,十年后一定会是互联网“大佬”。

Q:如果这次创业失败了你会怎么样?

A:有可能继续创业,也有可能会先到大公司里面锻炼几年,等迅速成长起来了之后再出来创业。反正折腾的人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编辑 周侠

《商道》杂志QQ⑧群号:287761989

猜你喜欢
程序员
阿达·洛夫莱斯: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
摇滚明星原则
2020年程序员依然很吃香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程序员
只会说“So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