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印
(中国科学院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 100090)
装备动员潜力,是指一个国家为了保障战争和应付突发事件的需要,通过一定机制将国家和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科技力等可能转化为现实装备保障力量的那一部分潜在力量[1]。战争既是国力军力的较量,也是潜力动员的竞赛。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是装备动员潜力转化为装备动员实力的产业基础,其技术水平、产业结构、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在军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全面分析西北五省(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准确把握装备动员潜力,是正确制定西北地区装备动员预案,提高装备动员能力的前提。
1.1.1 经济地位
西北五省(区)装备制造业基础是在建国初期“一五”、“二五”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期间打下的,经过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期东部沿海企业的内迁得到进一步充实。受早期军事因素的主导和国家工业发展布局政策的影响,西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呈现军工企业多、大型国有企业多、技术起点比较高等特点。改革开放前,发展速度快,优势明显;改革开放后,发展速度慢,优势减弱[1]。2012年底,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数共计1372个,占全国比重的1.26%,工业总产值为42920200.2万元,占西北五省(区)工业总产值的11.08%,工业增加值为10007232.9万元,占西北五省(区)GDP比重的3.15%。表1为2012年西北五省(区)的装备制造业基本指标。其中,装备制造业是陕西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陕西的优势产业,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仅次于能源化工业。西北地区装备制造业虽然历史悠久,对地方经济贡献显著,但其主要经济指标还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效益与产业规模很不相符。
表1 西北五省(区)2012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基本指标(单位:万元、%)
分行业来看,2012年西北五省(区)装备制造业的产值规模和盈利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完成工业总产值最高的行业为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达到1036.79亿元,汽车制造业次之,为930.38亿元,分别占到西北五省(区)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的24.36%和21.86%。实现利润总额最高的仍然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57.06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次之,为39.91亿元,具体指标见表2所示。
表2 西北五省(区)2012年分行业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基本指标(单位:万元)
1.1.2 特色与优势
国防工业实力雄厚。军事装备制造位居全国前列,这既是西北五省(区)装备制造的特色,又是西北五省(区)装备制造的优势。西北地区国防科技工业已发展成为覆盖航天、航空、兵器、核、船舶六大行业的完整体系。其依托能源、技术、人才、装备优势,开发出的军工配套以及面向西部大开发的基础设施装备、技术装备、矿业装备等,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国防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4]。
具有一定的科技优势。西北五省(区)装备制造业多是为国家战略全局服务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起点比较高,改革开发后更是积极引进、消化吸收,一定程度提高了技术创新能力。另外,中心城市西安、兰州等也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密集地,形成高新技术产、学、研一体化的孵化基地。
产业聚集度较高。陕西绝大部分装备工业都布局在关中“一线两带”上,集中了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90%的企业,包括西飞、西电、陕汽、西安航天发动机、陕鼓、庆安、法士特等大型骨干企业。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汇集在兰州、天水、白银和金昌。2006年,甘肃省77%以上的装备制造企业和90%以上的装备制造业资产分布在兰州和天水两市,当年两市完成的装备制造业产值也占到全省的90%以上。宁夏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则主要集中在银川和石嘴山两地。
(1)企业规模大而不强,总体竞争力偏弱。西北五省(区)装备制造业大多数是“三线建设”时期建成的,企业经济规模偏小,大企业不大不强,缺乏带动力强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2)工业基础薄弱,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西北五省(区)装备制造业总体上看属于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特别是核心性、关键性技术成果还很少,一些企业的装备技术仍然停留在发达国家20世纪7、80年代的水平,自主研发能力低。
(3)行业整体不景气,人才缺失严重。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孔雀东南飞”现象在很长时间都难以避免。高级技能人才的流失,对于产品高技术化的装备制造业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人才“瓶颈”成为制约西北五省(区)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做强做大的重要因素。
装备动员目标要受国民经济实力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内在的经济技术联系制约,其联系程度可以用经济学中的投入产出模型来反映。参考前人的研究,建立西北五省(区)装备动员潜力的评估模型如下:
目标函数:
为动员产业总产出值之和所能达到的最大值。
其中:xi为动员产业i的总产值,Z为由各动员部门的总产量加权之和所构成的目标函数方程。
约束条件:
I为单位矩阵(42×42);A为已知的计算期2007年西北五省(区)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式2中Xj+i为要进行优化计算的报告年各产业部门的产出列向量;式5中Xj+i为要进行优化计算的报告年各产业部门的投入列向量;表示各产业在动员时最终使用量要超过平时的一定倍数。xj为进行优化计算的报告年在某产业可动员量达到最大时,非动员部门的总产值向量。 j为非动员产业的序号。TIUj和TFUj为可求出的非动员部门在报告年的平时作为中间使用的价值量向量和居民消费的最终使用量;H为已知投入产出表的分配系数矩阵;GDPt为已知的报告年西北五省(区)生产总值列向量;t为报告年的年份序号;TIIj为可求出的非动员部门在报告年的平时作为中间投入的价值量向量;xi为要进行优化计算的报告年非动员部门在动员经济能力最大化时的产值;GOi为可求出的动员部门在报告年的平时总产值;TVA为报告期内西北五省(区)各部门的总增加值率,它等于已知的报表年各部门最终产值之和除以报表年各部门总产值之和。
以西北五省(区)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为数据来源,根据投入产出表的分类标准,选取金属制品业、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7个与装备制造紧密相关的产业作为动员目标,其余产业为非动员产业。采用matlab中的linprog计算函数,计算上述产业产量最大化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所形成的线性规划模型,得到动员产业前后总产出变化和动员效率如表3所示。
可以看出,2007年西北五省(区)装备动员产业实现最大动员量时,各部门的资源配置发生了很大变化。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装备制造业7个大类动员部门的生产量将有所增加,动员后产量增长的幅度都超过动员前总产出的2倍。
表3 西北五省动员产业动员前后总产值变化情况 (单位:千元,%)
同时,也可以得到非动员产业动员前后总产值变化,本文只列出动员后产值增加的非动员产业,见表4所示。
表4 西北五省装备动员后产值增加的非动员产业 (单位:千元,%)
(1)从总体上看,装备动员潜力较大。经过六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西北五省(区)装备制造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积累了一定的资产存量,尤其是陕西、甘肃具有较大的整体规模和较强的综合实力,所蕴含的装备动员潜力可观。根据选取的7个产业的动员计算结果,在模型设定的条件下,扩张能力集中在2-7倍之间,表明西北五省(区)装备动员潜力较大。但从计算结果看,如果按照动员模型中的条件进行动员,对西北五省(区)的国民经济影响也很大。
(2)从产业结构上看,装备动员能力受能源和原材料制约。分析非动员产业动员前后总产值变化,共有8个非动员产业的总产出是增加的,其它产业的总产出则是减少的。说明动员产业的产量增加,将导致其对非动员产品作为间接消耗的需求会有所增加。因此,也有部分非动员部门的资源消耗量和产量也将有所增加。除废品废料产业外,其余产出增加的非动员产业都是为装备制造提供能源或原材料的相关产业,说明西北五省(区)装备动员的根基是能源资源,且需要大量基础工业的支持。
(3)从产业布局上看,呈现出地区差异性。由于区域内省区之间的发展本身就不平衡,特别是经济方面,比如2012年陕西GDP达到14453.68亿元,而青海只有1884.5亿元。陕西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单位数有868个,工业总产值达31342728万元,青海只有29个,工业总产值仅340000万元。新疆和青海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区)GDP的比重还不足1%。不难看出,各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有较大的差距,所以装备动员潜力也呈现出不平衡性。
(4)从影响效果上看,装备动员依赖性强。装备动员对第一和第三产业影响最大,动员前后产值降低的非动员产业都是第一和第三产业,装备动员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对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产值的压缩。也就是说,装备动员潜力的大小主要与保障国民需要的那一部分力量大小有关,国民需要部分越小,装备动员潜力越大,反之亦然,二者成反比例关系。
化的对策
(1)加强基础性建设,提高装备快速动员和持续保障能力。一是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完备的潜力调查指标和潜力数据库。军地有关部门要对西北五省(区)装备制造企业的基本情况、产权性质、产品种类、生产规模、技术性能、运营方式、动员范畴、最大生产能力等内容进行详细的潜力调查,掌握装备制造业个产业具体的动员潜力情况。二是要建立关系顺畅、平战结合的运行机制。按照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装备保障需要,充分发挥军事需求的统揽和牵引作用,统筹考虑装备资源的军需民用、平战衔接,把装备制造业动员的相关内容纳入西北五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年度规划、区域规划和相关行业规划之中,加紧建立和完善装备制造业动员工作运行机制,切实提高装备制造业动员准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装备动员支撑保障水平。依托西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格局,从实际出发,优化生产力布局,把西北地区的资源优势与老工业基地的技术优势、产业优势相结合,把劳动和资源优势凝聚到附加值高的产品中去。充分考虑产业发展基础和国家安全的双重需要,形成装备制造业动员的基地辐射型布局结构,不断扩大信息化局部战争条件下装备制造业动员的潜力基础,使西北地区装制造业发展与西部安全需要协调衔接,提高区域装备制造业支撑保障能力。
(3)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提高装备动员的技术保障水平。统筹规划西北地区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保持规模适度、专业配套、布局合理的国防科研生产能力。一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结合国防军工发展需要,打破地区和部门分割,致力于军民结合、使自身国防军工和科研力量集中地优势得到发挥,以航空、航天、兵器、核工业、电子等需要的关键技术装备,以及试验、检测设备为重点,加快西北五省(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二是积极吸收和充分利用民用领域的装备制造业技术成果为军所用,推进装备制造业民用技术向军用技术转化,提高装备制造业的军民通用性,有效减少装备动员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形成“小核心、大动员”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动员保障模式,提高西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动员的技术保障水平[4]。
[1]杨漾,仪德刚.中国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1,(20).
[2]吴文洁.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改革思路[J].商业时代,2007,(17).
[3]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分析调研报告[EB/OL].http://www.sndrc.gov.cn/view.jsp?ID=8881.
[4]张笑.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加强装备制造业动员建设[J].国防,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