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旭 赖彬良
(1.新疆财经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2;2.中石油西部钻探工程公司物资采购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26)
中俄间的汽车贸易始于2003年,其先锋为中兴汽车公司,其在俄市场的良好开端为其他中国车企提供了新的出路。2005年,中国对俄汽车出口量大增,为6704辆。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汽车进入俄罗斯市场,例如奇瑞、长城、比亚迪等。2006年,中国汽车对俄出口大幅增长,销售量约为38000辆,俄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大国。2006年底,已有9个中国汽车品牌进入俄罗斯市场。2007年在俄市场上销售的中国汽车品牌达到13个,其中奇瑞销量第一。经历了2008—2009年的销量下滑,2010年,中国对俄出口汽车开始缓慢复苏。2011年,俄罗斯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第三大市场,俄从中国进口7.14万辆汽车,占中国汽车出口量的8.41%,见图1。
图1 2005—2011年中国汽车在俄市场销量
汽车工业在俄罗斯占有重要地位,直接提供了约60万个工作岗位。2010年,俄罗斯为全球第15大汽车生产国,其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2%。但其技术水平还远落后于欧美、甚至部分亚洲国家。为了引进先进技术,俄政府实施工业组装计划,鼓励外国车企与俄当地车企合资建厂。根据这个计划,俄政府对合资组装企业的进口零件提供低税甚至免税政策以及其他优惠政策,前提是合资企业需逐步降低进口零件的比重至30%。与此同时,合资企业需建立完整的生产线。为了保护本土车企的利益,俄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第一,暂停了所有中国车企在俄组装项目。中国汽车主要活跃于低端汽车市场,故对俄本土车冲击较大。该政策推行之后,中国汽车在俄销量急剧下滑。面对俄政府的保护政策,中国车企在俄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以避开限制政策。2011年,俄罗斯车企TagAZ使用品牌“Vortex”销售了12100辆奇瑞汽车,2004辆比亚迪汽车,并使用品牌“Rein”销售江淮汽车。
第二,出台更为严格的质量检验标准。2007年8月16日,俄罗斯海关宣布将对进口汽车的质量进行严查,严禁为了躲避质检而将新车作为旧车进口。
第三,增加了新的消费者保护条款。2007年政府公布了消费者保护法的新条款。其中,如果销售者无法按期供货,每推迟一天,将被处以总金额0.5%的罚款[1]。由于中国车企大多在俄没有工厂,整车和配件都需要从中国出口,因此运输时间较长,很容易触犯这一条款。
第四,从2008年1月起,俄罗斯开始实行汽车排放欧三标准;2010年起,开始实行欧四标准[2]。但大多中国汽车无法达到此标准。
第五,取消汽车进口的简易检查并暂停小规模汽车进口。简易检查仅需检查11个技术项目,并主要针对150辆车以内的小规模汽车进口。而根据新政策,检查的项目将增至55项。
第六,提高车辆进口关税。2008年12月5日,俄政府宣布从2009年1月起,提高车辆进口关税。新车进口关税由25%增至30%;旧车也由25%增至35%[3]。
第七,公布《2020年俄罗斯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据此,俄政府将在未来十年内对本国汽车工业投资367亿美元,并限制汽车零件的进口[4]。
第八,加强对在俄汽车组装的外国车企的管理。2010年起,进入俄汽车市场的外国车企,须在四年内在俄建立生产线,至少生产30万辆整车、20万台引擎或变速器,每家外国车企应对其在俄的项目至少投资5亿美元。这样便起到了对资本能力和技术能力较弱外国企业的限制。
1.质量安全问题。汽车的质量及其安全性通常需要进行认证。国际上有汽车冲撞安全性检测机构,如欧洲的EURO-NCAP,美洲的NHTSA和IIHS,澳洲的ANCAP,日本的JNCAP等。中国有自己的检测体系——C-NCAP,其测量的标准由其机构本身制定。而国外的类似机构,其标准大多由政府、企业联合会和消费者共同制定。更重要的是,在我国被检测汽车的制造商可以参与检测的过程,而这种情况在国外是根本不被允许的。除此之外,C-NCAP检测是由汽车制造商出资进行的,他们提供检测的经费和送检车辆。而国外类似机构的检测多由政府或经销商出资进行。因此,C-NCAP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值得商榷。
根据EURO-NCAP的检测数据,吉利帝豪EC7的总体评分为4星,其中车内成人保护、儿童保护、车外行人保护以及安全辅助系统的结果分别为75%、80%、42%、86%[5]。这款汽车在EURO-NCAP的检测结果较之其它国产车来说已经不错了。但如果跟欧美日韩所产的车进行比较的话(这些国家的汽车基本都能达到5分),还是存在巨大的差距。
2.设计问题。一些中国车企不注重汽车的细节,设计时没有做到因地制宜,不考虑俄罗斯特殊的气候、道路条件、俄罗斯人的体格等因素。
3.服务问题。许多中国车企在俄没有配件仓库,没有建立售后服务体系。若需要更换部件或进行修理,需等待很长时间。另外,中国汽车的保修期一般为18~24个月或3万~5万公里,而韩国汽车的保修期通常为5年或10万公里。保修期之短,也让俄罗斯消费者不得不质疑中国汽车的质量[6]。
4.宣传推介问题。中国车企通过低价来争夺市场份额。由于价格过低,导致利润很低,故没有资金在俄进行有力的广告宣传,导致消费者不熟悉中国汽车品牌。
5.运输问题。虽然中俄两国相邻,但中国汽车主要产于中国东部,而消费市场主要在俄罗斯西北部,长距离的运输会增加运输时间和成本并削弱中国汽车在俄市场的竞争力。从上海到莫斯科,运输距离为1万公里。如果通过水运到圣彼得堡则至少需要45天。一半以上的汽车出口是通过集装箱走海运。而汽运方式主要经过满洲里,运费价格较高。比较而言,铁路运输,性价比较高。
2012年,俄罗斯正式加入WTO,这对中国车企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加入WTO之后,俄罗斯立即把新车进口关税由30%下调到25%,并将保持三年这个税率水平。在之后的四年里,汽车进口税将每年下调2.5%,直到2019年降至15%。针对使用年限在3~5年和5~7年的二手车,进口税将从35%下降至20%。7年以上的二手车关税不变,见表1。
表1 俄罗斯加入WTO后汽车进口关税调整
除了税率的调整外,俄罗斯加入WTO的部分承诺也与汽车产业及市场息息相关。见表2。
表2 俄罗斯加入WTO承诺中与汽车工业及市场紧密相关的条款
资料来源:http://www.wto.org/english/news_e/news11_e/acc_rus_10nov11_e.htm
以上这些条款意味着,根据WTO的非歧视、公平竞争、市场开放等原则,俄有关汽车进口的非关税壁垒将会被限制,甚至完全取消,投资方面也更加开放,中国车企将在俄市场上得到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长城汽车就利用这个契机,于2013年在俄罗斯新建一家工厂。
俄罗斯加入WTO给中国车企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1.随着关税的降低,在俄市场上的其他外国车的价格也会下降。而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劳动力、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中国汽车的成本也在上升。因此,中国汽车原有的价格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2.俄政府对本土车企的保护将会依然存在。首先,政府采购偏向本土汽车品牌。除为政府领导配备的公共服务车辆以及用于保卫国家安全的车辆,联邦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只能采购产于俄白哈关税同盟内部的本土品牌车。
3.对本土汽车工业提供财政支持。2009—2010年间,俄罗斯最大的汽车制造商AvtoVAZ得到高达650亿卢布的财政支持。此外,俄政府还将会使用财政基金为部分俄本土车企偿还银行贷款利息。
中国的汽车工业正在快速发展,作为中国汽车进出口的大国,俄罗斯市场对中国汽车出口意义重大,特别是俄罗斯中高端市场潜力很大。伴随中国车企进入俄罗斯市场步伐加快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要想在这个市场站稳脚跟,中国车企需要尽快做出调整,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推进品牌的本土化进程,充分考虑俄政府、俄本土企业、俄经销商、合作伙伴以及俄消费者的利益,寻找合适的时机,采取有效措施,在俄生产和销售产品,努力实现与俄方的双赢。如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培养营销人才,打造过硬的营销队伍;提高售后服务,建立4S店;与国际检测标准接轨,获取更多的认可;密切关注俄政府相关政策的变动,及时调整在俄方案等。
[1] URL:http://auto.gasgoo.com/News/2012/02/200347154715475744975 2.shtml
[2] http://www.customs.gov.cn/tabid/399/ctl/Info-Detail/InfoID/213083/mid/60432/Default.aspx?ContainerSrc=[G] Containers%2f default%2fNo+Container
[3] URL:http://auto.hsw.cn/system/2010/09/02/050619349.shtml
[4] URL:http://www.cnautoexport.org/details.aspx?CID=28&ID=660
[5] URL:http://www.euroncap.com/results/geely emgrand.aspx
[6] 余鑫,中国汽车对俄罗斯出口的现状及对策。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9年第5期。
[7] Анализи прогнозважнейших тенденций и изменений на автомобильном рынке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щии, Украины и Республики Беларусь.Автобизнес,18.08.2010.
[8] Лепёхин Г.Быстро развитиерынкакитайских авто в мире и в России.Центр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МФПА,14 ноября 2007 года.
[9] 王世才,杨学峰.中国汽车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9(10).
[10] 宋魁.俄罗斯汽车市场走势及其对策[J]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