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红+胡国胜
摘要:当前,学生消费行为日趋多元化,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完成五年职业教育后很好地服务社会成为中高职贯通班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在上海市中高职贯通班一年级学生中开展了消费行为的调查和分析,深入分析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变学生消费行为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上海市;中高职贯通班学生;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046-03
上海市共有86所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近12万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踏上工作岗位,2012年就业率高达97.92% 。在这12万在校生中,有近1/3的人为中高职贯通班培养,基本来自于上海地区。中高职贯通班学生作为近年来上海市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深入了解中高职贯通班学生的消费行为,并有针对性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对他们完成五年职业教育后服务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电子信息职教集团20余所中职学校的中高职贯通班一年级学生中进行了消费调查,调查涉及月消费情况、消费结构、消费来源和消费心理四个方面。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作为测量工具,共发放问卷976份,收回问卷953份,回收率97.6%,有效问卷912份,有效率93.4%。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我们看出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变学生消费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对策。
调查结果
消费额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学生月消费呈橄榄球状,中间大,两头小(见表1),高消费和低消费者合起来占8.7%,月消费700元至1 400元(本文均指人民币)的占90%以上。根据目前的消费水平,1000元左右的月消费基本上能满足学生日常开支的需要,这样的消费水准对大多数家庭来说还是可以承受的。但不容忽视的是,有5.4%的学生月消费在700元以下,低于当前我国城市最低生活标准,他们基本上来自于城市下岗职工家庭或郊区农村,需要学校、社会等有关部门给与支持和帮助。此外,德育工作者、心理教师和班主任也要多关注他们,以防他们产生自卑、自信心不足等不良心理。同样,月消费在2 000元以上的学生也需要班主任和家长关注,及时了解他们的消费结构。目前,上海市最低工资上调至1 820元,2 000元以上的月开支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个难以承受的数目,过高的、不当的消费会滋生学生奢侈浪费的行为。
消费结构 从消费结构来看,生活开支占每月费用的比重最大,而且每月消费额越低的学生用在食品上的费用越高,符合恩格尔系数原理。相对来说,除学费外,学生用在学习上的费用普遍较低,课外辅导、学习用品和书籍的购买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基本上没有,其中有47.8%的学生每个月在学习上没有开支,虽然50%以上的学生有学习消费,但费用不高,一个月最多花费100元。社交费用比学习费用略高。调查时强调社交费用是指花在同学朋友间的请客送礼,从调查结果中得知学生的社交活动不多,社交兴趣也不高,其中有37%的学生没有社交活动。不可忽视的是通信费用,它仅次于生活费用,从统计中得知有16.3%的学生每个月的通讯费用在200元以上,拥有手机的学生为100%,92%的学生手机可以上网,31%的学生表示每周上网10次以上,只有2%的学生表示从来不上网,34%的学生有网购经历,89%的学生表示手机主要用来打电话、网聊、微信、QQ、游戏、购物,只有11%的学生表示会用手机查学习资料。其他费用是指用在旅游、娱乐等方面,从调查中得知,生活费用在750元以下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其他费用,他们绝大多数费用都用在生活日常开支上,月消费在1200元以上的学生偶尔会有旅游、看电影、打台球、上兴趣班等其他费用(见表2)。
消费来源 中高职贯通班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在15岁左右,还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消费来源基本上依赖家庭,向家里要钱消费的占77%以上(见表3)。值得注意的是,有将近30%的学生借钱消费或尽量不消费,他们主要来自经济困难的家庭,家庭收入不足以供给其合理消费,导致这些学生经济拮据、生活窘迫。对这些家境困难的学生,学校、社会等相关部门应给与关注和帮助。另外,有4.3%的学生赚钱消费,赚钱消费的在高消费和低消费的学生中都有,数量相差不大。本问题题为多项选择题,赚钱消费并不是指完全靠自己赚钱,而是指消费中的一部分是自己赚的钱或指有赚钱的经历。从调查中得知,学生赚钱的方式多是亲戚朋友或父母熟人的公司做周末或假期的兼职,从事派传单、打字等简单的工作,每天上班时间不超过6小时,主要目的是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基础。从总体来看,学生还是完全的消费者,对家庭的依赖性强,消费能力弱,消费来源单一。
消费心理 从学生的消费心理来看,大部分学生有正确的消费认识,尽管有近20%的学生会超前消费,但有76%的学生不赞成超前消费。对向家里撒谎要钱消费,70%的学生没有这方面的行为。偶尔和经常撒谎向家里要钱消费的人数占30%,这种现象不可忽视,需要认真引导,让学生养成诚实的习惯,形成正确的消费理念。对于请客送礼,仅有14%的学生出于自愿,80%以上的学生是随大流或无可奈何。40%以上的学生表示花父母的钱时很心痛,不容忽视的是将近60%的学生表示没感觉、没想过或觉得应该。
调查结果分析
从以上调查结果看出,上海市中高职贯通班学生的消费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跟风现象普遍,消费具有盲目性 绝大部分学生消费具有跟风现象。如看到其他同学有功能较多的机就会出于攀比心理而去购买;或追求与众不同,买不适合自己的东西;有些学生追求名牌,无视自己的消费能力,存在过度消费的情况;有的学生过于节俭,省吃俭用,导致营养不良,影响正常发育。
消费水平低,消费能力弱 中高职贯通班学生有不少来自于低收入家庭或者郊区农村,父母身体不好或工作收入不高,家庭经济薄弱,不能提供更多的金钱;另外,一年级学生受年龄小、社会阅历浅等因素的制约,几乎不可能有勤工俭学的机会,因此供自己支配的金钱很有限。
消费结构不合理,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学生的消费主要集中在食品、服装、通讯、社交等方面。用于学习方面的消费很少,精神消费相当贫乏,大多数学生知道读书很重要,但却不爱看书,没有兴趣和耐心看书,更不会主动在学习方面投资。
感恩意识较淡薄 将近60%的学生对花父母的钱表示没感觉、没想过、觉得应该,“90后”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平时很少从事劳动,甚至连简单的家务活都不会干,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知道劳动的辛苦,不知道挣钱的不易,父母都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而孩子却不懂得感恩,也不懂得珍惜。
缺乏消费计划和消费反思 调查中得知大多数学生没有消费计划和统筹,得过且过,有的寅吃卯粮,有的有多少花多少,有的是“月光族”,有的成为“月亏族”。对于所花的钱,很少有学生有记录;哪些该买,哪些不该买,买了哪些造成了浪费,也不去总结和反思,甚至浪费了也不觉得可惜。这种现象与钱来得容易有关系。
思考与对策
家庭方面 培养和教育孩子树立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多体会劳动的艰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适当地让孩子承担家务活,创造机会让孩子去工厂或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增强劳动观念,理解付出和得到之间的关系,培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理念,逐渐建立孩子的劳动意识。对于孩子不合理的消费要求应坚决拒绝。
学校方面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通过课堂教学普及基本的消费知识,正确处理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发展消费、生存消费等各种消费之间的关系。利用学校宣传栏和黑板报展示消费知识,课余时间开办投资理财兴趣班,传授经济知识及消费投资知识,开展投资理财和勤俭节约活动,建立评比系统,定期展开“理财小能手”或“勤俭节约标兵”等比赛,让理性消费、热爱劳动、勤俭节约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借助德育实践基地和德育课,对学生进行消费指导,培养合理的消费意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
社会方面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消费特点,利用媒体优势展开讨论和引导,引起社会对学生消费的普遍关注,提高学生的消费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消费理念。国家和社会应加大对那些收入不高、经济拮据家庭的扶持力度。另外,企业和社会机构可以联合设立一些专项奖学金,帮助和鼓励困难家庭的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让经济困难学生真切地感到实惠并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个人方面 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合理的消费观,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受他人消费行为的影响,克服盲目消费心理;丰富自己的理财知识,课余时间参加理财知识讲座,正确认识和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建立日常开支计划和备忘录,做到量入为出,培养自己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绿色消费的意识;保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多参加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享受简约生活,拒绝当“负翁”。
结语
消费教育是当今教育的新课题。通过中高职贯通班一年级学生在消费费用、消费结构、消费来源和消费心理方面的调查分析可知,大部分学生消费观正确,但也有部分学生消费观念不科学,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本人共同努力,改变不良消费习惯。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在传授学生知识、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应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理念,以便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金钱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刘时玉.上海2012届中职生就业率超97%,万元月薪大有人在[EB/OL].(2013-06-25).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liangwei/2013/06/25/535
705.html.
[2]邹立君,唐玉凤.职技高师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5(4):57-61.
[3]肖秀芝.谈谈如何理解恩格尔系统[J].江苏统计,2003(3):1.
(责任编辑:杨在良)
消费结构不合理,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学生的消费主要集中在食品、服装、通讯、社交等方面。用于学习方面的消费很少,精神消费相当贫乏,大多数学生知道读书很重要,但却不爱看书,没有兴趣和耐心看书,更不会主动在学习方面投资。
感恩意识较淡薄 将近60%的学生对花父母的钱表示没感觉、没想过、觉得应该,“90后”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平时很少从事劳动,甚至连简单的家务活都不会干,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知道劳动的辛苦,不知道挣钱的不易,父母都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而孩子却不懂得感恩,也不懂得珍惜。
缺乏消费计划和消费反思 调查中得知大多数学生没有消费计划和统筹,得过且过,有的寅吃卯粮,有的有多少花多少,有的是“月光族”,有的成为“月亏族”。对于所花的钱,很少有学生有记录;哪些该买,哪些不该买,买了哪些造成了浪费,也不去总结和反思,甚至浪费了也不觉得可惜。这种现象与钱来得容易有关系。
思考与对策
家庭方面 培养和教育孩子树立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多体会劳动的艰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适当地让孩子承担家务活,创造机会让孩子去工厂或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增强劳动观念,理解付出和得到之间的关系,培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理念,逐渐建立孩子的劳动意识。对于孩子不合理的消费要求应坚决拒绝。
学校方面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通过课堂教学普及基本的消费知识,正确处理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发展消费、生存消费等各种消费之间的关系。利用学校宣传栏和黑板报展示消费知识,课余时间开办投资理财兴趣班,传授经济知识及消费投资知识,开展投资理财和勤俭节约活动,建立评比系统,定期展开“理财小能手”或“勤俭节约标兵”等比赛,让理性消费、热爱劳动、勤俭节约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借助德育实践基地和德育课,对学生进行消费指导,培养合理的消费意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
社会方面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消费特点,利用媒体优势展开讨论和引导,引起社会对学生消费的普遍关注,提高学生的消费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消费理念。国家和社会应加大对那些收入不高、经济拮据家庭的扶持力度。另外,企业和社会机构可以联合设立一些专项奖学金,帮助和鼓励困难家庭的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让经济困难学生真切地感到实惠并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个人方面 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合理的消费观,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受他人消费行为的影响,克服盲目消费心理;丰富自己的理财知识,课余时间参加理财知识讲座,正确认识和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建立日常开支计划和备忘录,做到量入为出,培养自己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绿色消费的意识;保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多参加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享受简约生活,拒绝当“负翁”。
结语
消费教育是当今教育的新课题。通过中高职贯通班一年级学生在消费费用、消费结构、消费来源和消费心理方面的调查分析可知,大部分学生消费观正确,但也有部分学生消费观念不科学,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本人共同努力,改变不良消费习惯。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在传授学生知识、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应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理念,以便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金钱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刘时玉.上海2012届中职生就业率超97%,万元月薪大有人在[EB/OL].(2013-06-25).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liangwei/2013/06/25/535
705.html.
[2]邹立君,唐玉凤.职技高师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5(4):57-61.
[3]肖秀芝.谈谈如何理解恩格尔系统[J].江苏统计,2003(3):1.
(责任编辑:杨在良)
消费结构不合理,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学生的消费主要集中在食品、服装、通讯、社交等方面。用于学习方面的消费很少,精神消费相当贫乏,大多数学生知道读书很重要,但却不爱看书,没有兴趣和耐心看书,更不会主动在学习方面投资。
感恩意识较淡薄 将近60%的学生对花父母的钱表示没感觉、没想过、觉得应该,“90后”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平时很少从事劳动,甚至连简单的家务活都不会干,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知道劳动的辛苦,不知道挣钱的不易,父母都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而孩子却不懂得感恩,也不懂得珍惜。
缺乏消费计划和消费反思 调查中得知大多数学生没有消费计划和统筹,得过且过,有的寅吃卯粮,有的有多少花多少,有的是“月光族”,有的成为“月亏族”。对于所花的钱,很少有学生有记录;哪些该买,哪些不该买,买了哪些造成了浪费,也不去总结和反思,甚至浪费了也不觉得可惜。这种现象与钱来得容易有关系。
思考与对策
家庭方面 培养和教育孩子树立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多体会劳动的艰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适当地让孩子承担家务活,创造机会让孩子去工厂或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增强劳动观念,理解付出和得到之间的关系,培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理念,逐渐建立孩子的劳动意识。对于孩子不合理的消费要求应坚决拒绝。
学校方面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通过课堂教学普及基本的消费知识,正确处理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发展消费、生存消费等各种消费之间的关系。利用学校宣传栏和黑板报展示消费知识,课余时间开办投资理财兴趣班,传授经济知识及消费投资知识,开展投资理财和勤俭节约活动,建立评比系统,定期展开“理财小能手”或“勤俭节约标兵”等比赛,让理性消费、热爱劳动、勤俭节约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借助德育实践基地和德育课,对学生进行消费指导,培养合理的消费意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
社会方面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消费特点,利用媒体优势展开讨论和引导,引起社会对学生消费的普遍关注,提高学生的消费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消费理念。国家和社会应加大对那些收入不高、经济拮据家庭的扶持力度。另外,企业和社会机构可以联合设立一些专项奖学金,帮助和鼓励困难家庭的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让经济困难学生真切地感到实惠并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个人方面 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合理的消费观,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受他人消费行为的影响,克服盲目消费心理;丰富自己的理财知识,课余时间参加理财知识讲座,正确认识和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建立日常开支计划和备忘录,做到量入为出,培养自己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绿色消费的意识;保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多参加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享受简约生活,拒绝当“负翁”。
结语
消费教育是当今教育的新课题。通过中高职贯通班一年级学生在消费费用、消费结构、消费来源和消费心理方面的调查分析可知,大部分学生消费观正确,但也有部分学生消费观念不科学,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本人共同努力,改变不良消费习惯。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在传授学生知识、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应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理念,以便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金钱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刘时玉.上海2012届中职生就业率超97%,万元月薪大有人在[EB/OL].(2013-06-25).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liangwei/2013/06/25/535
705.html.
[2]邹立君,唐玉凤.职技高师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5(4):57-61.
[3]肖秀芝.谈谈如何理解恩格尔系统[J].江苏统计,2003(3):1.
(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