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吡咯与三氧化二铁复合材料制备与表征

2014-10-20 08:12陈郁勃孙配雷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吡咯微球导电

李 亮,陈郁勃,孙配雷,陈 亭

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0 引言

由于在电磁干扰屏蔽、微波吸收、非线性光学、分子电子学、生物医学等领域存在着潜在应用,微/纳米结构的电磁功能化导电聚合物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此前,通过原位化学氧化聚合(两步法)将聚苯胺 (PANI)与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颗粒复合,但是事先合成的Fe3O4纳米颗粒在PANI基体中是很难分散均匀.最近,Zhang报道了一种简单的化学一步法制备PANI/三氧化二铁(Fe2O3)纳米纤维的方法[1],其特点在于三氯化铁(FeCl3)既是制备苯胺的氧化剂又是合成Fe2O3的原料,能直接制备出带有磁性的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通过自组装过程形成了具有电磁功能的复合纳米纤维.通过化学一步法,Fe2O3纳米粒子可以均匀分布在导电聚合物矩阵中.然而,这些功能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较低(0.01~1 S/cm).Xiao等人通过一步法制备出的含铁的聚吡咯(PPy)纳米微球,微球有较为良好的导电率16.1 S/cm[2].

在本文中,通过改进的一步法,制备了具有较高电导率的PPy/Fe2O3复合材料,并详细研究了实验条件对于PPy/Fe2O3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与导电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原 料

FeCl2·4H2O,FeCl3,吡咯与甲基橙均为化学纯级,购买于上海国药.吡咯经减压蒸馏后置于冰箱中保存,其他原料直接使用.

1.2 PPy/Fe2 O3复合材料的合成

取吡咯单体(2 mmol)溶于氨水(10 mL,1.0 mol/L)溶液中,再依次加入 5 mL含有0.15 mmol的FeCl2·4H2O 的溶液与10 mL含有12 mmol的FeCl3的溶液.最后加入0.2 mmol的甲基橙(MO),磁力搅拌12 h后,将产物离心5 min,再用甲醇和去离子水反复洗涤,将所得到产物放入真空烘箱30℃烘干24 h.

1.3 不同[Fe2+]/[Fe3+]复合材料的制备

在加入的吡咯单体量(2 mmol)一定的条件下,实验步骤不变,改变所加入得FeCl2·4H2O的量,分别加入 0.15,0.3,0.42,0.54 和0.66 mmol的FeCl2·4H2O,即[Fe2+]/[Fe3+]的比值分别为 0.0125,0.025,0.035,0.045 和0.055,得到 5 种不同[Fe2+]/[Fe3+]比例的产物.

1.4 表征测试

所得到的复合物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在Nicolet Impact-420型红外光谱仪上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采用JSM-5510LV(JEOL Co.)型扫描电子显微镜;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测试其晶体结构;经研磨后的PPy/Fe2O3复合物在30 MPa压力下压片后(厚度大于1 mm),使用RTS-4型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测试其室温电导率.

2 结果与讨论

2.1 SEM 表征测试

2.1.1 不同[Fe2+]/[Fe3+]比例对复合物形貌的影响 图1为不同[Fe2+]/[Fe3+]比例制备的复合材料SEM图.如图1所示,保持FeCl3与MO用量不变,改变[Fe2+]/[Fe3+]比例,合成的 PPy/Fe2O3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都为颗粒状,在[Fe2+]/[Fe3+]分别为 0.0125、0.025、0.035 的时候,复合材料都是纳米微球,紧密排列在一起.但是可以看出,随着[Fe2+]的提高,所得到的微球直径逐渐增大,堆积的致密程度也有所降低.这是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在碱性条件下Fe(OH)2逐步被氧化水解为Fe2O3.在 Fe2O3晶体的生长过程中,随着[Fe2+]的提高,提供了更多的晶体生长所需的原料,从而导致所得到的微球直径逐渐增大,堆积程度有所降低.

图1 不同[Fe2+]/[Fe3+]比例制备的复合材料SEM图Fig.1 SEM images of the composites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ratio of[Fe2+]/[Fe3+]

2.1.2 MO对复合物形貌的影响 图2为复合材料的SEM图.如图2所示,当不加入MO时,制备得到的PPy/Fe2O3复合材料呈现为较大的无规则颗粒,而加入MO时,制备达到的产物呈现为形状较为规则且较小的纳米微球,说明MO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有一定的影响.MO分子结构上含有偶氮官能团,能与多价态的金属阳离子,比如Al3+,Fe3+形成配合物.在聚吡咯的合成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种生长模板的作用.因此在含有MO的溶液中,聚吡咯颗粒是在MO与Fe3+形成的配合物模板上进行生长,从而得到颗粒尺寸较小,粒径分布较均匀的PPy/Fe2O3复合材料.

图2 复合材料的SEM图Fig.2 SEM images of the composites prepared

2.2 FT-IR表征测试与电导率测试

图3为不同[Fe2+]/[Fe3+]比例制备的 PPy/Fe2O3复合材料的FT-IR图谱.如图3所示,吸收峰1 309 cm-1和1 035 cm-1是吡咯环上=C—H的面内振动,1 171 cm-1是聚吡咯的掺杂态,960 cm-1是 C-C面外变形振动,897 cm-1是环的变形振动.1 551 cm-1吸收峰对应的是吡咯环的碳碳双键C—C和碳碳单键C—C的不对称伸缩振动,1 447 cm-1吸收峰对应的是吡咯环上 C=C/C—C与共轭的 C—N键的对称伸缩振动[3-4].I1551/I1447吸收峰强度的比值与聚合物的共轭长度成反比,而导电聚合物的共轭程度又与其导电率密切相关.从图3中可以看出,I1551/I1447吸收峰强度比值大小顺序为a<b<c,即电导率顺序与比值大小顺序相反,c>b>a.用四探针法测量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也同样验证了所得到的结论(表1),产物c的电导率最大,可以达到5.714 S/cm.FeCl3既是制备PPy的氧化剂,又是合成Fe2O3的原料.在碱性的氨水中,随着[Fe2+]的提高,Fe2+将结合消耗更多的 OH-,从而减少 Fe3+直接转变为Fe(OH)3,更有利于更多的Fe3+去氧化吡咯单体,提高聚吡咯的共轭结构.在FTIR中就表现为I1551/I1447吸收峰强度比值的变化.

图3 不同[Fe2+]/[Fe3+]比例制备的PPy/Fe2 O3复合材料的FT-IR图谱Fig.3 FT-IR spectra of the composites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ratio of[Fe2+]/[Fe3+]

表1 不同[Fe2+]/[Fe3+]比例制备的PPy/Fe2 O3复合材料的电导率Table 1 Conductivity of the composites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ratio of[Fe2+]/[Fe3+]

2.3 X-射线衍射(XRD)测试

图4为不同[Fe2+]/[Fe3+]比例制备的PPy/Fe2O3复合材料的XRD图谱.如图4所示,a、b两条曲线分别是加入的[Fe2+]/[Fe3+]比例为0.045和0.055的复合材料的XRD图谱.曲线中 2θ =30.4°,35.7°,43.4°,53.8°,62.9°出现了一系列衍射峰,这些峰与JCPDS卡片中的Fe2O3的特征衍射峰相对应,说明了复合材料中Fe2O3的存在[5].同时在图中可以看到两个图谱的衍射峰强度是不同的,图谱b的Fe2O3衍射峰要略强于图谱 a的.这说明在[Fe2+]/[Fe3+]=0.045 时,Fe2O3的结晶性要好一些.在前面的讨论中提到在Fe2O3晶体的生长过程中,随着[Fe2+]的提高,提供了更多的晶体生长所需的原料.但是当[Fe2+]过高时,生成的Fe2O3有转变成为Fe3O4的可能性,从而减弱了Fe2O3晶体的完整性,降低了它的结晶性.

图4 不同[Fe2+]/[Fe3+]]比例制备的PPy/Fe2 O3复合材料的XRD图谱Fig.4 XRD patterns of the composites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ratio of[Fe2+]/[Fe3+]

3 结语

通过一步法制备了具有较高电导率的PPy/Fe2O3复合材料.详细研究了MO与FeCl2对于PPy/Fe2O3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与导电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通过调控MO与FeCl2的用量能调控PPy/Fe2O3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与导电性能.此类具有较高电导率的PPy/Fe2O3复合材料将来有可能被用于新型电磁功能器件的构造.

[1]ZHANG Z M,WAN M X,Wei Y.Electromagnetic functionalized polyaniline nanostructures[J].Nanotechnology,2005,16:2827-2832.

[2]XIAO H M,ZHANG W D,FU S Y.One-step synthesis,electromagnetic and 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ies of α-FeOOH/polypyrrole nanocomposites[J].Composite Sci Technol,2010,70:909-915.

[3]李亮,李兰艳,王牌.聚吡咯/二氧化锰复合材料的合成与性能[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3,35(3):43-47.LI Liang,LI Lan-yan,WANG Pai.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polypyrrole and polypyrrole/MnO2composite[J].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3,35(3):43-47.(in Chinese)

[4]FENG X M,HUANG H P,Ye Q Q,et al.Ag/polypyrrole core shell nanostructures:Interface polymerization,characterization,and modification by gold nanoparticles[J].J Phys Chem C,2007,111:8463-8468.

[5]FU W,ZHOU Q.Fabrication of Fe2O3polypyrrole nanotubes and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under the ultrasound[J].J Wuhan Univ Tech-Mater Sci Ed,2013,28:990-996.

猜你喜欢
吡咯微球导电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Au/聚吡咯复合材料吸附与催化性能的研究
导电的风筝
悬浮聚合法制备窄尺寸分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高分子微球
高导电率聚吡咯薄膜制备工艺探究
适应性驯化选育高产吡咯喹啉醌的生丝微菌突变株
葛根素生物黏附微球的制备及评价
CPS导电回路电动斥力的仿真计算
可吸收止血微球在肝脏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一种硅基导电橡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