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应帅
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积极贯彻中央关于党员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党员数量、结构得到了持续的调整优化。据中共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668.6万名,比上年净增155.9万名,增幅为1.8%;党的基层组织总数达430.4万个,比上年增加10.2万个,增幅为2.4%。” 这个数据表明,中央关于党员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要求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党员数量和增长速度得到适当控制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数量由少到多、由小幅上升到快速发展,呈现出总体持续增长的态势。在十五大突破6千万名以后,党员总数一直快速增长,2005年突破7千万,用时8年;5年后,8千万关口被突破。
从年均增长率看,虽然党员的绝对数量增长较快,但因为比对基数越来越大,所以,每次突破千万人数关口的年均增长率呈现较稳定的态势。但如果从每5年的年均增长率看,十六大到十七大的党员数量年均增长约144.2万,年均增长率2.15%;十七大到十八大,约为219.5万,年均增长率2.96%,上升态势比较明显。
党员数量的增加,对党员队伍建设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比如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如何优化队伍结构、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怎样结合新形势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方法等。这些都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组织建设状况和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都还有不小差距。一些干部得过且过,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不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一些党员干部作风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严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漠然置之,甚至欺压群众、侵害群众利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较为普遍地存在,奢侈浪费现象严重。” 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实现中国梦的艰巨使命,唯有发展和锤炼具有坚定党性的党员,党才能在改革发展实践中绽放党性的新时代光芒。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不仅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为做好新形势下党员建设与管理工作,2013年初,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紧接着,中央组织部召开全国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座谈会。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在保证发展党员质量的前提下,适当控制党员数量增长速度,使党员总量增速放缓,发展党员调控效果明显。
2013年,全国共发展党员240.8万名,较上年减少82.5万名,降幅为25.5%;党员总数仅比上年净增155.9万名,增幅为1.8%,比上年的3.1%下降了1.3个百分点。
党员队伍结构得到不断优化
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时更加注重把政治标准摆在第一位,突出抓“思想入党”,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防止降格以求。对入党积极分子加强教育培养,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做到慎重发展,有控、有保、有减、有增。同时,注重均衡发展,加大在工人、农民和一线基层中发展党员,重视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员聚居区发展党员,努力解决农村和城市社区党员队伍老化问题。经过各级党组织的积极努力,党员队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尤其是基层一线党的力量不断增强。
从党员职业看,2013年工人(含工勤技能人员、营业员、服务员等,下同)734.3万名,农牧渔民2570.3万名,企业专业技术人员501.9万名,企业管理人员506.9万名,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1088.0万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730.3万名,学生260.4万名,离退休人员1589.1万名,其他职业人员687.4万名。
而2011年,这个数据的情况是:工人704.7万名,农牧渔民2483.4万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699.9万名,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1925万名,学生277.8万名,离退休人员1518.2万名,其他职业人员651.3万名。
2013年与2011年的数据对比,说明在党员职业构成中,增长率最快的是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当然,拥有较高管理和技术素质的人才在党员中发展较快,也适应了党组织在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一直是党员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人才储备库,但十八大后呈现负增长。其中部分原因是,虽然学生素质较高、上进心足,但实践经验欠缺,而且有的人入党是为了给人生发展前途铺路,而非真的信仰共产主义。因此,在新形势下适当调控学生党员人数,将更多发展党员的名额转往基层和一线工人农民,成为一种现实需求和合理趋势。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在生产、工作一线和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2013年,全国在生产、工作一线发展党员109.8万名;在抗洪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等特殊情况下发展党员309名;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1.4万名。2012年,全国在生产、工作一线发展党员142.9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44.2%,比上年增加3.2万名。2011年,全国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发展党员139.7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44.1%,其中发展工人党员20.9万名,发展农牧渔民党员58.9万名,发展农民工党员4.8万名;党员队伍中工人和农牧渔民党员比上年增加46.5万名。全年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14.2万名,比上年增加1.1万名;在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10.4万名,比上年增加2.1万名。因为统计数据和统计标准的变化,难以对相关数值进行比对,但仍能从中看出,党组织越来越重视在生产、工作一线和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趋势。
从党员性别、民族、学历和年龄看,2013年,全国女党员2109.0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4.3%,所占比例较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少数民族党员595.4万名,占党员总数的6.9%,所占比例较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3606.8万名,占党员总数的41.6%,所占比例较上年增加1.6个百分点;35岁及以下的党员2237.6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5.8%,所占比例较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2012年,全国有女党员2026.9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3.8%;少数民族党员580.2万名,占党员总数的6.8%;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3408.1万名,占党员总数的40%;35岁及以下的党员2180.1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5.6%。
这些数据说明,党员的性别、民族、学历和年龄等构成继续得到调整,高素质人才和队伍年轻化比例持续增长,不断优化的党员队伍结构将使党员队伍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党建得到加强
在党组织建设方面,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都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在传统领域基本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新兴领域的覆盖面也明显扩大。
从基层党组织分布看,2011年,传统领域基本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全国7135个城市街道、3.3万个乡镇、8.4万个社区(居委会)、59.1万个建制村建立了党组织。公有制企业、机关单位党组织覆盖面达到99.96%。事业单位党组织覆盖率达到99.2%,比上年增长0.3个百分点。2013年,全国7448个城市街道、3.3万个乡镇、9万个社区(居委会)、58.4万个建制村已建立党组织,覆盖率均超过99%。23.5万个机关单位已建立党组织,占机关单位总数的99.6%,所占比例较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50.8万个事业单位已建立党组织,占事业单位总数的90.7%,所占比例较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19.5万个公有制企业已建立党组织,占公有制企业总数的90.8%,所占比例较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
在传统领域基本实现党组织全覆盖之后,面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大量涌现,中央要求“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 2013年,全国162.7万个非公有制企业已建立党组织,占非公有制企业总数的58.4%,所占比例较上年增加4.1个百分点。11.5万个社会组织已建立党组织,占社会组织总数的41.9%,所占比例较上年增加6.8个百分点。为扩大新兴领域党组织覆盖面,各地还针对新兴领域流动党员多、党组织开展活动不易等情况,因地制宜,依托社区、商圈、工业园区等特殊条件,探索出“社区党建”、“商圈党建”、“楼宇党建”、“区域化党建”等诸多形式。
从党组织自身建设方面看,各级党组织着力创新方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各地党组织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在总结各地经验、深入研究不合格党员的认定标准和处置方式的基础上,有关地区和党组织认真开展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严格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处理“三不”党员、长期失联党员和长期不发挥作用党员,从而在纯洁党组织和队伍、建立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根据上述十八大以来党员数量、结构的变化,今后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和促进自身建设方面,应当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以党员队伍的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和教育管理服务等为重点,大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作者: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叶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