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的看点很多,多年之后,相信人们一定还会记得这是中国高考改革的启动之年。
古语云:国之大者,唯祀与戎。对当下中国的普通百姓来说,最大不过两件事:医疗与教育。
而教育又有特殊性:开弓没有回头箭,人无法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不像“久病成良医”,如果你只有一个孩子,那是没有熟能生巧的机会的。
无论改还是不改,甚至无论怎样改,中国的高考都会收获同样多的吐槽。但我们不需要动辄从孔夫子和柏拉图说起的高头讲章,也不需要大量流于情绪化和本位主义的口水。至少为了孩子,也应该尽快冷静下来,琢磨一下应对方略。
现在关心高考改革的,多是初中以上孩子的家长,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其中有个认识误区:这些已经长大的孩子,其实未必能享受多少改革红利了。“高考指挥棒”之所以令人生畏,是因为它的影响力无远弗届,不但笼罩幼升小、小升初,甚至延及早教和所谓的胎教。因此,真正受到高考改革最大影响的,不是新高一,而是那些正在成长中的娃娃。早关心,早受益,家长们的试水其实事不宜迟。
此外,牵扯利益多元,涉及环节复杂,高考改革也必须在宏观层面上有一个试错过程。目前种种新政,制定者无疑殚精竭虑,效果如何还需要实践检验,也需要不同方案之间的比选。最终,人们也不应该期待“最好的”方案,理性的做法是期待一个“最不坏的”方案——能够求出此时此地的“最大公约数”,可谓功莫大焉。正因为如此,对于刚刚出台的试点措施,既不必马上指摘挞伐,也不宜一个劲地点赞。endprint