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型别的检测

2014-10-20 05:54震,罗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危型鳞状感染率

王 震,罗 芳

皮肤鳞状细胞癌(sk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SCC)是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角质形成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常发生于某些皮肤病或癌前疾病的基础上,或者由各种癌前疾病发展而来,少数为原发性[1]。发病率在非黑素瘤皮肤癌(non melanoma skin cancer,NMSC)中仅次于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近年来SSCC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2]。SSCC由于容易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它的危险性比BCC高的多[3]。SSCC原因不明,随着人乳头瘤病毒(HPV)在SSCC中不断被检出,HPV与SSCC发生发展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对300例SSCC患者皮损组织中HPV型别进行检测,初步分析SSCC组织HPV的感染状况和型别分布规律,探讨SSC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2001年1月~2011年1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门诊和住院的300例患者,其病灶经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均诊断为SSCC,收集其组织标本共300份。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放疗和化疗。SSCC按统一标准进行诊断,由临床医师使用统一的登记表格进行填写、汇总、统计和分析。

1.2 研究方法和仪器

统计分析入选患者的SSCC确诊例数、性别、职业、皮损部位和确诊年龄分布、组织病理诊断和组织病理分级分布特征,以及实验室HPV-DNA检测结果。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进行型别分析,主要检测型别为低危型HPV6、11和高危型HPV16、18、31、33。应用PCT-200型基因扩增仪进行检测。引物设计见表1。

表1 HPV引物设计

1.3 SSCC诊断标准

SSCC诊断主要根据其病史、临床症状与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PCR检测HPV-DNA以及型别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等。SCC按Broders分级,Ⅰ级:分化良好的鳞状细胞>75%;Ⅱ级:分化良好的鳞状细胞>50%;Ⅲ级:分化良好的鳞状细胞>25%;Ⅳ级:分化良好的鳞状细胞<2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样本之间差异性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300例SSCC患者中男196例,女104例,男女之比为1.88:1。发病年龄:平均年龄 (51.82±16.12)岁(15~87岁),其中>50岁170例(56.67%),51~70岁SSCC的发病率最高(118例,占39.33%),31~50岁100例(33.33%)。发病部位:头面部131例(43.67%),颈部76例(25.33%),四肢30例(10.00%),躯干25例(8.33%),生殖器和腹股沟部位38例(12.67%)。组织病理分级:Ⅰ级165例(55.00%),Ⅱ级59例(19.67%),Ⅲ级58例(19.33%),Ⅳ级18例(6.00%)。

2.2 HPV感染及分布

300例SSCC患者中,HPV检出188例,HPV感染率为62.67%,有122例未检出HPV,占40.67%。男性HPV检出130例,HPV感染率为66.33%(130/196) ;女性HPV检出58例,HPV感染率为55.78%(58/104),其中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HPV感染率分别为72.12%、55.93%、44.83%和55.56%。300例SSCC患者中高分化(Ⅰ~Ⅱ级)224例(74.67%),低分化(Ⅲ~Ⅳ级)76例(25.33%)。SSCC HPV感染率无性别差异(P>0.05),见表2。头面部、颈部、四肢、躯干以及生殖器和腹股沟部HPV感染率分别为70.23%、65.79%、43.33%、28.00%和68.42%。不同发病部位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2 SSCC不同组织病理分级患者HPV感染比较[例(%)]

表3 188例HPV阳性患者不同发病部位HPV型别分布情况(例)

2.3 SSCC不同组织病理分级患者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

188例HPV阳性患者中共检出高危型(HPV16、33)感染51例,低危型(HPV6)感染49例,均为单一型别感染。高分化(Ⅰ~Ⅱ级)组HPV感染率为67.86%,低分化(Ⅲ~ Ⅳ级)组HPV感染率为47.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高危型HPV在高分化组(Ⅰ~Ⅱ级)感染率为12.50%(28/224),与低分化组(Ⅲ~ Ⅳ级)感染率30.26%(23/76)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危型HPV在高分化组(Ⅰ~ Ⅱ级)感染率为12.50%,与低分化(Ⅲ~ Ⅳ级)感染率28.95%(22/76)相比, 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188例不同组织病理分级HPV阳性患者型别分布(例 )

2.4 不同发病部位HPV型别分布差异

低危型HPV在头面部、颈部、四肢、躯干以及生殖器和腹股沟部的感染率分别为21.37%、13.16%、6.67%、4.00%和21.05%,低危型HPV感染率在不同发病部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在头面部、颈部、四肢、躯干以及生殖器和腹股沟部的感染率分别为19.08%、19.74%、3.33%、4.00%和23.68%,高危型HPV感染率在不同发病部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病毒的致癌作用在恶性肿瘤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HPV与宫颈癌的关系已经日益明确,同时HPV与SSCC的关系也受到学者专家们的关注。根据致癌性大小,HPV感染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低危型有HPV6、11、40、42、43等,与表皮瘤样增生性疾病相关;高危型包括HPV16、18、31、33、35等,与上皮恶性肿瘤密切相关[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HPV在SSCC的感染率为62.67%,明显高于健康女性宫颈感染率(13.7%)[6],略低于尖锐湿疣患者(64.18%)[7]。男性HPV感染率为66.33%,女性HPV感染率为55.78%,无性别差异。国外一些研究者通过大样本观察研究显示HPV感染患者SSCC的发病率明显升高[8,9]。有作者报道HPV感染者发生SSCC的趋势可能会随着HPV感染率的增加而增加[10]。HPV感染很可能是诱发SSCC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重视HPV检测可能有利于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高分化型(Ⅰ~Ⅱ级)共224例更为常见,分化程度越低患者越少。SSCC的恶性程度与HPV的感染率关系不大,高分化SSCC HPV的感染率反而高于低分化。恶性程度主要与感染HPV型别有关。高危型HPV在低分化(Ⅲ~Ⅳ级)的SSCC患者中检出率显著高于高分化组,其主要型别是HPV16、33。有研究结果显示高危型HPV- 16 或18 的E6、E7 蛋白协同作用可使细胞发生永生化和转化[11,12]。邓曼铃等[13]研究结果显示HPV16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Ⅱ~Ⅲ级及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最高。李颖等[14]研究发现HPVl6 E7是SSCC发生的一个独立性因素,其存在具有增强SSCC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Iftner等[15]研究显示SSCC患者高危型HPV16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所以HPV16在宫颈癌和SSCC的恶性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重视对此型别的检测。恶性程度较低的SSCC患者主要感染低危型HPV6,提示预后较好。因此,HPV-DNA分型检测对SSCC高危人群的筛查、临床诊断、预后判断及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HPV感染率在不同发病部位存在显著性差异,头颈部与生殖器和腹股沟部位的感染率显著高于躯干与四肢,与孙莹等[16]研究结果一致。高危型和低危型HPV感染在不同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型别在不同部位是否存在特异性感染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Gregoire等[17]检测117例阴茎SSCC患者皮损HPV感染型别,其中88.5%为HPV1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高危型HPV感染在生殖器和腹股沟部位主要型别亦为HPV16。由于HPV型别多,任何一种方法均无法检测出所有类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HPV- DNA及其抗体水平的检测。然而由于选择的检测方法不同,其敏感性及检测结果均存在很大的差异[2]。SSCC的病因包括紫外线、电离辐射、化学制剂、器官移植、皮肤慢性病和HPV感染[18],而HPV不同型别感染与这些因素是否存在协同或者相加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 [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5.

[2]陈国仙, 肖长义, 孙伟, 等. 人乳头瘤病毒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J]. 广东医学, 2011, 32(15):2068-2069.

[3]杨金谷, 熊舒原. 人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 [J]. 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11):14.

[4]Schulman JM, Fisher DE. Indoor ultraviolet tanning and skin cancer: health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J]. Curr Opin Oncol, 2009,21(2):144-149.

[5]马冬梅. 人乳头瘤病毒与皮肤鳞状细胞癌 [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 26(9):760-761.

[6]何叶. 健康人群中HPV感染情况分析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 32(9):1452-1452.

[7]王文格, 郑玲玲, 孙铮 .尖锐湿疣67例HPV分型分析 [J]. 中国性科学, 2013, 22(2):53-54.

[8]Nunes DH, Back L, Vieirae Silva R, et al. Incidence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skin in the city of Tubarao (SC)-Brazil in the years 2000, 2003, and 2006 [J]. An Bras Dermatol, 2009, 84(5):482-488.

[9]Harwood CA, McGregor JM, Proby CM, 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on-melanoma skin cancer [J]. J Clin Pathol, 1999, 52(4):249-253.

[10]Yamamoto A, Kumakura S, Uchida M, et al. Immortalization of normal human embryonic fibroblasts by introduction of either the hu2 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 E6 or E7 gene alone [J]. Int J Cancer, 2003, 106(3):301-309.

[11]Forslund O, Iftner T, Andersson K, et al. Cutaneous human papillomaviruses found in sun-exposed skin:beta-pap-illomavirus specie2 predominates 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J]. J Infect Dis,2007, 196(6):876-883.

[12]廖文俊, 刘彦仿, 刘玉峰, 等. 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l6 E6/E7的检测 [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 000, 14(1):12-14.

[13]邓曼玲, 唐薇, 蒋小兰, 等. 不同类型HPV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关系 [J]. 实用预防医学, 2010, 17(8):1520-1522.

[14]李颖, 何威, 张斌, 等. 人类乳头瘤病毒16 E7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对A431皮肤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9, 31(9):818-821.

[15]Iftner A, Klug SJ, Garbe C,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genotypes in nonmelanoma skin cancers of nonimmunosuppressed individuals identifies high-risk genital types as possible risk factors[J].Cancer Res, 2003, 63(21):7515-7519.

[16]孙莹, 郑华, 于艳, 等. 皮肤鳞状细胞癌74例临床病理分析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19):2830-2832.

[17]Gregoire L, Cubilla AL, Reuter VE, et al. Preferential association of human papilloma vims with high-grade histologic variants of penile-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J]. J Natl Cancer Inst,1995, 87(22):1705-1709.

[18]赵天恩, 郑家润. 皮肤鳞状细胞癌研究进展 [J].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 32(4):247.

猜你喜欢
危型鳞状感染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采用实时PCR检验诊断的临床研究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200例妇女高危型HPV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青少年喉乳头状瘤恶变为鳞状细胞癌一例分析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