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伪装

2014-10-20 00:56
幸福·悦读 2014年10期

俗给刘邦画了一个脸谱:奸损狡诈的小人,反复无常的市侩;残暴而不知廉耻,粗俗而不顾礼义。如果刘邦还活着,肯定觉得委屈。不过,他一生威风凛凛是不争的事实,他也确实铁板钉钉般地给后来人留下了不少的说辞。即使委屈,甚至愤怒也无济于事了。

那年,项羽陈兵广武之东,刘邦扎营广武之西,两军对峙达数月有余。这几年,哥俩来来回回打了几十仗,这次该有个了结。项羽就摆出了决战的架势,挑衅、骂阵等手段都使了出来,而刘邦却是按兵不动,消积应付。这也就罢了,他还暗地里派彭越多次往返梁地,断了楚军的粮草。饿着身子如何打仗?项羽着急上火,就令人做了一个杀猪卖肉的高脚案板,把先前抓来的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搁置其上,并宣告说:如果你刘邦不降,我就煮死你刘邦的老父!刘邦嘿嘿一笑答道:煮吧!我和你项羽曾相约结为兄弟,我的老子也是你的老子,如果你一定要煮了你的老子,还希望你分给我一杯肉汤。看看,刘邦不知廉耻,辱没忠孝之态是不是一目了然了?项羽虽有盖世武功,却无法击穿刘邦的一张黑厚的脸皮,他只好放了刘太公,另做打算了。

楚军有个叫丁公的将领,他曾在汉军突袭彭城后,替项羽在城西穷追猛打刘邦,且一度让对手陷入窘境,杀与不杀就在他一念之间。短兵相接时,刘邦绝望地对他说:我们都是好汉,何必相互不依不饶?于是丁公领兵折返,刘邦也脱身解围。仅此一举,丁公算是刘邦的恩人了。但等到刘邦灭了项羽,丁公前来拜见,想得到几滴夜雨滋润,不料刘邦将其捉拿,并放到军营中示众。刘邦说:此人做项王的臣下不能尽忠,使项王因此失去了天下,该斩!他说斩也就斩了。可是有人就说,丁公没有让项羽得天下,但却助你刘邦披了龙袍,如此,他是不是丢失了仁义,收获了残暴?

问题是,该“暴”时,刘邦又能“忍”了。彭越叛乱,刘邦灭其三族之后,又将他的人头悬挂在洛阳城头示众,并下令说,有人胆敢收尸或者探视,立即逮捕杀头,决不姑息!有个叫栾布的人,是梁国的大夫,彭越的下属。彭越反叛时,他正出使齐国;返回时,他已人头落地。于是他就跪在彭越的人头下汇报,边祭祀边哭泣。如此公开抗旨,官吏就抓他见了皇帝。刘邦震怒,令人赶快将他烹杀!众人就抬起栾布向汤镬走去。栾布很是从容,回头问刘邦:能不能让我说句话了再死?刘邦应允。栾布就不再客气,先尽数彭越之功,再痛陈皇帝之过,最后又说:彭越是我的恩人,他已死,我亦不求苟活,你烹了我吧。奇迹居然出现了,刘邦不但立即免了他死罪,且任命他做了都尉!刘邦再次让人看不懂了:朝令夕改,反复无常,这皇帝如何当?这天下如何治?

其实刘邦也冤。他42岁才开始起事造反。按说,这已不是热血与叛逆的年龄,但他还是在这个年龄里反了,而且反出了一个辉煌的大汉王朝,如果他仅是一个卑琐的人,只善于使出一些残暴、奸损之类的手段,他会有如此彪炳千秋的成功?

还是拿这三件事说事。项羽扬言要杀了刘太公,刘邦泰然视之,其实并非他不孝不痛,而是他看准了项羽的弱点。此人虽嗜血成性,杀人如麻,但也有优柔寡断的毛病,且常常被一个“情”字纠缠,刘邦故意提到“结义兄弟”一事,就料定他的情绪会出现反复。当然,他还料定,项羽是当时威名远扬的英雄,为了名节,他也不可能愚蠢到阵前诛戮对手的父亲,那岂不是亲手把自己钉到小人的耻辱柱上?遗憾的是,项羽也不过是一介武夫,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刘邦的算计。因此,刘邦在不忠不孝的表象里,完成了一次智者的华丽行走。至于怒杀丁公,更是他性格里的一次恰到好处的刚性暴发,或者说是一次必须的表演。那时他虽睡上了龙榻,但危机四伏,那帮为他打下江山的武将文臣就没有几个让他省心,不杀丁公,不足以威慑左右。当然,刘邦后来放走栾布,也决不是一次即兴的柔情表演。他用“忍”向众臣展示了他的大度,也向百官发出了明确无误的警示:我是皇上,可以翻手为云,亦能覆手为雨。我不要章法,但云雨必须因我而舞蹈!如此,不过是变相立威而已。

是的,刘邦一生中鲜有按章出牌的时候,但正是无章法,就形成了他个性中一种独特的秩序,如果对这一秩序排列组合,就是四个字:刚柔相济。如果再对这一秩序的后果进行评估,还是四个字:个人魅力。不然,哪会有那么多智者诸如萧何、张良、陈平之类的人死缠烂打地跟着他混?哪会有那么多武士诸如樊哙、黥布、韩信之类的人视死如归地陪着他玩?

只知道柔,那是小女子,只知道刚,那是疯子,只有刚柔相济,宜时运用,那才是有大智慧的人。刘邦其实就是这样一种人,粗俗与残暴那是一种伪装,他希望对手把他看得简单,如此他才有机会借得一条缝隙,让他来去自如地钻来钻去,一旦抓住机会,就会像老鹰一般俯冲下来,毫不迟疑地将对手猎杀与征服。所以,刘邦的行事风格告诉我们,肉眼能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